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石静娴轻咳了两声提醒道,石家大哥二哥都是个安逸的性子。
  既没有石文炳那般有才学,也没有太大的野心。
  大哥得了个闲散的爵位,继承了石文炳的三等公,二哥倒是从武。
  但自从胤礽皇后之位越发的稳固后,石家便关起门来过日子,任谁看不出石家是皇后的娘家。
  可以说现在石家官职最高的,就是胤礽这个状元之位了。
  石静娴看大家都沉默不说话,她继续说道。
  “英宗皇后高滔滔自觉抑制外戚,同朕的皇后一般拒绝给外戚封尊号,被后世人称赞‘女中尧舜’”。
  “神宗皇后向氏临朝听政虽然没有什么太大的政绩,但她帮助神宗收拾王安石变法后的残局,不贪恋权力。”
  “哲宗皇后孟婵更是两次力挽狂澜,靖康之难后协助高宗。”
  石静娴喝了口水:“众卿还有什么话想说?朕现在身强体健,各位爱卿更是头脑睿智,眼光清明,若是皇后真有什么不臣之心,各位爱卿想必定是会第一时间发觉。”
  “所以,与其说朕相信皇后,不如说朕相信诸位爱卿,若不然就先让皇后与朕同朝,若是诸位爱卿发觉不妥,朕定让皇后退居后宫。”
  这三年来,石静娴带领着大清至少可以说是稳定的向上发展。
  决策上也许会有疏漏,失误,但她不是听不进去劝的君主。
  唯独在皇后的事情上,石静娴固执己见,但也算没惹出过什么乱子。
  石家是个识时务的,懂得避让皇后锋芒,皇后进,他们退,皇后退…皇后没退过。
  所以朝臣倒是不担心外戚,反而开始担心若是有一天皇帝遭遇不测,会不会皇后如同唐朝武皇一般?
  但现在没人敢和皇上提立太子,怕皇上又说他们质疑皇上活不到皇子成年。
  又背上诅咒皇上身体的罪名。
  朝臣还想说什么,最后石静娴只能说先观察一个月,若是皇后的表现不错,就同她一起临朝,若是大臣们觉得皇后表现不行,到时候便让皇后退回后宫。
  这样才堪堪将这件事敲定。
  下了朝回到坤宁宫,石静娴收敛起轻松的神色,一脸的愁眉不展的模样。
  看的胤礽心不断往下沉,气的又要撸袖子去找大臣们“理论”。
  “算了,弘曌他们都大了,弘煦弘晗现在已经能启蒙了,要不你就留在后宫陪陪孩子?”
  石静娴劝说道。
  胤礽看着石静娴小心忐忑的眼神,到底还是叹了口气:“行吧,反正我都已经证明我是有状元的才学了。算了。”
  话虽如此,但胤礽一晚上都有些闷闷不乐。
  弘曌弘曥两个还有小十五都搬到阿哥所去了,弘簪也大了,留在东六宫的寿康宫陪着太皇太后。
  弘煦弘晗一个是腼腆话少,一个冷若冰霜话不多。
  晚膳的时候,一桌子人都不吭声,让石静娴吃饭都有些小心翼翼的。
  懊恼自己不应该给胤礽惊喜,隐瞒不说,应该说出来让大家都开开心心的。
  现在康熙已经搬到了养心殿,弘曌弘曥几个没事就去养心殿陪康熙。
  “你们怎么都不说话呢?”
  石静娴给胤礽和两个小的孩子夹了筷子菜,活跃气氛道。
  弘晗一脸严肃:“食不言寝不语。”
  石静娴一噎,要不是石静娴相信胤礽,她都要怀疑弘晗是不是胤礽和胤禛生出来的。
  第472章 二圣临朝,苏麻喇姑逝世
  转天传胪大典开始后,石静娴好说歹说,才劝说胤礽出席传胪大典。
  胤礽满心的不情愿,他又不能上朝为官,干嘛还要去参加劳什子的传胪大典。
  可等到宣读他状元之位时,他出列走到太和殿前,独占鳌头,感受到大臣们和学子们的目光,胤礽到底心里还是满足的很。
  顶着大家的目光,他一步步走到正中央的位置。
  有史记载:天启三年,清明宗皇后,在科举中夺得状元位,有史以来第一位女状元。
  等到宣读圣旨时,胤礽已经准备好略过他的任职,宣读第二第三名的。
  却没想到石静娴直接下旨,让他和石静娴共同听政。
  “………二圣临朝听政,钦此~”
  胤礽呆呆的站在大殿中,不敢相信,石静娴居然会让他和她共同临朝。
  恪靖公主被石静娴分配到户部,李静云被分配到工部。
  榜眼探花都下放到地方。
  石静娴没有遵循之前的旧制,非翰林不入阁。
  天天坐在翰林院不是编书,就是拟圣旨,都没见过外面的人间疾苦,如何能走入内阁真正为百姓做主?
