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韩老爷子去观摩学习了下供销社的经营模式,又去看了看电影院门口小贩们的卖货过程,总结出了几条经验,自认为学有所成。
  余秀芳觉得,小卖铺开业这件事情非常重要,必须得选个好日子才行。
  为此,去找老姐妹孙大娘打听了下,又“偷偷摸摸”地去找神婆、算了个黄道吉日,自觉为小卖铺的后续良好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这天,在街坊邻居们的注视下,在噼里啪啦、仿佛过年一般的鞭炮声中,“老巷口小卖铺”正式开业了!
  第141章
  ◎更新◎
  开小卖铺,就是为了给老两口打发时间,要是让他们因此而累坏了身体,那不就成本末倒置了吗?
  所以,梁万找了两个小伙子,小卖铺每月进货一次,他们俩负责把货拉回来、搬运到小卖铺后面的仓库里去。
  活儿不多,哪怕另有一份工作,也能应付得来,算是一份儿兼职吧!
  别说,成为了小卖铺的老板以后,老两口还真得了几分乐趣。
  每天天刚亮,就收拾齐整去开门了,看那架势,如果不是小卖铺后面的房间被改造成了仓库的话,恐怕老两口都要恨不得住进小卖铺、不回家了。
  当然,这个小卖铺,的确给巷子里和附近的人们带来了不少方便。
  不说其他,至少做饭的时候突然发现盐不够了,不用再让孩子跑去供销社买,直接去老巷口小卖铺,顶多花个三五分钟,这就不会耽搁家里吃饭了。
  又进入了新的一年,余秀芳老太太,是个很会思考的老板,当即就给自家孙女婿下达任务道:
  “小万,你能不能找到生产春联的厂家啊?我想进一些春联来卖,先前日子过得苦的时候,大家都舍得花钱□□联,我觉得,现在日子越来越好,买的人应该就更多了。”
  倒不是老太太把梁万当成家里的长工、什么事儿都找他,只是,谁让韩学礼不适合以食品厂厂长的身份去跟这些厂家谈进货的事儿呢?
  所以,只能是梁万能者多劳了!
  “行啊!我尽快去找厂家进货,指定不耽误小卖铺的生意!奶奶,您跟爷爷当老板,现在可真是越来越有派头了!”
  有点儿事情做,其实挺好的,除了让生活没那么无聊外,也能起到预防老年痴呆的作用,可谓是一举两得!
  说着,梁万忽然想到,今年过年,要给老两口准备什么样的礼物了。
  回过头,他和韩菁合计了下,立刻就去办了。
  前面有许多排队的人也不怕,找领导吃顿饭,免费送一批方便面、让单位当福利发给职工,就能成功加塞了。
  等装电话的人来到小卖铺的时候,老两口还是一头雾水呢。
  好在,梁万提前交了钱,倒是也不用老两口做些什么。
  “老巷口小卖铺”装电话了!
  这个消息,在巷子里传开后,跑来看热闹的人不少。
  跟过去不同,韩家越过越好,明面儿上说酸话的人却“消失”了,就连他们家的“宿敌”——左家人,见到韩家人的时候,也能挤出个笑脸来,说几句寒暄的话,以表友好。
  没办法,只有一点差距的时候,会有人心里不平衡,觉得为什么升职的人不是我、为什么涨工资的人不是我、你凭什么不帮我。
  但是,当差距被拉到足够大的时候,人们反而能认清楚现实了。
  赶是赶不上了,如果继续得罪人、连这点儿邻居情分都作没了,那往后万一家里遇到点儿难事,还指望人家帮你一把,这不是纯属做梦吗?
  春节过后,小卖铺的两位老板盘了下账,虽然跟百味方便面厂的盈利没法儿比,但是,两个多月下来,挣了将近两千块钱,老两口已经十分心满意足了。
  时间来到1984年6月,小满顺利地从市一中的初中部升到了高中,当然,是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
  她不是特别勤奋的孩子,但胜在头脑灵活、反应快、记性好,如果写作业时碰到不会的题,还有亲妈能给她答疑解惑呢。
  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其实并不叫人意外。
  但这毕竟是一件好事儿,梁万倒是没有十分夸张地包下某个饭店、给闺女办升学宴,但他给市一中和食品厂附小,各自捐了一批风扇,说起来,造成的影响力,却是一点儿都不比前者小。
  风扇是他联系上海那边的厂家买的,他要的数量多,又没怎么还价,厂家也不小气,干脆就包揽了运输的任务和费用。
  等风扇运到安城的时候,学校其实已经放假了,每天只安排了两个老师、轮流值班。
  得知梁万给学校捐赠的风扇到了,其中一个老师立刻撒开腿就跑,没一会儿,校长和教过小满的老师就赶到了。
  都明白梁万为什么会捐赠这批风扇,所以,陪他说话的人都是教过小满的老师。
  老师们都是知识分子,很少对着别人说好听话,业务不太熟练,可他们却能明白一个父亲的心理。
  于是,场面就变成了对韩知夏同学的夸夸大会!
