举个例子。
在早已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
作为早早发达国家的岛国,在计算机的普及率上居然还远低于处于发展中国家的华国!
这种“传统”,使得岛国许多老字号企业,他们明明可以靠电脑进行无纸化办公大幅提升企业效率,却选择对这种方式视而不见。
另外,这种“传统”还使得岛国十分讲究论资排辈。
你资历老,你就是对的,你年轻的话,能力再强也得给上面的老老实实当个好用的工具人,然后慢慢熬,把上面的熬死了才能出头。
这种论资排辈的“传统”,使得岛国的院线方不愿正视柳乘荫这个近来声名鹊起的“小辈”。
在他们看来,你个没啥资历的小辈想要将电影在岛国上映?
可以。
但你得先让你的电影在世界上拿到一个“可以被他们认可的成绩”后再说。
那是个什么样的成绩呢?
比如:
先是在全世界各国都拿到高到让人看了就眼睛冒金光的票房。
这样一来,他们确定你这部电影绝对能赚大钱,他们就“勉为其难”一下,引进你的电影。
又比如:
你的电影获得过一些国际上的大奖。
这样的话,为了展现岛国电影界的“艺术性”,他们会引进过来观摩学习。
总之就是——你强你有理!
在没证明你的这部电影是“强者”之前,说啥都没用。
至于伱说的之前的电影“强过”?
没用,“以前强”,不算“强”,“现在强”才算强。
如果,如果“以前强”就要被他们看做“强”的话,岛国历史上的统治者就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尝试去“赌国运”了。
之所以“赌国运”,他们就是想试试看,他们和眼前的目标谁更强,哪怕“试试就逝世”…
总之,他们都不愿意让一部没有证明过自己“是个强者”的电影直接放到岛国上映。
更何况,柳乘荫要上映的电影还不只是一部,而是两部!
那就更不行了。
柳乘荫将岛国的各方院线都找了一遍,结果接连遭受拒绝。
不过,也有一方院线没有直接拒绝,但也没有立刻答应,而是说希望柳乘荫能过去跟他们当面详谈。
对此,柳乘荫先是感到一阵欣喜,然后又有些疑惑和不敢相信。
随后,柳乘荫忍不住又看了一眼那家发出“详谈”邀请的院线的名字——
长秋影视?
接着,柳乘荫又发动力量,查了查对方…
第221章 一切就绪,十月悄至
查完后。
柳乘荫发现这个“长秋影视”背后的资本名字叫“长秋财团”。
这个财团十分年轻,居然是在近十几年里发展起来。
十几年发展处一个“财团”。
“财团”通常是个聚集了大量笼罩着各行各业的子公司的集团。
但并不是什么“集团”都能叫“财团”!
能叫做“财团”,通常都有着“雄踞一方”的实力,至少能左右一个市县,并能对岛国高层选举产生一些不可小觑的影响这样。
看到这里,柳乘荫心中的疑惑瞬间消失不见。
年轻好啊,敢于打破陈规,怪不得跟那些“老家伙”完全不一样。
随后,柳乘荫对接下来的“面谈”充满起希望来。
对于如何说服对方与自己合作,以开辟岛国市场这件事情,柳乘荫好好地进行了一番准备。
先是查看经过公司里公关部门的专业人士分析所得的信息,再经过柳乘荫自己认真琢磨后,得出了自己的理解,最终,柳乘荫有了以下看法:
首先,对方是个盈利性组织,不是搞慈善,人家终究是有所求的。
所以,不要想着对方会太便宜了自己。
另外,对方能在十几年里建立起这么大一个财团,这说明人家很会赚钱,也非常喜欢赚钱。
对方在不遵守岛国“传统”的情况下还能发展那么快,那么对方的首脑一定有着很厉害的“手段”,否则早就因为行事风格与其他同行太过于格格不入而被排挤垮了。而柳乘荫这边正相反,柳乘荫他们公司的发展,除了是靠柳乘荫的“产品”打开局面外,基本是靠一些“小误会”给推起来的。
然而,那些明明只是误打误撞而导致结果,结果,其他人被把其看做是柳乘荫“营销鬼才”的神操作。
然而,事实上,自家人知自家事,柳乘荫知道,他根本不懂什么营销,甚至他根本不懂什么商业手段。
因此,在商业的“手段”方面,柳乘荫根本不行,而且手下根本没什么在这方面可以跟人家媲美的能人。
真有这样的能人的话,人家早就自己干了。
所以,需要特别注意这一点。
既然,商业方面的“手段”方面玩不过别人,那柳乘荫就决定简单点,直接点。
如果将接下的谈判看做“比武”。
那么那些眼花缭乱的“商业手段”就是“招式”。
而“产品”就是“功力”!
既然“招式”被压制,那就试试直接拼“功力”!
无招胜有招。
事实胜于雄辩。
不搞那么多花里胡哨。
直接用作品说话。
用作品说服他们。
只要让对方相信柳乘荫的作品就绝对能赚大钱,那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
看完作品后,如果还不行…
这就说明,他的新作品也就这种程度了。
那就算了。
爱要不要,直接回去准备上映的事情吧。
反之,对方被来的新作品征服,那么一切都好谈了。
毕竟,这个时候,双方都有了合作的渴望,说明话都好说。
不过,毕竟“无招胜有招”是柳乘荫为此行准备的“大招”。
上来就放大会会有些生硬,显得有些不礼貌,容易惹人生气。
要知道,商业谈判开始前的时候,大家通常会想客套一下、拉拉关系、叙叙旧什么的,活跃气氛,这就跟比赛前的热身运动一样。
如果没有“热身运动”,你上来直接放大招,剧烈的动作下,很容易伤人伤己…
这样一来,很容易会产生不好的效果,到最后,哪怕最终达成了合作也不会很愉快,谈判效果大打折扣。
所以,柳乘荫还准备了一些威力不是那么大的招数作为“前戏”。
唉,先用“前戏”稍微试探一下,让别人有出招的机会,秀一下,然后双方互相抬一手,等大家进入状态,有点准备后,再放大招,这样就比较“润”了。
对于“前戏”部分所需要用到的招数,柳乘荫也想好了。
首先是“拉关系”。
但这个拉关系并不是说要让柳乘荫认亲戚啥的之类的关系。
这个关系是“精神”上的。
正所谓“志同道合”。
柳乘荫要从对方身上寻找到双方的“共同点”,以及“共同敌人”。
有了“共同点”和“共同敌人”,大家就能成为朋友。
然后就有了较为不错的“关系”,然后成为朋友。
既然是朋友,那你不优惠我一点?
那柳乘荫和对方有什么“共同点”和“共同敌人”呢?
很简单。
大家都很“年轻”。
对方是个年轻的财团,柳乘荫是个年轻人,手下也是个年轻的公司团体。
而且作为“年轻”的两个团体,大家都对岛国的那些老古板不感冒。
对方的财团一路走来没少在那些老古板那里碰过钉子,而柳乘荫在不久前也敢碰过钉子。
这样一来,大家就有相似的经历和相同的敌人。
是该联起手来整他们一波。
为了不让自己的话显得空洞,柳乘荫还打算将不久前科隆跟柳乘荫说过的那些怎么利用柳乘荫的新作品打开市场、争夺市场、拉拢朋友、打击敌人的那一套计划搬过来用。
有计划,总能展现出诚意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