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家里给他找了博学多闻的尚师,尚师对易经见解颇深,但又不十足相信。
他守在谭白鹿身边,遇见好的谶语箴言便锦上添花,遇见坏的便巧言偏辞转祸为福,终于慢慢的把谭白鹿给拉回来了。
师徒二人背后曾议论过俞三郎和他的两个孩子。
凭借着多年研究易经和相面的本事,一致肯定,俞家的小红豆,是大功德者转世,今生旺家旺业旺亲友,是个罕有的富贵命格。
当然谭白鹿对俞红豆好也不全是因为这个命格,小丫头聪明伶俐,奇思妙想,总能给他们带来莫大的乐趣和好处。
这谁能不稀罕呢,如果不是儿子太小,他真心想把这金娃娃娶回家供起来啊!
第102章 她就想做个玩具
俞红豆这次来带了三个玩具,一个是俞二郎做的模型版,两个是庄子做的成品。
“前次来,我哥哥给我买了木雕,我回去玩耍的时候想着,要是这些木雕能动起来就更好玩了,我二伯听我说了后便帮我做了个可以动的。”
说着,俞红豆接过段园递过来的玩具盘模型,拉动线绳给谭白鹿和尚师演示。
谭白鹿和尚师见多识广,可这样的小孩玩意,他们还真没见过,明明看上去简陋至极,但就是让人想一直盯着看那小木头人动来动去。
“我觉得这个有趣,便叫庄子上的人多做几个来,打算送给亲朋一起玩,然后庄子上的人聪慧,举一反三的给我做了两个。”
俞红豆让段园拿着“沙场点兵”演示,让段庄头拿着“少林演武”演示,她自己则还拿着最原始那个模型版。
这下谭白鹿和尚师的眼睛更不够用了。
尤其是谭白鹿,本身就有点爱幻想,目光在三个版本中来回巡视,眼珠子晃得跟拨浪鼓似的。
看到原始版的小木人,什么木人流马鬼怪故事天马行空。
看到士兵版的小人手拿刀剑,脑子便摇旗呐喊杀声震天。
再看和尚版的小人抬腿出拳,脑子里又是一番气势磅礴宝相庄严。
“这是你想的?”尚师也被小小的震撼了一下,到底稳重,很快回神抓住重点,
“只有这个。”俞红豆指着白胚版玩具盘。
她不想撒谎,因为最后定会被拆穿,但也不想出风头,前面便含糊其辞。
未曾想叫尚师一语点破,不愧是当老师的人,就擅长找中心思想。
尚师张嘴又合上,脑子里闪过好几句夸奖的词都让他咽了回去,孩子还小不禁夸,他得忍住了。
“这次来,就是想求着五哥和尚师,给这俩个游戏盘提个名。”俞红豆指了指段园和段庄头手里的游戏盘。
“哦?这么说已经起好名字了?”这会儿尚师也好奇了,这孩子还得给人带来多大的惊喜。
“是,这个士兵盘叫沙场点兵,这个和尚盘叫少林演武。”俞红豆点头。
这俩名字,她真的超级满意,听着就威风,试问哪个小朋友不想当孩子王呢。
“好名字!我来写沙场点兵,老师就写少林演武吧?”谭白鹿可算是回过神了,第一时间就是抢名字。
尚师瞥了自家学生不搭理他,依旧跟俞红豆说话:“沙场点兵可是根据韩信点兵征战沙场来的?”
俞红豆懵了一下,脑子里使劲儿的想,沙场点兵难道不是成语么?
