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1月,百味方便面厂推出了新年礼盒,并在报纸上打了广告。
新年礼盒包括,鸡蛋方便面、香菇鸡肉面、酸菜牛肉面、香辣牛肉面各两包,鲜肉芝士肠、鸡肉玉米肠各两根。
礼盒精美大气,这么多东西,总共才15块钱。
买回来自家吃的话,可能有点儿舍不得,但如果是拿来送礼,这就十分能拿得出手了!
结果一目了然,百味牌新年礼盒受到了哄抢,百货大楼隔三差五地打电话过来、要求加货,就连食品厂、机械厂、纺织厂这样的国营大厂,也陆续采购了一批,用来给职工发福利。
以刘家养殖场的规模,暂时还供应不上太多原料,所以,今年,梁万就暂且放过了外地市场。
当然,尽管如此,他们百味方便面厂依旧赚了个盆满钵满。
年终决定开全厂大会的时候,梁万大手一挥,除了每人多发一个月工资作为年终奖外,又开启了现场抽奖环节!
规则是早就公布出来的,箱子里共有92个装钱的红包和66个空红包,挨个儿把手伸进去摸,不放回,摸到多少都是自个儿的。
数额最大的红包,足足有888块钱,对于厂长他们来说是九牛一毛,可对绝大多数工人来说,这就是天降横财了。
于是,认识百味方便面厂的人都发现,他们厂的人,今天都奇奇怪怪的,听不得别人说“落”“空”“无”这样的字眼儿,而且,早上用香皂洗了三遍手不说,去上班的途中,也在一个劲儿地搓着双手。
直到大家都下班回来了,他们才知道这桩好事儿,顿时觉得心痛不已:
“这样热闹的好事儿,怎么咱们厂就没搞呢?要是咱们厂也有,凭我的手气,咋不得抽个88块钱的红包回来啊?”
“不过,钱都是小事儿,关键在于,有这么个好兆头,不就代表着,明年整整一年,都能交好运吗?”
跟邻居搭话显摆的人嘿嘿一笑,不怎么走心地安慰着:
“没事儿,大多数人都只抽中了8块钱,而且,就是到了年底、热闹热闹而已,也不代表什么,比起这抽中的红包,我倒是更希望,我们厂明年的效益更好,这样,今年是多发一个月工资,说不定明年就是多发两个月了!”
邻居白了他一眼,白捡的一个月工资,这种好事儿,他爸在国营单位干了一辈子,也没遇见过。
公家的钱,那都是一分一厘也不能差的,怎么可能像私营厂的老板一样随性、动不动就给多发工资呢?
唉!早知道这样,当初他还不如不接班,直接等着百味来招工多好!工作环境好,挣得也多,还能保住他爸的工作、将来正常退休、就有退休金拿!
可惜,世界上没有那么多的“早知道”!
这厢,作为安城第一个给职工发年终奖的厂长,梁万可不知道他的举动、给其他国营厂厂长增加了多少心理负担。
年终嘛,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总结这一年的成果,并且,对明年的发展做出规划了。
今年,安城召开的一众会议中,参与的人除了各大国营厂的厂长,还多了三道年轻的身影!
毋庸置疑,就是梁万、刘东和卢海风他们三个人了!
毕竟,不管是连开分店的服装店,还是百味方便面厂,都发展得相当不错。
市领导可不是老顽固,虽然国营厂和私人厂的运营发展模式不能一概而论,但是,人家能把那么一摊子事儿理得清楚明白,总有一些地方,是值得国营单位反思借鉴的。
所以,早就不怎么动笔杆子了的梁万,收到要求,不得已之下,又开始写发言稿了。
看着在台上侃侃而谈的梁万,在认真听着的同时,认识韩学礼的人,也不由得向他投去了羡慕的眼神。
——这家伙!运气可真是太好了!闺女是大学生、工作干得不错,这也就算了,原以为是吃软饭的上门儿女婿,却也突然露出了獠牙,一不小心,就弄出了个效益让人眼红的方便面厂!
韩学礼的注意力全放在了台上,哪儿有功夫关注别人的视线?反正,大概就是那些人,不是羡慕他、就是嫉妒他呗!
等梁万发言结束,韩学礼第一时间送上掌声,过后,又特意找了给这场会议拍照的师傅,最后,要到了两张梁万发言时的照片。
随着春节临近,安城的新年氛围也变得越发浓厚起来,但这和韩家人就没多大关系了,只因为——今年,他们要去云南过年!