  梁万就算知道这些话可能有夸张的成分,却也忍不住笑容满面。
  了解闺女在学校里各种优异表现的同时,梁万也忽然想起来了一件事,问道:
  “曲老师,我记得,咱们市一中对年级排名前三的学生,都是有奖励的,对吧?”
  曲老师不曾想,梁万突然问起了这件事,心里疑惑,却也只能一五一十地说:
  “学校的钱都来自于教育局的拨款,资金也很紧张,给成绩优异的学生予以奖励的事情,是学校商量了好久才定下来的,不多,就是一些文具,算是学校的一点心意。”
  曲老师觉得,以梁万赚钱的本事,提起这一茬儿,总不会是觉得学校小气、给的奖励太少了点儿吧?
  “那如果,百味方便面厂有意面向市一中所有年级的学生,根据评选标准的不同,设立奖学金和助学金,不知道学校这边,有没有合作方案可以参考呢?”
  曲老师的脑子里“嗡”了一声,奖学金和助学金?他暂时还不知道评选标准是什么,可是,梁万要给市一中学生“送钱”的这个信号,他却是清楚接收到了的。
  “那个,梁先生,麻烦您稍等下,我去请校长过来!”
  曲老师是跑着去找校长的,本就天热,他满头大汗,找到校长的时候,林校长还以为出了什么天大的事儿呢,譬如说,梁万决定收回这批捐赠的风扇。
  等到曲老师一说,林校长同样变得不淡定了!
  可不就是天大的事儿吗?只不过,和他想的正好相反,是梁万,又要给他们学校送好处了!
  设立奖助学金的事情,梁万很重视,这不仅仅是掏一笔钱出去这么简单,还关系着百味方便面厂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名声和正面的企业形象。
  所以,和林校长初步商量了下合作事宜,梁万就离开了。
  隔天,他和刘东、卢海风提起了这件事。
  虽然外人的关注和赞誉,更多地落在了他的身上,但梁万并不会被那些称赞糊住了双眼、开始认不清自己。
  在他看来,百味方便面厂,永远都不能是某个人的一言堂,这里的“某个人”,指的既是他,同样也是刘东和卢海风他们。
  奖助学金不可能只设立一年,而如果,每年都会有这样一笔固定支出,那毫无疑问,是需要三个人经过商议、达成一致、才能做出决策的。
  “可以啊!助学金能够让那些家庭困难的学生不那么窘迫,一些女孩儿的家里人也能暂时打消让她们辍学的念头。”
  “奖学金的存在,能激励学生继续努力学习,也能让一些父母愿意送孩子去市一中上学、接受更好的教育。”
  “而这件事,在咱们安城又是头一回出现,不管是市一中还是咱们百味,肯定都会被很多人讨论。”
  “最最重要的是,经过这一遭,除非一些私人厂也舍得花这份儿钱,要不然,咱们百味必然能把他们甩得老远。”
  卢海风理性分析道,百味已经不再是安城唯一的一家私人厂,那么,想要永远走在所有私人厂的前面,就必须追求卓越、不断进步。
  原先他是想把希望寄托在生产技术、”或者说产量上的,但现在,他倒是觉得,像梁万提出来的这个建议、从社会责任方面做出行动,也是个相当不错的主意。
  一来,凸显出了百味方便面厂和其他私人厂的区别。
  二来,这个主意可不好模仿,舍不舍得花钱是一回事儿,更关键的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才能得到最大的关注度,至于第二名、第三名,又有多少人会在乎呢?
  比起卢海风权衡利弊后的想法,刘东的步子则是要迈得更大一些。
  “只在市一中设立奖助学金吗?这次你捐赠风扇,可是给食品厂附小也捐了,而且,咱们仨可都是从纺织厂附中毕业的。”
  “要不然,扩大下范围?我算了下,一个学校,初中加高中共六个年级,咱们是给每个年级、每学期期末考试排名年级前十的学生发放奖学金,也就是说,一个学校,每年要掏一万出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