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来二去的,倒是和八公主看对眼了。
这件事始终是皇宫未解之谜,皇后的手下败将,还每天桀骜不驯的模样,怎么就俘获了八公主的心呢?
就连十三都长吁短叹的,感叹当初皇后应该下手再重一些,狠一些。
三年的时间,足够让石静娴组建成一支完善的海军。
转天上朝的时候,石静娴就在朝堂上宣布了由年羹尧带队前往消灭倭国的的消息。
“倭国上下…”石静娴顿了顿:“一个不留。”
她看向站在朝堂正中央的年羹尧下令:“朕要倭国从人到牲畜,一个不留。”
“皇上,此举有违天和,不如收编…”张廷玉站出来不赞成的说道。
她当然知道一个不留有违天和,可当初面对活人实验的时候,他们就没想过有违天和么?
她不想让倭国的人心里带着仇恨生活,这就是个定时炸弹。
最重要的…石静娴始终信奉一句话,将危险扼杀在摇篮中,才是真正的防卫。
她打量着朝堂上的众人,原来的户部尚书,现在已经是文渊阁大学士。
而之前与石静娴做了几年笔友的张廷玉从县令被石静娴提拔成户部尚书。
朝堂上多了一些年轻的面孔,她没法和这些人说之后的侵略战争。
没办法和他们解释几国联军。
“朕得上天启示,日后清朝有一劫难,倭国,日不落,罗刹国(鹅),高卢国(fa),卡尔德,漂亮国,伊特利(yi),奥匈帝国几国联合,侵略大清,烧杀抢掠……”
石静娴叹了口气:“不管朕的这个梦是真是假,但朕寝食难安,正好倭国屡次伤害本朝百姓的商船,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
“就算是背着业障,让朕背就是了,朕只希望换来大清日后无虞。”
群臣哪里听说过如此,但古人一向对这种事情,抱着敬畏的态度。
尤其是真龙天子做梦预警,那更是抱着上天给予的警示这样的想法。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于是再也没人反对,反而大家开始考虑日后这些国都是需要漂洋过海的去打,那骑兵就没太大作用了。
三年前在心中嘲笑年羹尧放着入阁的机会去选择没有前途的海军统领的大臣。
此时一个个羡慕的看着年羹尧。
谁能想到三年后,海军将会成为大清最有前途,最有实权的将军。
在科举前夕,年羹尧带着海军和火器营,炮兵营开拔出发倭国。
站在码头上,石静娴端着酒杯看向年羹尧:“朕等着亮工凯旋,朕亲自为亮工接风洗尘。”
年羹尧的目光坚定的看向石静娴,举杯饮了这杯酒后,才开口请求道:“臣这次出兵,还望皇上能多多看顾一些恪静。”
说完等石静娴点头应下后,年羹尧才走到恪静的身前。
看着恪静泪眼朦胧的样子,笑了笑,轻轻的抱了抱恪静。
“臣的公主殿下不管是什么性格,臣都爱极了公主。”
年羹尧轻轻为恪静整理被海风吹乱的鬓角。
“等臣回来,公主便做回自己吧,臣喜欢公主为了心中所想拼搏的样子,臣并不喜欢公主在臣面前装作柔柔弱弱的样子,臣更喜欢的,还是那个骄傲的站在女子书院门前,霸气威武的公主。”
恪静听着年羹尧的话,已经哽咽出声,从年羹尧任职海军统领起,她就知道会有这么一天。
但如今要送年羹尧出兵,恪静公主的心里还是既担忧,又不舍。
“好,我带着孩子们等你回来。”
恪静努力眨眼,想记住此时年羹尧对着她温言软哄的样子。
“等你回来,你就有状元夫人了,到时候,我就能和你一起同朝为官,你若是不回来,我就改嫁了。”
恪静视线清晰又模糊,模糊又清晰。
一句话说的很慢,慢到她想将年羹尧的样貌深深的记在心中。
听着蒸汽机上的鸣笛声起,大军要开拔启航了。
再也不同于三年前,三年前所谓的鸣笛声,是由乐器奏响。
而这次,老九和戴梓研究出的简易版蒸汽机已经应用到战舰中。
大军开拔后,恪静每天都郁郁寡欢。
石静娴和胤礽看着不忍,将恪静公主和她的一儿一女都接入了宫中。
年曦月,弘簪每日里都跟着刘嫔一起到女子学院去上学。
“皇上。”
何栓满脸无奈的进门禀报。
石静娴头都没抬便问道:“又是十四和威武将军的女儿打起来了?”
