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李盛随扶苏前往蜀地。
蜀地的交通也是从前两年开始,才慢慢变得好起来,穿越山谷的五尺小路上,李盛走在前面,看着不远处葱葱郁郁的山林。
倒不是不走大路,但是他们要想夜里到达驿站,也只能从山里穿过去了,好在有大老虎开路的话,一应野兽都纷纷退避。
扶苏很有兴致的下了马车,他还是第一次直接从山林中穿过去呢,走惯了大道通途,走这等小路倒是别有一番意趣。
扶苏这些年出来得多,见了路边的野花野草也懂不少,直到有不少草药都是好东西,还把队伍中随行的大夫叫过来问来问去。
“殿下可知,这等深山野处的药,药效才是最佳的,这几年蜀地出来的药也有不少贡入宫中呢。”
扶苏直起身子,目光看向远处的一重重山:“蜀地风物珍品,何止药材一种,只是从前中原乱世,又道路闭塞难行罢了,可见要想行商走货,还是要风平气正的治世才行。”
李盛在前面听着,转了转耳朵,对于扶苏的这些年的进步成熟非常满意,果然不止要读万卷书也要走万里路。
抬头望了望,后腿一蹬地,三两下蹿上一边的小山坡,一爪子把上面一截子结满了果子的树枝打下来,这种果子颜色很像后世的柿子,形状像是个小灯笼,虽然果皮比较厚,果核也不小,但是果肉却很是清甜香软。
成熟的果子落到地上,也摔坏了好几个,很快就被蚂蚁飞虫围了起来。
扶苏过来把果子捡起来还亲自剥了皮,用干净的手帕托在手里问虎虎吃不吃,李盛过去闻了闻,走开了。
蜀地盐铁之利甚多,这是因为在统一六国后,嬴政便下令把中原一些擅长盐铁经营的大家族举族搬迁到了蜀地。
“始皇克定六国,辄迁其豪侠于蜀,资我丰土,家有盐铜之利,户专山林之材,居给人足,以富相尚。”
而在秦朝时期,还没有进行盐铁专营的时代,民间盐铁业是非常发达的,当然了,国家征税的税率也相当高,扶苏这次来蜀地,便有一项任务,是勘查税务。
板上钉钉的帝国太子爷亲自带领中央巡视组查税务,可以说是震慑力十足了。
但是还是有不怕死的人要钱不要命啊。
这些年锻炼下来,扶苏处理这些事已经很熟练了。
第一次在关中地区办事儿的时候,他是旁观者的角色,是尉缭子控场;但是现在,扶苏已经能端坐在正堂上,面色严肃,一字一句问起来,都是严切要害,律法也是脱口而出,李盛卧在一旁,看着扶苏非常有范儿地摆摆手,然后门口的亲卫过来把人拉下去,杖六十,徒两千里。
然后把茶碗“哐当”往桌子上一撂,扶苏眼神凌厉面容冷肃地扫过堂上的所有人:“君等既知国法秦律,自然也应当尽忠守心才是,辽东郡远边寒苦,孤私心想来,诸位大都是蜀地长成,应当也不大习惯那里的气候,诸卿以为呢?”
堂下人尽皆俯首诺诺不言。
李盛想起扶苏小时候软糯糯奶呼呼趴在他怀里睡觉的样子,还有前几年第一次出行彷徨自恐不安的样子,再看看面前已经能轻车熟路处理完公务后,又威德并重震慑众人的少年,不由得感慨真是时光飞逝啊。
怪不得上个月临出来之前,嬴政还说起扶苏最近几年已经很是干练贤能,明年去南地巡狩,可以放心让扶苏监国了,这些年来,扶苏虽无太子之名,但实际上属于太子的权位待遇都是有的。
这些年来扶苏出门游历,也正因为还没有正式册封太子,所以可以轻车简行,若是正式册封了,只怕车马仪驾可不只是眼下这点儿了,如今礼仪完备,就算是扶苏自己觉得无所谓,朝中许多推崇周礼的大臣们也是绝对不允的。
嬴政也想着,若是明年夏天扶苏监国妥当,便在明年年末,扶苏十四周岁的时候正式将他册封太子。
册封太子后,那就可以名正言顺地让儿子监国,他就可以多出来玩儿了!
不过扶苏还不知道,他还在畅想明年也跟着父皇出去玩儿,李盛同情地看了他一眼:算啦,还是不告诉他了,孩子高兴一天算一天。
蜀地之行结束后,一行人慢慢回去咸阳,半路上,时刻关注咸阳的李盛就注意到一件事:赵地郡守将向皇帝献美,其中有一美姬,可称得上仙姿玉貌歌舞诗文皆通,很是可人。
李盛顿时警惕心大起。
倒不是担心这个女子,嬴政这些年来幸过的女子还少么?
