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泠沛听了贾元春的事后,小声叹了一声,才问站在身后的谢衍,“我记得那本书中,她最后香消玉殒了。如今这结局对她来说,也算是好的。”
  谢衍轻哼一声,掀开衣袍,坐在木凳子上,随手捻起一个粘豆包,漫不经心道:“贾元春的一切手段都阻止不了贾府的衰弱。”
  “阿衍,你可知道。生活凡人在世间中,总会经历各种苦痛,可这苦痛与仙人而言不过一粒尘土,可落在凡人身上,确是重若泰山。而此时,仙人却只淡淡说一句,天意如此,仙人不可插手凡间事务。”
  谢衍一听,眉心一跳,才要说话,被一根指头堵住了嘴唇,“我知你的意思,可今日我不想听。”
  泠沛微微一笑,张开手,从正面搂住谢衍的腰,闷闷道,“对比元春原定的命运,如今捡回一条命来,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对了,那个孩子怎么样了?”
  谢衍拉着泠沛坐在床榻上,又从旁边的柜子中取下香囊,挂在床帐上,开口回道:“那小公主身子虚弱,此生得好生将养着,但年岁这般小,也有夭折的可能。元春如今连月子都没安生做着,时时盯着小公主的情况。”
  “那你说,那个小公主有长大的希望吗?”泠沛扯着谢衍的手问。
  谢衍摇摇头,只说了句:“此事看天意。”
  泠沛头上的眉头紧皱在一起,侧身对着谢衍,闷闷道:“我与元春虽无感情,我也知晓她为了上位,不择手段,可不知为何,听闻她的遭遇,却心生怜悯之心。”
  “因为贾府先祖的荣光,如今在这代子孙身上渐渐消散,一群大老爷们不思上进,就想着靠裙带关系维持自己的荣华富贵。物伤其类罢了。”谢衍从身后抱住泠沛,将下巴靠在她的头上,安慰着。
  贾元春这一胎,宫里宫外,有人欢喜有人忧愁。
  贾母自听闻元春产女,而后伤了身子,笑容就落了下来,王熙凤也不敢凑在跟前说话了。王夫人的小佛堂里香火不断,可她的愁容也一日不曾消减。
  这日,染了风寒,卧病在床,几日不见好。请了相熟的太医来瞧,只道是心病,留下些温补的药便离开了贾府。
  林如海回府,管家来回禀道:“老爷,贾府贾老太太的陪房下午来府上,说是老太太病了,想见见外甥女。”
  林如海一听,思及宫中贤德妃之事,微垂的脑袋掩盖了眼中一闪而过的冷芒,吩咐道:“备下礼品,明日休沐,我陪玉儿去一遭。”
  且说第二日,贾母正靠在床头,穿着宝蓝色如意纹的家常服,头上的抹额还是此前林黛玉所制,鸳鸯站在一旁伺候贾母用早膳。
  这几日的休养,贾母的身子已经好了许多,如今听婆子传话说林如海带着林黛玉来了,贾母眼睛一亮,忙叫人请进来。
  “岳母今日身子可好?也怪我近期公务繁忙,没得空来看望您。这些补品您请收下,平日里叫丫鬟婆子给您炖了,补补身子才好。”
  “年纪大了,稍微不注意就找了风寒,休息几日便好多了。难为你们记挂。”
  贾母忙招手让林家父女两坐下,林如海坐在下首的椅子上,林黛玉则被贾母拉着坐在床榻上,和自己一起。
  贾母拉着林黛玉的双手,细细打量着林黛玉,这些年张开了,脸色也红润了些,身子也比才来贾府时好了许多,贾母心中高兴,又想到自己的打算,当下对着林黛玉不住点头,眼神中满是得意的神色。
  林黛玉坐在床榻上,惊疑不定地看着贾母的神情,有些无助地看向林如海。
  “这几日病着,想到敏儿,就忙叫了婆子去请玉儿来陪陪我。”
  贾母说道贾敏,林家父女两皆沉默了。而后林如海才说,“岳母当保重身子,敏儿知道了也欣慰。”
  贾母用那有些粗糙但保养得宜的手拉着林黛玉的手拍了拍,眼中满是慈爱,“想当初,玉儿才来的时候,还是个孩子,如今已经长成这般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看着玉儿我就想到你母亲当年,也是这般惊才艳艳。”
  “岳母将玉儿教养得极好,小婿心中很是感激。”林如海见贾母一直将话题引向林黛玉,便知她心中所想,当下并不接茬,只将话题说开,便准备告辞。
  贾母人精似的,哪里不知林如海打算,只拉着林黛玉询问:“玉儿,你觉得宝玉怎么样?”