俞红豆的沉默此刻在尚师那里都是默认,他一边猜测着这宿慧之人到底是不是生而知之,一边又想着能不能把这孩子也弄到城里来亲自教导。
尚师有种预感,俞红豆这个小姑娘,将来的成就不可估量,若有幸成为她的老师,必将受益匪浅。
不过他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性格和能力,教导天资出众的俞红豆不太适合,便在心里琢磨,是不是给自家师兄寄封信。
他那老顽童师兄定能跟这充满了奇思妙想的小姑娘玩到一处。
“红豆啊,你看五哥好歹也是个有身份的人,不能白忙活是不是?你这……”谭白鹿指了指段园和段庄头的手,一切尽在不言中。
俞红豆好笑,对着谭白鹿点头:“今儿段庄头他们是跟我从家里来的,路上已经打发人回庄子取了,除了这两个游戏盘之外,还有新的香皂。”
感念谭白鹿送的这个庄子让她事半功倍,俞红豆带着感激再次跟谭白鹿道谢。
“多亏五哥让了这个庄子给我们,段庄头他们十分得用,小妹别的不敢说,往后但凡有新的玩意儿做出来,第一份定然送给五哥。”俞红豆说完又对着谭白鹿福了福身。
“嗐,这就跟哥哥客气了不是?不过哥哥不跟你客气,咱都是一家人,比旁人来的亲近,记得你的话,有好事必定是你五哥第一份啊~”
谭白鹿被哄得眉开眼笑,嘴上还不饶人,手却诚实的奔着段园和段庄头伸过去了。
俞松站在旁边,目光从茫然到惊讶,再从惊讶到得意,最后看到谭白鹿笑得一副不值钱的模样,又微微泛酸,心里嘀嘀咕咕的念叨,他才是亲哥呢!
谭白鹿先是操纵沙场点兵,亲手演绎了一把刀剑齐发,念了两句酸诗,把玩具盘递给了自家老师,又去玩少林演武,双线操控之后,他还是觉得少林演武更威风一点,便要跟老师换着提名。
尚师不挑,只拎着玩具盘,扯着线看了几眼,便转身给俞红豆说起他曾经看到和听到的一些工匠典故来,顺势引出他的师兄。
“昔人只知公输鲁班,却不知同朝的墨家巨匠,我见你对这些奇巧颇有天赋,莫不如多学几分,往后卖这些也用得上。”
“鲁班曾做《鲁班书》对土木雕刻之道描述十分详尽,墨家所做《墨经》对工力学说又颇有见解,结合二者必定能做出更多得用好玩的东西。”
“我有个师兄最擅长这个,稍后我书信与他,让他送几本墨家的学说书籍过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尚师提起师兄,脸上的表情有些复杂,不过很快就掩下去。
俞红豆看着尚师一脸卖安利的表情有些无语,能跟尚师做师兄弟的,就算不是学术大拿,也该是个学导。
她就是想做个玩具,整个理工高知做场外教学是不是有点夸张?
不过这是好事儿,任何人对好事儿都是来者不拒,俞红豆欣然答应,并郑重道谢,把自己单独给尚师准备的礼物拿了出来。
“尚伯伯,这是我无意间发现的一种菊花茶,问过我爷爷,我爷爷说,这是金丝皇菊,可以清心明目降燥火,还请您品鉴。”
俞红豆又在段园的背篓里掏啊掏,掏出两个纸包,双手递了过去。
“哦?单给我的?”尚师一脸惊喜,没想到小丫头竟然单独给他预备了一份礼。
“是,是我的一番心意,感激尚伯伯不吝赐教,也感谢尚伯伯不辞辛苦的教导我哥。”俞红豆点头,跟刚才一样,单独对着尚师福了福身。
“哈哈,好,好~”尚师老怀大畅,他学生不少,日常不缺人孝敬,可今天这份礼收得他最开心。
“是什么?”谭白鹿扒着老师的肩膀,斜了俞红豆一眼,刚才还说有了新鲜玩意儿他头一份,这就给老师了。
尚师一巴掌把谭白鹿从肩上拍下去,一边招呼人去拿煮茶的器皿来,一边小心翼翼的打开纸包。
金黄色的菊花被展开压平,一朵一朵的用纸隔开,看上去像是一张张绣帕,鲜活灵动又精美异常。
纸张的下角用小楷写着几个字,仔细一看,竟是花茶相关的药材配比和功效。
“妙啊!”茶还未煮,尚师便为这份巧思叫了一声妙,让谭白鹿不禁也酸了一把。
品茶闲聊了将近一个时辰,钱一钱二带着给谭白鹿和谭家三兄弟的物品到了。
俞红豆也拉着哥哥跟谭白鹿和尚师告了别,前往跟二伯一家汇合的北城门。
第103章 一听一个不吱声
“哥,最近有没有人找你要给你做媒啊?”俞红豆趴在俞松背上,小声的贴着哥哥的耳朵问他。
那陈娇娘的姨妈都着急的亲自上门提亲了,这两天就真的干等着回信儿?
