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于是先告诉庆复别急着收兵,在当地搜寻班滚的下落。
正好傅恒去陕西勘察铁路路线了,乾隆直接下旨,修铁路的事儿可以交给铁路司的其他官员。改土归流这样的大事却必须要派傅恒这样的心腹大臣去。
必要时候,朝廷不介意动用武力。
为了支持傅恒,威慑瞻对及周边土司,乾隆命人先送一批朝廷这两年新造的火器过去。阿桂在兵部多年,乾隆就指派他押送火器去西南,顺便协助傅恒。
永琏一看这个配置,心里就松口气,这事儿能办成!
第85章 想要女儿
阿桂和傅恒要去西南,就不能参加永琏的婚礼了。
阿桂临行前特地来和永琏道别,有几分遗憾。
永琏笑道:“师父虽然不在,贺礼送到也是一样的。”
他面对阿桂,就不像面对舒赫德那样恭敬,师徒之间经常开玩笑。
阿桂也笑起来,“阿哥爷放心,贺礼肯定少不了的。希望奴才回来的时候,能喝上主子家小阿哥的满月酒。”
永琏:“……”
永琏有点脸红,但还是道:“那必然是能赶上的,改土归流一年也就差不多了,中间说不定还能回来述职。”
二人就说起这次改土归流的难度,想让那些土司交出权力,办法无非是威逼利诱。
土司也是需要和周边进行贸易的,永琏的意思是,可以在贸易这方面挟制他们。
阿桂点头,又问:“听说阿哥爷让制造局烧制一些铺路的材料,有进展了吗?”
永琏摇头,“目前还没达到我想要的效果,正在调整配比。”
“如果有这个东西,控制土司就更容易了。”阿桂道。
永琏道:“如果烧制出来,我直接派人去四川办厂。先给四川修路。”
阿桂他们五月初启程,这次的车队不仅有马匹,还有几辆蒸汽车,四川那边本来就缺少良马,又刚打完仗,太需要蒸汽车代替马匹了。
傅恒不在京城,军机处的事务又落到张廷玉、李卫头上。乾隆现在很不耐烦和这俩老头打太极,经常让永琏去应付。
在乾隆跟前唯唯诺诺不敢说话的张廷玉,面对永琏却很慈爱,李卫也更放松。
三人虽然也有意见不一致的时候,但永琏对事不对人,见了两位老臣还是很恭敬。
乾隆把杂事交给永琏,自己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忙,弘晈的回信到了,说他在利未亚买了一块地,大概和两个京城这么大,里面不太能种粮食,但是有金矿,船上的金子都是他带当地人挖的。
大清是银本位,但乾隆知道,西洋那边更看重金子。
金子也是很有用的。他很好奇弘晈是从谁手里买下的这块地,花了多少钱。正好几艘大船到了天津,官员进京面圣。乾隆就赶紧召见他们。
原来弘晈他们先在一片法属的殖民地上登陆,把船上的东西卖了。然后载着金银往西,遇见佛郎机人和西班牙人争夺一片地方。
西班牙这两年战斗力不
足,打不过佛朗机人,就和大清联手。
赶走佛郎机人后,西班牙人想将当地原住民卖到南美做奴隶。
原住民的部落首领又向大清求助,弘晈就偷偷送给他们一些火器让他们抵抗西班牙人。
等西班牙的军队疲于应付之时,弘晈才出面表示,想买下这片地方。
因为这片地方不临海,气候干燥炎热。原住民又很野蛮难驯,西班牙人权衡利弊,就答应了。
当地原住民很愿意归降大清,大清的人虽然会让他们在当地干活,但是不会将他们贩卖到别的地方。
所以这片地方现在不是大清的藩属国,就是大清的土地。那里的原住民也是大清的臣民。
怎么治理这片地方,就成了乾隆和官员们要讨论的问题。
距离这么远,朝廷下发一道谕旨,一年半载才能收到,是不可能当做一个普通行省来治理的。
很多官员就建议,让弘晈去此地做藩王,每年给朝廷缴税纳贡,在派一些驻军过去,三五年替换一次,以免当地的原住民造反。
乾隆想了想,也只能如此。
六月底,弘晈回到京城。
他整个人都瘦的皮包骨,皮肤也晒黑了,一见了乾隆,就跪在地上痛哭流涕。“奴才一路上九死一生,真没想到还能回到大清,回到京城,见到主子爷。”
乾隆没想到弘晈如此狼狈,心中酸涩,也不由落泪。
他进城时,是弘昌、弘晓去接的,俩人已经哭过了,这会儿又忍不住红了眼眶。
按照朝廷的计划,弘晈顶多在京城待半年,明年就要回到利未亚做藩王。这回去,要把家眷也带去。
去那么远的地方当藩王,还不如在京城做个普通宗室。
可弘晈在当地已经有了一定影响力,对当地的事务也比较了解,这片土地也是他买下来的,换别人去都不合适。
弘晈回京当日,就接受了理藩院召封,封为利亲王。
弘晈一点都高兴不起来,那破地方虽然有金银,但他真的不想再去了啊!