  只有做过一方父母官,将地方发展的不错,石静娴才会考虑让他们入内阁,
  之后的日子里,石静娴每日和胤礽一起上朝,遇到问题同大臣们一起商讨。
  在快要步入冬季的时候,年羹尧传来战报,成功打下倭国。
  他在奏章中再次询问石静娴是否不改初衷,倭国上下百姓一个不留。
  石静娴看着这封奏报,还是咬了咬牙给年羹尧一个肯定的答复。
  胤礽看着石静娴很少有如此狠辣无情的时候,但最终还是一句话都没说。
  他相信石静娴定是有她自己的理由做这样的决定。
  天启三年,清朝将倭国一网打尽,清朝所到之处,片甲不留。
  而倭国也在这一年,消失在历史的舞台中。
  成为历史一大谜题之一,众说纷纭,不知为何大清会对一个岛屿痛下杀手。
  而倭国也在这一年成为了大清领土。
  更是在未来成为为大清提供铜矿,金银矿产来源的地方。
  倭国百姓全部被歼灭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年。
  在打下倭国后,康熙心心念念的园子也终于开始动工了。
  年羹尧还没有回来,他还要在倭国安排之后的事宜。
  天启五年,园子终于竣工了,在竣工那一天。
  康熙亲自为园子题了牌匾——圆明园。
  石静娴看着圆明园的牌匾,恍惚间好像两条时空交错,她看着院子里美轮美奂的景色,心里想的却是后世圆明园被人抢掠焚毁后的场景。
  她定不会让历史重蹈覆辙,在这个时空中,大清定要强盛起来。
  叶赫那拉氏不可再进宫。
  “保成啊,这么多年,朕也没做什么别的事,不过朕又画了一张园子的图纸,你看看?”
  石静娴身子一僵:“皇阿玛,圆明园刚盖完,儿子可能没那么多钱了,要不…下一个园子先缓缓?”
  康熙一听,有些可惜的点点头,但也对,圆明园才刚刚盖好,他不着急,先住着,让保成再攒攒钱。
  就在康熙沉浸在园子已经修好,入住新园子的喜悦中时。
  畅春园传来消息苏麻喇姑要不行了。
  这位历经天命(努尔哈赤),天聪(皇太极),崇德(皇太极第二个年号,也是在这时候正式改国号大清),顺治,康熙,天启,六朝的女人。
  终于走完了这一生。
  她在大清刚开国时,参与设计清朝开国冠服。
  曾担任康熙的启蒙老师,又抚养康熙十二子,如今的温郡王。
  康熙听闻如此噩耗,当即便病倒,更别提也已经高龄的太皇太后。
  石静娴又要处理苏麻喇姑的丧事,又要照看康熙。
  老五和简亲王策旺多尔济在照顾太皇太后。
  石静娴以帝师礼追封苏麻喇姑,按照她生前的嘱托,火葬后入孝庄文皇后的陵寝,陪伴在孝庄文皇后的身边。
  苏麻喇姑一直停灵二十九天(史记),康熙挺着未愈的病体,亲自送苏麻喇姑灵柩入孝庄文皇后的殡宫。
  温郡王(12)一路扶棺,更是向石静娴提出,想要在这里为苏麻喇姑守灵百日。
  石静娴自是知晓十二与苏麻喇姑之间不是祖孙胜似祖孙的情谊。
  所以便同意了温郡王的请求,让几位皇子都轮流过来陪伴温郡王到百日。
  就连她自己因为国事不能亲至,都安排了弘皙弘曌和弘曥,轮着过来,代自己和温郡王一起为苏麻喇姑守灵,供饭,诵经。
  康熙这一病就病了许久,石静娴将康熙从圆明园接到紫禁城,每天上完朝,便亲自去侍疾。
  生怕康熙挺不过来。
  好不容易康熙好点了,裕亲王福全又病逝了…
  作为康熙的兄长,一直陪着康熙征战,成为康熙的左右手。
  如今福全的病逝,更是让康熙觉得他也许也要走到了证明的尽头。
  这一下是真的打击到了康熙。
  让康熙一度没挺过来。
  石静娴没日没夜的陪着康熙侍疾,朝政都丢给大臣和胤礽还有老三老四。
  胤礽身为儿媳妇,不能时时刻刻都陪着康熙。
  看着康熙病倒,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若是康熙没传位,可能胤礽心中还有些不孝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