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渠联通湘江与珠江,不光能饮水浇灌,还能运粮运货。
蜀地的都江堰,河东的整修灌溉,黄河微水的漕运,都有几千人在赶工。
他们一行人去看了江河奔涌,见了巨大的堤坝,堤坝是由役夫们一块一块砖石垒起来,但是它能挡住水流,使田土得以保全,还能在干旱时节开闸放水滋润禾苗。
河流中有一排排弧形的堰,把狂暴的浪头缓和为温柔的流水,慢慢流向村落人家的小溪。
李盛还带着扶苏去登高望远,看了远处的河套地,带了曾经守卫边疆的老兵,他在以前的战争中曾经被匈奴人在地上拖行过,废了一条腿,他指着远处的草原,给扶苏讲起昔年匈奴的狠辣残酷,讲起中原混乱时候,胡人趁机掳掠烧杀,边地百姓一日失三子的惨痛历史。
然后,他们去看了长城,巍巍城墙像是一道禁界,在中原与边地画下了一道屏障,打匈奴,需要大几十万兵力,但是凭借长城,只需要十几万人便可守城。
扶苏不再问为什么要建长城修大道了,他开始认真地睁大眼睛看着这些雄伟的建筑。
劳民一时而功在万世。
他从父皇嘴里听过这句话,从教导他律法的李斯嘴里也听过这句话,但是今天,远眺两江,临见农家,耳闻昔年战事,目览边城厚重可依,站在山上的他才终于明白了这句话。
从这一刻起,他才理解了父皇为何一定要顶着“好大喜功不恤民力”的骂名,也要大兴基建。
扶苏的成长肉眼可见,回程的时候,他已经能非常镇定看着大老虎拖着一个对下边役夫虐打泄愤的小吏过来,然后开口问询后做主定罪,然后听着那人刺耳的哭叫声连眉头都不皱一下,两只眼睛紧紧盯着那人被拖下去。
相比刚出来的时候,已经是很有长进了。
扶苏自己也意识到,原来他之前的不自信,是因为自己不懂,人对未知的事物总是敬畏的,可是这一路上,他已经学了不少东西,看,他现在也已经能处理这些事儿了。
他还学会了勘察地势观测水量,能根据当地百姓的衣着神情来判断此地郡守的才干如何,也能自己判断天时根据舆图来决定接下来队伍什么时候出发,怎样走才能既不错过驿站,又能勘察工事。
学习使需要正向反馈的,而扶苏的进步,也使他不再那么惶恐。
他还小,但是所有的本事,他都会慢慢学会的,他会安护百姓,他会严明律法,他会努力让大秦境内的人家安居乐养。
李盛心情很好地摇了摇尾巴,看来实践下乡活动还是很有效果的,明年继续来!
到了关中边上,尉缭子和扶苏两人回转咸阳,李盛则是继续往西边走,边地工事更多,他还要多去看看。
嬴政听闻好大儿回来了,当晚就把儿子召到明光宫来,父子二人吃过饭就在灯下跪坐,嬴政不免问起路上的见闻,虽然尉缭子一路上也随时派人送信回来禀报,但是他总要再考教儿子一番。
出去这一趟,扶苏晒黑了不少,但眼神明亮神情坚定,可见是长了见识,也多少定了些心性。
这两个月间,扶苏经历的事儿比他过去几年还要多,他说起来很认真,谈起秦军击败匈奴将他们赶跑,两只眼睛亮晶晶地看向嬴政,神情里都是崇拜。
“连边地百姓都传扬父皇的威德深重呢,他们苦受多年匈奴之患,而今终于能安稳过日子了,还有那些被掳掠走的女子,有不少都被解救回来,如今都好好活着,这都是父皇的功德。”
嬴政享受着儿子崇拜的眼神,被儿子纯真的马屁拍得那叫一个舒坦,眉眼带笑地听着儿子继续说下去,时不时教导查问几句,父子俩一直说到了深夜,当晚,扶苏就睡在了明光宫后殿。
李盛从系统画面里看到后也放心了不少,这就对了嘛,继承人要当得稳当,就得和父皇心连心,多说话,多交流嘛,你和父皇心连心,父皇才能对你放心嘛。
等李盛巡视完一圈,时间又过去了一个多月,他带着一只鹿回了秦宫,一边泡在玉石大池子里洗澡澡,一边听着嬴政跟他絮叨接下来他要去梁山苑游猎。
梁山苑是一片皇家园林,山川秀美草木繁茂,既有自然之景又有宫殿之美,嬴政在这里,不光可以游猎观赏,也可以处理国事政务,能被嬴政带去园林里的大部分也都是心腹宠臣,都会被恩赏在园林外围的宅邸处居住。
李盛想到扶苏,昂起头朝着东边扶苏宫殿的方向叫了一声:你的好大儿去不去?还有几个小公子,大的也有七岁了。
嬴政想了想,还是把已经进学的崽子带上了:“他们的太傅都随朕去了梁山苑,他们若不去,没了师傅教导,又该贪玩了,旁人还好,扶苏一定得带上,李斯和尉缭子都要去的。”
李盛:还以为你带孩子去是为了放松,原来是为了别落下功课。
六天后,宫里一行人都随着皇帝去了园林那边。
李盛慢悠悠地跟在打猎的队伍后面——大老虎一往前面去,猎物们都跑得跑逃得逃,还上哪儿打猎去?
