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了大半天,他们总算是快到地方了,中间还换了两次马,否则不可能有这速度。
“多亏了长安君。”信使也明白,若不是长安君让人设立这么多的驿站,他们要前往目的地,怕是路上要住在野外了。
“多亏了长安君。”信使感慨道,心中十分清楚,若不是长安君事先命人广设驿站,他们此番前往目的地,恐怕只能风餐露宿、夜宿荒野了。
“不过是举手之劳。往后诸位再来,尽可安心住宿驿站之中,凡我大秦官员,皆可享受全免待遇。”成蟜含笑说道,语气从容而宽厚。
“如此一来,确实便利了许多。”信使频频点头,言语中满是赞许之意。
越是靠近港口的城镇,信使便忍不住发出由衷的赞叹。也难怪如此,在咸阳多年,他从未见过哪座城池建造得这般宏伟壮观。
这里哪里像是普通的港口,分明堪比一座繁华富庶的府城,甚至在气势上更胜一筹。远远望去,城墙高耸入云,真的是让人无法想象。
要知道这港口还是去年秋季,蒙恬带着人过来修筑的。
在过去不过大半年、尚不足一年的短暂时光里,这座港口竟能展现出如此恢宏壮丽的景象,简直超乎人力所能及,仿佛神迹一般。
难怪坊间流传着诸多传说,称长安君为天人下凡!
正因有长安君在旁辅佐,陛下才如得天助,年纪轻轻便一统六国,成就千秋霸业。
而在这一统大业中,长安君居功至伟。凡是曾侍于嬴政身边的人,无人不知成蟜所立下的赫赫功劳。
正因如此,信使对成蟜的态度也格外恭敬客气。
能在秦王嬴政身边立足之人,哪一个不是精明老练之辈?即便无意攀附巴结长安君,也绝不会轻易招惹这位权势滔天的人物。
且不说长安君乃是当今大秦皇帝唯一的亲弟弟,血脉至亲,地位尊崇无比。
单论其身边的至交好友,便足以令人忌惮三分——譬如那位正在主持港口修建工程的蒙恬将军,以及与他情同手足的蒙毅大人,哪一个不是朝中举足轻重、手段不凡的人物?
更不必提,长安君的夫人——那可是被誉为“大秦第一战神”的狠角色,威名远扬,令敌胆寒。
可以说,只要成蟜自身不犯大错、不自毁根基,他的地位便几乎牢不可破。
因此,与其维持良好关系,无疑是一种极为明智的选择。
成蟜倒是跟人来了一路,觉得身心愉悦,不愧是能在他阿兄身边跟着的人,是懂得说话的艺术的。
他身边的人没几个会的,这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套路,也是需要天赋的。
当然了,没有天赋可以培养,只是成蟜不太需要。
现在看来,好像也可以有。
身边有个这样的人在,心情愉悦不说,说不定工作效率还能提高。
成蟜开始考虑,是不是问阿兄要点人来用用。
等他们进城了以后,城内倒是不如外头看起来这般的巍峨了,到处都是施工的地方,不过乱中有序,并不会显得闹腾腾的。
主要的道路,也都已经修筑的差不多了,两侧都是两层到三层的建筑。
“这边等以后,差不多都是酒楼饭馆之类的。”成蟜骑在马背上,为信使指出说道,“那边是给人住宿的。”
“住宿?”信使疑惑的问道。
“当然,等将来,四海来客,打开门做生意的,总不能让他们空手而归吧。”成蟜迷之微笑,不掏空他们的钱袋子,怎么能放人回去呢?
【作者有话说】
啊啊有点想开《清穿之温恪公主》
她竟然穿越了。
还是穿成了老康的闺女,皇十三女。
打小养在宜妃的身边,不得不感叹,老康严选,都是美人呀!
她哥还是个坚定的四爷党,至少站队是成功的,想要在宫内顺利的长大,温恪自然是要抱紧这条金大腿,最起码自己能够狐假虎威,哦不是,是在草原日子过的好一点。
在旁人眼中,这或许是令人苦不堪言的苦日子,在温恪这还真不好说,最起码,吃苦是不可能吃苦的,她上头可是有十三个哥哥呢!
一人薅一点,那也薅了十三个人了!
什么?不给薅?
想她辛苦了快二十年的狗腿生涯,不给薅是不可能的!
老九:哦?那个小马屁精?
老八:是个有趣的。
老十:可以一起玩耍。
老四:嗯,是个乖巧的妹妹。
老十三:???那是我妹妹!