  林黛玉一愣,一副不知贾母在说什么的模样。
  贾母又朝林如海说,“玉儿这般可人,我一想到她要嫁到我无法顾及的地方,便觉得难受。我家宝玉,你是知道的,最是心善体贴不过的。”
  “岳母,玉儿年纪尚小,我还未考虑这些。再则,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当着玉儿的面说这些,怕是不妥吧。”林如海越听,眉头的川字就皱得越紧,最后更是不客气地点出贾母此举的不妥之处。
  贾母长长地看向林如海,眼神波澜不惊,林如海仍是那副温和的面孔,让人看不清心中所思。
  半晌,贾母笑了。
  她拍拍林黛玉的手,“是外祖母考虑不周,玉儿得空过来陪陪我这老婆子才好。”
  林黛玉小声应下,嘱咐了几声后,跟在林如海身后回去了。
  贾母维持着刚刚的坐姿,一直目送父女二人离开,连鸳鸯进来送点心也未曾发觉。
  “老太太……”
  “这官当大了,便不听话了……”
  【作者有话要说】
  第82章
  细雨潺潺, 自明亮的瓦片上一滴一滴落在地上,庭院中,一朵朵争奇斗艳的花慢慢染上细珠, 衬得愈发娇艳。
  身着石青色宝相花刻丝锦袍的男子步履匆匆地穿过长廊,走过小花园,来到一座竹林中。他跑过青石板路, 来到屋子前, 只敲了下门, 便迫不及待推门而入。
  “大哥, 不好了。”
  里头的男子约莫四十上下,穿着月白色银丝暗纹团花长袍,正靠在金丝楠木造的摇椅上, 一边看着《金刚经》, 脚边绝色的丫鬟正给他捶腿。
  “大哥,太上皇,驾崩了!”
  “什么!”男子刷地从椅子上站起来,小丫鬟吓得跪在了地上, 被才进来的男子挥手赶走。
  躺在摇椅上的,正是江南甄家的掌家人甄庄严, 来人是其弟甄庄心。
  “大哥, 皇上对我们可没有多大感情。江南盐政一案, 我们毕竟挂在案头。”
  甄庄严眸色冷如冰霜, 他转了转手中的碧玉扳指, 阴冷的声线自薄唇中吐出, “这后路也该准备上了。京中该打点的打点吧。那些账本, 你小心处理好。”
  甄庄心眉目沉沉地出去了
  外头的细雨陡然便大, 似泼, 似倒,落在青竹林中,消除了杂音,只留下大雨落下的声音,也掩盖了小院中噼里啪啦砸东西的声音……
  扬州高邮县衙。
  苏逸安才下了衙,转身到了县衙后院。
  薛宝钗正带着丫鬟莺儿和雀儿,还有一婆子做咸鸭蛋。
  “怎么做起这来了?”苏逸安到一旁的水池中洗了手,凑到薛宝钗身边,看着丫头们洗鸭蛋,装罐……
  薛宝钗笑道:“这高邮的咸鸭蛋可有名了,可惜就咱们这里知道。不过,我已经和薛家的食铺说了,去研究下这类食物,若是能将咸鸭蛋推销出去,与此地百姓也有益。也能增加百姓的收入。”
  苏逸安一听,眼睛亮了,忍不住伸手搂住薛宝钗,在其脸颊轻轻落下一吻,“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薛宝钗红了脸,偷偷看了下苏逸安,拿着手肘推开他,“人在这儿看着呢。”
  “哪儿呢?”苏逸安更是直接上手抱住薛宝钗,将头埋在薛宝钗脖颈间,闷闷地说,“我都累坏了,娘子也不犒劳犒劳我。”
  薛宝钗俏声应和,“那晚上给你加餐吧。”
  苏逸安眼珠子一转,靠近薛宝钗耳边悄声说了一句,薛宝钗的脸唰得便得通红,忍不住啐道,“圣贤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县衙小院中传出苏逸安欢快的笑声。
  且说京中,贾元春诞下病恹恹的皇女后,凤藻宫中也不复往日荣光,皆沉默了下来。贾府之中,王夫人和贾母进来瞧过一次贾元春后,留了些银钱,但到底不比之前送进来的多。
  “娘娘要多多保重,公主还指着娘娘照看呢。”贾母也不提恩宠,只让元春照顾好自身,又状似无意地说:“你在这宫中也没有亲人,正巧迎春和探春已然长成,不若这二人择一人进来帮帮你也是合宜的。”
  元春盯着通红的眼眶,眸光流转中闪过一丝怨怼,而后忽然笑了,淡淡道:“祖母疼我,只是宫中法度不可忘。如今皇后娘娘见我儿身子柔弱,特意找了太医照看,这人一多,怕会影响到。”
  说完贾元春又继续问起,“我瞧这两个妹妹年龄怕是要到了,家里该是要准备着了,到时候我给妹妹们添妆。”
  贾母睁开略微有些浑浊的双眸,眼里藏着让人看不懂的含义,她客套道:“既如此,便依从娘娘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