于是嬴政只能和虎虎商量:虎君,要么你自己去玩儿呢?
李盛甩了甩尾巴,自己找地方歇着去了,林子里清凉舒爽,还有风悠悠地吹过来,多么适合睡觉啊。
嬴政在园林里玩儿得很痛快,他也是精于骑射的人,只是这两年政务繁忙脱不开身才懈怠了些,这几天快马强弓,很是潇洒肆意。
跑了两圈后,嬴政勒住马,望着下方的皇家园林,有些些微的不满,这有点儿小啊,要是能扩建得更大一下,跑马也舒畅痛快点儿。
“倘若起园林东至函谷,西至雍城陈仓,广置花树,多养动物,闲暇时游猎,方是人间美事啊!”——嬴政发出了想要花钱修大园林的渴望。
他刚说完,身后有一位大臣就莽上来了劝谏了:“善!”
嬴政一位有人赞同自己,刚想回头看看是谁,就听这位大臣继续说:“多纵禽兽于其中,寇从东方来,令麋鹿触之足矣。”
——陛下您就可劲儿修园林养鸟兽吧,将来若有敌人来了,让这些麋鹿把敌兵撞死就行啦!
嗯,阴阳怪气的味儿拉满了。
嬴政立马就不笑了,骑着马往前回宫了。
李盛听闻这件事,当即猎了一只大鱼给这位叫优旃的勇士大臣送去。
怼得好!对于嬴政的这种行为,就是要怼他!
这里什么事儿嬴政不知道啊,李盛刚送完了鱼回去,就看到铲屎官酸着一张脸看着他。
看什么看,你很有钱吗,还想东至函谷关,西到陈仓建新园林?长城修完了吗?直道修完了吗?各处水利都修缮完了吗?农具都发下去了吗?
还修园林,你真是飘了!
对于嬴政有些幽怨的目光,李盛权当看不到,哒哒哒地跑回去睡觉了。
优旃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他以为这鱼是陛下授意虎君送来的,心里既惊讶又很是安慰,看来陛下是回去之后也觉得自己的想法不对了,真是能自省能容人的好陛下啊!
于是第二天在议事结束的时候,等大家都退下了,他留在最后一个,专门拜谢了嬴政:“陛下容人之量,容谏之心,臣已然明白,此后自当时时警查,行规举劝谏之责。”
嬴政:......倒也不必如此。
第384章
时间就这样一年年过去,相比历史上的大秦,这一世要平和许多了,楚国的复国反动力量并没有掀起什么波澜,六国旧贵族眼看着大秦日渐安定,也只能死了那点痴妄之心。
李盛的日子过得倒是很舒服,但也闲不住。
嬴政虽然不修仙问道求长生了,但是还是时不时就想修点什么,李盛时不时就跑去劝一下,太离谱的话,他也会用稍微暴力的手段镇压。
但有时候国库丰裕年景大好,嬴政提出一些不大过分的要求,大老虎还是会通过预算提案的啦,毕竟是个皇帝呢,也不能太寒酸了。
扶苏开始每年春秋都会出门游览,春日在关中地区,秋日则前往更遥远的各处郡县,随着年岁渐长,他的小伙伴们也都逐渐长大,蒙恬被嬴政任命为郎中令后,已经能承担起带兵护卫的职责了,出行队伍中也不再每次都需要有太傅这样的老大臣跟随。
蒙毅已经在御史台任职,且很受重用,官位升得唰唰快,有了正式职位后不好再一年两次请长假公费旅游,于是慢慢地退了出来。
而接替他位置的,是王贲的儿子王离,这孩子资质不是特别出众,战略眼光也一般。
但武力值还不错,护卫是绰绰有余,为人也是忠诚恳切,知道自己不太聪明,便一切都跟着蒙恬走,夜里也是亲自和亲卫们一起轮流值夜。
各处大道路通途都修得整齐规范,沿路也常有驿站,李盛也不像是刚开始那样随行保护了,往往都是一行人走大路,李盛自己走山林,只在晚上叼着猎物过来跟大部队汇合,第二天一早就又嗷呜嗷呜地从扶苏的帐篷里钻出来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