何栓摇摇头,摇完头才反应过来皇上没看见。
“是十四爷进宫,求皇上赐婚来了。”
听到何栓的话,石静娴猛地抬起头。
倒不是她有多惊讶。
完全是因为威武将军家的女儿和十四一同参加三年前的武举,好巧不巧,因为十四轻敌,输给了富察氏,让其一举夺得武举人的功名,十四便再也不服气。
没事就约着打一场,两人谁都看不惯谁。
打着打着,就打了三年。
这三年来,胤礽和石静娴不是处理十四被打,就是处理威武将军进宫告状,自家姑娘被打的事情。
石静娴也万万没想到,两人打着打着,还打出来感情了?
在这样鸡飞狗跳的日子中,殿试终于到了。
胤礽和恪静两人加上工部尚书家的女儿李静云,还有两三个女子走到了殿试。
因为胤礽和恪静的关系,这次殿试,石静娴并没有出题,甚至为了公平起见。
殿试依旧糊名阅卷。
一直到石静娴和大臣们圈定前三甲和二甲进士。
试卷的名字才会被拆下。
而胤礽也不负这么多年来与石静娴吹嘘的那般,直接夺得了状元之位。
就在胤礽满心欢喜准备上朝当官时,前朝再次反对。
“皇上,您当初亲自说,皇帝不可与朝堂女官通婚…”
第471章 双圣临朝
石静娴当初发布这条政令,是为了不让后代随意在朝堂上利用权柄将女官强行纳入后宫。
但没想到居然成了令胤礽不能上朝的阻碍。
最后好说歹说才让胤礽可以打马游街,参加琼林宴。
至于之后封官,石静娴表示稍后再议后,便下了朝。
胤礽自从听说自己身为状元都不能上朝为官后,气的撸袖子就要找那些大臣理论。
他都已经放弃原本的打算,不和石静娴一起临朝听政。
就是想着拿一个状元之位,然后入阁做首辅而已。
结果现在和他说,别说首辅了,就是上朝当个九品芝麻官都当不成?
“你别生气,我再去想想办法。”
石静娴沉思片刻,便回到交泰殿,命人将安亲王和一些大臣宣进宫。
这些大臣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的子嗣亦或是亲眷,都是第一批下乡开垦荒地的家属。
康熙前一阵还和她说,现在她已经坐稳了皇位,该开恩让安亲王长子他们回来了。
也能适时的收买一拨人心。
就连老八,康熙都想着让他出来。
总这么拖着,也不是个事。
于是第二天上朝后,石静娴趁着刚刚放榜,便在早朝时重提了胤礽的事。
恪静公主可能是因为年羹尧在外征战分心,只得了个二甲进士之位。
李静云考试成绩不太理想,得了个三甲,但因为机械方面有特长,所以加分至二甲进士。
其他人都好说,就连恪静都好安排,唯独一个胤礽,左御史咬死了不让他上朝。
可今天朝堂上的气氛与昨日截然不同。
尤其是安亲王,站出来舌战群儒,站队石静娴这边,力保胤礽上朝为官。
他的嫡长子回京有望,他已经盼了这么多年,终于盼到嫡长子回京的这时刻了,不允许出岔子。
石静娴看着朝堂中大臣们从坐着吵到站着,最后安亲王和左御史都吵红了眼,撸起袖子就要打一架的架势,赶紧开口劝说道。
“既然个别大臣不同意皇后上朝为官,那便同朕一同上朝听政吧。”
这话一说出口,下面的文武大臣都懵了。
什么?皇后垂帘听政?
“皇上!”
这下不光是左御史了,大家都不同意:“皇上,垂帘听政要不得,自古以来都是幼主登基,太后垂帘听政,哪有皇上身强体健时皇后听政的道理?”
石静娴为了让胤礽上朝,这功课可没少做。
“<a href=https://www.海棠书屋.net/tags_nan/songchao.html target=_blank >宋朝真宗皇后刘娥皇后,垂帘听政11年,政绩显著,在执掌大权的情况下并未霸权,被后世称为一代贤后。”
“仁宗的曹皇后是第二位垂帘听政的皇后,保卫皇权,辅佐新君,严于律己。”
左御史站出来:“皇上,皇后听政,外戚为患,日后……”
“咳咳,左御史不必担心,你放眼朝堂去看看,这朝堂之上,有没有外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