第140章
成蟜建造这座港口,其目的绝非仅仅满足军队使用这般简单。彼时,船运贸易尚处于不发达的阶段,然而,为何他不能勇做那敢为天下先、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呢?
成蟜心中早有盘算,建造如此规模宏大的港口,航海贸易才是重中之重。
在这港口之上,人们不仅能够便捷地达成各类交易,还能尽情享受购物的乐趣,开展休闲娱乐活动。
毕竟,他已然将大秦未来主要税收的期望,寄托在了这片充满潜力的土地上。
只要让众人知晓海外那无尽的财富,又有几人能不为之心动呢?单说未来建造船只这一项,就足以让大秦赚得盆满钵满。因为唯有大秦朝廷,方能造出性能更为卓越、高效且安全的海船。
若有人心生向往,那就得与朝廷交易,商船可直接购买,至于战船,则能选择雇佣。只要出得起相应的价钱,在大秦海域范围内,便可畅行无阻!
虽说当前造船厂尚无成品问世,但这丝毫没有妨碍成蟜对未来展开美好的畅想。
当然,成蟜并不会提前向他人透露这些想法,哪怕此人是兄长嬴政派来的信使。原因很简单,信使的主要任务,不过是替嬴政查看港口的建设进度,顺便送来给书院的各类物资罢了。
眼前的港口规模极为巨大,那延伸出去用以停靠海船的区域,建造工程也已接近尾声。甚至还能看到不少辅助用的工具,这些无疑都是在为日后港口的运营做准备。
总不能真的全靠人力去搬运货物吧,成蟜可不是那种黑心的老板。
在工具的研制上,成蟜没少嘱咐工匠们,鼓励他们大胆尝试。也正因如此,墨家人参与其中的越来越多,成蟜甚至询问过,要不要在此地办个书院之类的。
墨家对此并未直接拒绝,只是表示需要商议一番。毕竟,对于是否真的要将墨家的手艺广泛传播出去,他们需慎重考虑。
目前,学习墨家手艺的人已然不少,他们更希望能够守护好墨家这块金字招牌,毕竟,要是随便一个工匠都能自称是墨家传人,那可就太荒诞了!
经此一说,成蟜顿时明白,技术学院里的学习和成为墨家传承人还是存在差异的。于是,他打算回头在港口所在的城市开设一所学校,设置统一的课程。要是遇到有天赋的学生,墨家人可以自行决定是否收为徒弟。
别的暂且不提,成蟜还要继续与墨家人保持合作,自然不可能强迫他们。
对于成蟜提出的这一系列提议,不少墨家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甚至积极投身于学校的建设之中,成蟜对此深感满意。说不定在这个时代,工匠们的地位都能因此得到显著提高。
工匠工会便是成蟜一手建立起来的,并且划分了不同等级,如此一来,每个等级都能对应不同的薪酬。这样的举措,无疑会激励每个人更加努力,争取考上更高的等级。
“这座城市真是与众不同啊。”信使不禁发出感叹,明明还是一座尚未完全建成的城市,却为何如此充满活力呢?
“确实不错。”成蟜同样颇为满意,这里的人,尤其是那种充满活力的状态,与长安的人有些相似。
信使因着急回老家,在城内简单转了一圈后,便向成蟜告辞。
成蟜转身又给嬴政写了一封信,没错,他在信中明确表示要人,需要能干且优秀的帮手。
接下来,他只需耐心等待,反正把难题丢给兄长就好。成蟜倒也不怎么担心,总不至于把李斯派过来吧?蒙毅虽也有被派来的可能,但希望并不大。
夏天就这样顺遂地度过,成蟜是在品尝着冰镇西瓜,眺望他派人种植的大片葡萄园的惬意中度过的。等葡萄种植成功,到了夏天,他就能美滋滋地享用美味的葡萄了。
事实上,他在好些地方都种了葡萄,甚至有几个地方已经开始酿造葡萄酒。相较于粮食酿造的酒,葡萄酒因其本身源自水果,格外受到欢迎。
大秦人刻在骨子里,粮食是要用来填饱肚子,不是用来做成酒的,这样葡萄酒就正正好。
与此同时,原本的楚地也开始生产水果罐头,荔枝罐头一经推出,便在贵族圈引起了轰动。倒不是成蟜不想让普通百姓也能品尝到,实在是当前玻璃的价格过高,还无法做到完全亲民。
或许等将来条件成熟了,能够实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