不用说,这个想法必然是梁万提出来的。
而他的两大理由,经过思考后,也得到了家里人的认同,于是,才有了这一次的出行!
——爷奶上了年纪,身体素质不比年轻人,就从入冬到现在,都感冒过两回了,不如去云南过年,天气暖和,老两口也能少遭点儿罪!
——他们现在是“一家两厂长”,平时,没什么来往的人,也不好意思贸然登门拜访,可过年的时候不一样,到时候,认识的、不认*识的,人来人往,过年期间就别想清净了!
——而且,没有人拜年是空着手的,梁万还好说,但韩学礼是国营厂的厂长,家里总有人带着礼物进进出出,就算他们不收、挨个儿退回去,落在有心人眼里,也容易惹麻烦!
“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咱们一家等到小满开学前一天再回来,人都不在安城,有人想来拉拉关系,那也没辙啊!”
韩家的亲戚并不多,也就是韩菁的二姑一家和小叔一家,可是,老两口还在,都是一家人,这点儿小事,打个电话过去说一声,别让他们白跑一趟也就够了。
但刘家和卢家的亲戚都不少,如果说,梁万主要是担心有不认识的人提着东西来家里,那么,刘东和卢海风更担心的,则是亲戚开口。
除非是急缺的人才,否则,不让任何一个亲戚到服装店或百味工作,这是三人早已达成的共识。
可是,亲戚之间的情分也是有限的,拒绝的次数多了,在亲戚口中的评价就没那么好了,而且,爹妈夹在中间、也会为难。
最后,就变成了三家人决定一块儿去云南、来个新潮的旅行式过年!
等从云南回来,梁万跟韩菁商量过后,默不作声地去医院、动了个小手术。
韩学礼和向英是最后才知道的,提着鸡汤来医院的时候,看到梁万,实在没忍住气,在他身上拍了两下。
“你们俩可真是把先斩后奏这一招儿给玩明白了!怎么不干脆从始至终都瞒着我们呢?”
向英没好气地说着,看见女婿嘴唇都泛着白,也不是不心疼的。
“当初你在火车上受伤,可你和菁菁不能再有孩子了的事儿,是咱们商量好、假装出来的,都过了这么些年,你们俩怎么突发奇想、要动这个手术呢?”
韩学礼问道,国家早就提出要把控制人口增长的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里了,前年9月份,更是对全体党员、团员提出要求,号召一对青年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
但这毕竟只是号召,并没有成为一项规定,梁万和韩菁突然做出这个决定,韩学礼只能猜测,怕不是这方面的政策要有变化了?
梁万就知道,他老丈人绝对是这个家里最精明的人,甚至没有之一。
他住的是单人病房,这会儿,好处就凸显出来了,最起码,自家人说话,不用有那么多的顾忌。
“我和菁菁有小满一个孩子就够了,也没打算再生,这会儿我把手术一做,总好过政策有变化以后、菁菁被人拉去上环。”
况且,他们夫妻俩虽然一直用着计生用品呢,可这玩意儿的概率,到底不是百分之百的。
万一在这期间出个什么意外、韩菁怀上了,正好赶上今年9月份刚出台的政策,那么,不被当成典型,才怪呢!
上辈子梁万出生的时候,计划生育政策刚出台的那阵风头已经过去了,可饶是如此,不低的超生费,也罚得他们家险些破产。
当然,家里现在确实能交得起那几千块钱的罚款,可梁万了解过,政策刚出台那一阵儿,“顶风作案”的人一旦被发现、除了被强行拉去打胎、再没有其他选择了。
所以,保险起见,他才提早来医院做了手术。
八十年代,结扎手术就算比不上现代来得完善,也能比人才断层的七十年代好一些。
韩学礼听懂了他的言外之意,通过之前摆地摊儿做生意的一系列事件,在把握形势这方面,他还是很信任自家女婿的。
探病结束,回到食品厂,韩学礼就把厂计划生育小组的组长叫来了。
计划生育小组的人负责的就是国家相关政策宣传、统计婚育信息、提供相关咨询服务等工作。
韩学礼开门见山道:“从今天起,密切关注职工婚育动态,严格遵循国家政策,利用生育指标名额、控制住人口增长的口子。”
“如果有不符合要求、却非要生的,第一次是劝告,第二次通知车间主任去做工作,第三次直接调离原工作岗位、什么时候把脑袋里的水排光了,再回来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