他当上藩王的第一天就盼着朝廷削藩,还和乾隆讨价还价,他顶多干二十年,二十年后,请皇上换别人去。
乾隆无奈,只好答应。
二十年后自己也步入晚年,甚至可能不在了,让谁去接替弘晈,就是永琏该操心的事儿了。
弘晈的船队这一路和佛郎机人、西班牙人、法兰西人都交过手。还带回来一些他们的武器。
法兰西的舰队上常用一种带刺刀的枪,朝廷也可以仿造一批,用于水战。
还有各种适合水上作战的火炮,通通送去火器营和武备院,让他们研究。
当时随弘晈出海的有一千人,回来的只有三百多人,另外两百多人留在当地维持统治,还有两百多人在利未亚的其他地方做生意。剩下的人则都死在了路上。
这其中一大半是旗人,朝廷给他们家里发了抚恤银两。有的还给了轻车都尉的爵位。
留在利未亚的兵丁将士,朝廷也挨家挨户报信,并询问他们愿不愿意去那边与家人团聚。
大部分人都不愿意去,有些家里会派十几岁的孩子去利未亚给父亲打下手,也算尽孝。
乾隆跟永琏讨论起这件事,就忍不住道:“这些人的妻妾,一听那边的日子苦,都不愿意去,宁愿在家里侍奉公婆。真是无情……”
永琏:“……如果她们说愿意去,您又要说他们抛下一家老小,就为了夫妻团聚,实在自私。”
乾隆:“……你找打是不是?”他说着随手就掏出一把戒尺。
永琏震惊:“您怎么会有这东西?”
乾隆:“当然是为你准备的。”
永琏不信,他之前读书那么糊弄,汗阿玛都没动过手,顶多拍拍脑袋,大哥、三弟也都没挨过打,怎么会这时候准备戒尺?
永琏抱住乾隆的胳膊,“这戒尺到底是为谁准备的?”
乾隆:“……你四弟不好好读书,拿来吓唬他的。”
永琏:“……”
小永珹比永琏当初还懒,读书也不太开窍。乾隆每次看这儿子的作业,都气得脑袋嗡嗡的。
永琏也知道这个弟弟不上进,经常被汗阿玛唠叨,没想到汗阿玛竟然为他准备了戒尺。
“四弟年纪还小,正是贪玩的时候,过两年就好了。”永琏就劝汗阿玛。
乾隆哼了一声,“你们兄弟,包括你五叔家的孩子,只有他如此愚笨。”
“四弟不笨,就是还没找到自己擅长的事情。等我回头观察观察。”永琏道。
乾隆这才有七个儿子,就已经不耐烦教育儿子们了,还好有永琏。“你多留心,文不成武不就倒也罢了,要紧的是品行要好。”
嘉妃溺爱孩子,永珹不喜欢读书,她也不管。现在嘉妃又有了身孕,过几日就要生了。乾隆又开始期待这是个闺女。
乾隆去给太后请安的时候,忍不住和皇额娘嘀咕,“朕喜欢女儿,到现在只有两个格格立住了,小阿哥倒是一个接一个的生,朕现在看见臭小子就烦。”
太后:“……”
宫里的妃嫔一个个求神拜佛,就想生个儿子,皇后和纯贵妃因为有两个儿子,其他人都羡慕极了。若他们知道皇上想要小格格,不知作何感想。
她就说:“小阿哥小格格都好,哀家瞧着永琮挺乖的,不闹人,身体也好。日后孩子们长大了,替皇家开枝散叶,皇家人丁兴旺,多好啊!”
乾隆笑道:“也是,没有女儿,多几个孙女也好。”
母子俩说了会儿话,乾隆就去五格格的屋子看女儿。
因为费雅被收作养女,排行第四,纯贵妃所生的孩子就被称为五格格,乾隆也给这孩子取名“额尔赫”,是满语“平安”的意思。
额尔赫五官随了她额娘,精致漂亮,眼睛黑白分明,睫毛很长。长大定然是个大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