主要是他想起了胡亥。
系统说过,胡亥的生母便是赵地女子,这一起被送往咸阳的六名赵地美姬中,说不定就有胡亥的生母,这其中最出众的那个美人,就很有可能啊。
后世有个地狱笑话:传闻嬴政修长城是因为有传言“亡秦者必胡”,嬴政因为“胡”指的是“胡人”即匈奴,但他不知道,实际此“胡”乃是他的亲生儿子胡亥。
胡亥此人性格就很残忍,逼杀了历史上的扶苏和蒙家兄弟还不算,他上位后是将始皇帝的所有子女都杀掉了。
这么个要命的崽子,李盛可不想出什么意外。
大老虎夜里望着月亮发愁,宫中赵地女子可不少,而且往后估计还会送,这是断绝不了的。
那也不能从嬴政那儿下手啊,那是亲铲屎官。
而且现在有他在,别说是历史上的胡亥了,估计就算是胡亥重生,也没法儿掀起什么风浪,估计也就是个寻常公子的命数。
但是还是怎么想怎么难受,李盛觉得还是得做点什么安慰一下自己焦虑的心情。
那就先把赵高一杆子支走好了,后面的事儿再看。
不过这事儿也不急,等回了咸阳再处理也可以,大老虎撇下去的耳朵重新竖起来,夜里起了雾气,他甩了甩毛毛上的细小水雾,回了扶苏的屋子。
赵高现在是在匠作监,不得不说此人还是有才的,而且会办事儿能钻营,这会儿虽然远离了中央权利枢纽,但就算是再这里,也混得不错,最近刚升官了,名字也能上达御前了。
李盛:这不是正好嘛!
匠作监每月中旬会来送新制的器物和单子,李盛就在那天凑过去了,看着竹简“桃树青玉玉雕”下面督查官吏位置“赵高”的署名,李盛伸出爪子指了指,弹出的尖锐爪勾再这两个字上划出一道浅浅的痕迹。
嬴政从来不怎么关注这些,这会儿却皱着眉头看了看,“赵高?这名字似乎有些耳熟啊?”
虽然已经过去了好多年,但嬴政还是迅速回想起了当年的旧事,当年刚统一六国的时候,他刚开始是想推行小篆的,这个叫赵高的还被李斯举荐,道写字很是端正,结果后来被虎虎制止了,李斯便把人调到了下面匠作监,算是冷落贬斥了。
这人又怎么了?
嬴政派人去查了查,却并无什么异样,还想着晚上问一问虎虎,不能是因为单纯的不喜欢就给人问罪啊。
事情的走向却很顺利。
就像是后世说的那样,在从政的路上,有时候你只需要开团,朝堂上自然会给你匹配队友。
匠作监里的紧要位置本来就少,少一个是一个啊。
赵高在匠作监也不是没有对头——他的行事风格就有些不大磊落,也得罪了几个人。
风闻陛下派人来查赵高,便有人举报:赵高当初被从御史监贬斥到匠作监,打听过得知是虎君的缘由,便私下里在醉酒后曾经咒骂虎君呢。
这消息还是花了重金,从赵高的随从那里拐弯抹角地问出来的。
消息传到嬴政那里,当天下午,赵高就被拉走了,第二天天还没亮,他就被告知了自己的处罚:远谪辽东郡。
这办事效率,可以说是非常速度了。
赵高糊里糊涂地上路了,临走前还在一脸不甘心地问,到底是谁陷害他!是谁!
大老虎就站在不远处的林子里望着他越走越远。
李盛:你还是在辽东郡远远儿地待着,本虎虎才比较安心啊!
第385章
嬴政三十五岁这一年,风调雨顺,天下大丰。
这一年的年末祭礼上,钟鼓馔玉,拜香禀上,嬴政正式册封长公子扶苏为皇太子,设太子宫为宸襄殿,另设太子府于秦宫内东侧。
转过年来的三月,始皇长女下嫁郎中令,同时也是太子府亲卫长蒙恬,举朝同欢。
四月份,嬴政就带着人出门巡狩了,哈哈孩子大了就是好,这下连大臣们都不用带了,轻车上阵,直接把扶苏和一帮子大臣扔咸阳继续干活儿,至于他自己,当然是带着虎虎出门玩儿了啊!
对此,扶苏的心情很复杂,一方面,他对于父皇的看重和信任还是非常兴奋激动的,这几年来他游历读书学武观政的努力终于没有白费,这次监国就是父皇对他的肯定!
但另一方面,他又觉得不能出门跟着一起去有点可惜啊,他也想跟着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