还有那陈娇娘,若真是如她所想的另有目的,肯定也不会坐等被拒吧?
“一直都有,不过被老师和师兄拦了。”俞松转变身份这个事儿在县城的某些人眼里可不是秘密。
有些想投机,也有些想拉拢的,还有些想借着他攀上谭家这颗大树的,而这些手段最牢固最常用的便是联姻。
“哥你得小心啊,万一有那种落水的,被流氓调戏的,还有邀请你赴宴的都不要理,不然被讹上就惨了。”俞红豆拿她能想到的古代宅斗文中常见的手段警告她哥。
“好,知道了,小管家婆。”俞松痛快的答应妹妹。
没说最近他被老师拘在县衙,连大门都不让出的事儿。
一行人到了北城门,钱一钱二自动自发的去找车了,为了省钱,他们没把车寄存,而是来的时候单叫了一个半大的小子过来看车。
“你们今晚都回去吧,我跟三妹和二伯他们一起走就行。”
“回去加紧赶工两个玩具盘,拼图排在后。让段园这两天勤往城里跑着点,看看铺子的修进度,等我回去看看开张的日子。”
俞红豆对段庄头和段园如此交代,心中其实已经有了准儿。
刚才跟谭白鹿和尚师闲聊的时候,便听他们说了,殿试即将结束,很快便会进入学子返乡的热潮。
安北县跟前这条河虽然不是从京城出来的正道,却是一条比较快捷的小路。
为了赶时间,走水路的人自然不会少,到时候少不得要多派人巡逻一番,免得闹了事再来个直达天听。
能进京赶考得先是个举人老爷,做了举人老爷便是再穷,也有人送钱,所以这波富贵的流量,俞红豆决定狠狠的拿捏一下。
段庄头不放心,想让段园跟回去,明儿再回城,不过见俞松了点了头,便应了,带着段园一步三回头的走了。
他们刚走,俞二郎一家背着大包小裹的回来了。
“红豆!这城里可真热闹啊!我给你说……”胡桃兴奋的双颊通红,奔过来拉着小堂妹的手就开始叽叽咕咕。
“二伯,二伯母,那边老杨头的烧麦卖的好,咱们就近去尝一尝吧?”俞松把背上的妹妹放下来,指了指城门更往北边的一个摊位。
“侯兄的摊子也在那附近。”俞松对着二伯二伯母使眼色。
侯兄,就是那位很可能成为他们二姐夫的人,名叫侯慕林。
俞二郎和孙氏为的就是这个来的,欣然同意侄子的建议,一行人拎着东西就到了挂着“烧麦”二字的摊位。
摊主是个看上去跟俞老爷子年岁差不多的老人家,带着的应该是儿子和儿媳。
烧麦确实做的好,薄皮如纸,羊肉馅饱满多汁,把俞红豆吃得满嘴是油,一边吃,一边还得给钱三妹往碗里倒,不然这丫头都不敢动筷子。
俞二郎和俞栗都是沉默寡言的人,胡桃在外面顾忌面子,不敢吱声,只能孙氏出来社交了。
她跟俞松说了几句话,眼神就不自觉的往侄子的右后方瞥,几次之后,上来送烧卖的摊主儿媳看出来,再看桌上门头吃饭的大姑娘,瞬间心如明镜。
“客官,您是来相看小林的吧?”摊主这位儿媳是个敞亮人,也没拐弯抹角,倒是把孙氏给问了个大红脸。
“您别介意,我就是直肠子,我跟你说啊,小林真是个好孩子,为人热情周到又有分寸,我们一起摆摊子这么久,我都看着呢。”摊主儿媳妇指了指自己的眼睛。
“我不是因为认识他偏袒他,没这个必要,但这小伙子是真厚道,若不是我家没女儿,我都想让他当女婿。”摊主儿媳说着便笑了。
孙氏听对方说起“小林是个好孩子”的时候,就双眼发亮,这几句话下来,孙氏便也不顾忌什么脸面了,拉着摊主儿媳连着问了好几句。
几点出摊啊,几点收摊啊,一个人守着摊子会不会很累啊,出摊的时候他一个人吃饭怎么解决啊,有没有人来找麻烦啊……
俞红豆嚼着烧麦竖着耳朵,一听一个不吱声,一听一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