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笔文斋 > 古代爱情 > 在种田文签到致富 > 在种田文签到致富 第64节
  谭狼曋叼着一根草斜靠在柱子上,一脸失神根本不知道在想什么。
  “故意的。”年纪最小的谭燕临坐得最端正,手上甚至还捧着一本书,但嘴上也十分给七哥的面子。
  “是吧!就是故意的!”谭蒙骜也不管弟弟走不走心,反正有人附和就行。
  “七公子,五公子派人送东西来了~”正说着,月亮门那边小跑来个小厮,人还没到凉亭就先报了喜。
  “走!”谭蒙骜一下就精神了,二话不说就冲了出去。
  谭狼曋倒是没显得那么急迫,但瞬间站直的身体也没他表现的那么淡定。
  谭燕临无奈的收起书,他其实明白,七哥看似对俞家兄妹感兴趣,实则是羡慕五哥能外放出去,无长辈拘束又能增长见识。
  九哥对俞家兄妹感兴趣,一来是觉得俞松是个人才,想挖到麾下培养自己的嫡系,二来是垂涎人家小姑娘的狗。
  他自己么……大概是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好为人师的机会吧。
  谭家三兄弟到了前院,刚好看到五哥身边的管事带着几个小厮抬着三个箱子进门。
  “放下放下~别往里走了。”谭蒙骜回头看了一眼书房那边,今儿老爷子和两个伯父都在家,别让他们瞧见了,到时候不孝敬不好。
  “七公子、九公子、十一公子,小的给您们道好,我们爷派我来跑个腿儿,说这两箱子东西是俞家兄妹给您三位的回礼。”小厮见到三个公子过来笑着躬身行礼。
  想着出发时,自家爷预测三位公子,尤其是蒙骜公子时的形态,管事忍不住想笑。
  不过到底忍住了,回首示意抬箱子的小厮,把三个箱子放到了三哥公子跟前,又从随身挎着的皮囊里翻出三封信:“这是公子和俞家兄妹给您三位的信。”
  谭蒙骜本来都迈步过来准备开箱了,一听到信,还是俞家兄妹的信,脚下一转,伸手就去接。
  岂料在他碰到信封的时候,叫身后冒出来的一双手给截了胡。
  截胡的是谭狼曋,信到了他手却直接转给他身后的谭燕临。
  “七哥你先去看回礼吧。”谭燕临低头看了一眼,直接略过五哥和俞松的信,直接打开了俞红豆的那封。
  俞红豆这封信写的不太长,只写了对他们三位送礼的感谢,然后问谭燕临,有没有听过三国志里关于华容道的典故,她听过路的人聊天说曹操败走华容道,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这小丫头是不是有点厚此薄彼啊?怎么一封信里提到我就写了两句话?”谭蒙骜站在弟弟身边,三两眼的就看完信,忍不住念叨。
  他本来是想去开箱子的,但弟弟让他去,他反而不想去了,干脆凑到十一身边一起看信,结果这一看发觉一封信,只有开头提到感谢自己的两句话。
  “知足吧,你看九哥只有一句呢。”谭燕临正在思考,叫七哥的大嗓门给惊回了神,不禁笑着指了第二段。
  那一段话只有一句,谢过九公子对旺旺的真诚厚爱,旺旺现今活泼可爱,能吃能长,体重已然八斤。
  相比两个哥哥,给他说的话最多,这让小小年纪的谭燕临也不免得意,看看,看看还是学识服人吧!
  谭蒙骜哼了一声,转身去开箱,这一开箱便是“哇”声不断。
  他先从箱子扒拉出一块香皂,顿时咧开嘴:“哈哈,终于有了,这下不用再看着五哥得瑟了。”
  谭蒙骜把香皂包装上的文字都一一点评和看过之后,拆开一块蔷薇味道的香皂直接凑到鼻子边儿闻了闻。
  沁人心脾的野蔷薇香气从鼻腔直入胸腔,整个人似乎都跟着变得香气扑鼻了。
  谭蒙骜兴奋的像个小孩子,一口气把十二块香皂都闻了一遍,最后竟然选了艾草味儿作为最喜爱的一款。
  玩够了香皂,谭蒙骜终于想起还有别的,再去翻,目光就被色彩显眼的木头小人给抓住了。
  “这怎么还给我送个玩具?我都多大的人了。”谭蒙骜一边嘟囔,一边拿出游戏盘。
  稍微研究了一下,拽动游戏盘下方线绳,盘上的小人随之而动,刀剑扬起再收回,一下就把谭蒙骜给迷住了。
  谭狼曋的目光被七哥从箱子里拿出来的士兵盘吸引,走上前伸手欲拿,却叫他的好七哥防备的给了个背影。
  待谭狼曋从属于自己的那箱里拿出“沙场点兵”和“少林演武”时,谭蒙骜已经会左右互搏了。
  谭燕临看着游戏盘,心里想的却是,怪不得要问三国,原来如此。
  如果把三国里有趣的典故都详尽的列一列,没准刺激到小姑娘,又会得到一些更惊艳有趣的想法。
  想到便做,谭燕临让小厮把他那箱子直接抬到他院子去,跟两个哥哥说了一声便走了。
  “沙场点兵,少林演武,这两名字起的可真是再合适不过了。”谭蒙骜一手拿着一个游戏盘,看着盘上刻的字赞叹。
  “如若以这样的假人置于夜色之中,再由骡马拉动磨盘牵引线绳,佐以声势……倒可作为疑兵之策。”隐形战争狂谭狼曋则直接联想到了另类的应用上。
  “点啥兵?要跟少林寺打仗吗?”兄弟二人还在沉迷各自的赞叹中,忽听一声洪亮的嗓门在身后响起。
  兄弟俩的身体同时一震,脸上和目光中都透露出两个字:“完了……”
  第122章 书中自有黄金屋
  世人都以为镇国公征战四方,必龙骧虎视,威武霸气,只有亲近的人才知道,这位镇国公就是个老顽童。
  人家权臣爱财色爱香车宝马,偏他,口味和爱好都跟六岁的稚童差不多。
  用谭老太爷的话说,那就是他童年过得苦,现在自己找补找补。
  找补的下场就是,谭蒙骜和谭狼曋各自痛失一套沙场点兵和一套少林演武,一套香皂。
  “我的沙场点兵,我的少林演武,我的香皂~”谭蒙骜抱着箱子嗷一声哭出来。
  谭狼曋二话没说,自己拎起箱子就走了,晚一点他怕伯父叔父出来要失去更多。
  “哼,那个谁,你回去叫俞家那小丫头把玩具盘一样给我送五十,不,送一百套来,香皂来十套。”祖父和兄弟各个都惹不起,不过他自有办法。
  谭蒙骜气哼哼的让人去拿银票,惹不起他买得起!
  俞红豆不知道她的一个大主顾即将到来,开业的事情都定好,说好开业那天她会再来之后,便跟着爹娘去逛县城了。
  他们沿着东大街走到城隍庙,俞红豆惯例在钱庄门口签了个到,获得五十两银子。
  加上次获得的五十两,她现在有了一百两私房钱。
  城隍庙门口的签到点依然戳在那幽幽漂浮着,俞红豆视而不见。
  城隍庙这个点,俞红豆觉得开出来的东西肯定不是普通的东西,她打算攒一攒好运再来开这个盲盒。
  安北县只有一家书铺,小小的门脸却十分整洁气派。
  屋里柜台上燃着檀香,屋子中央并列排着两条长桌,桌子上摞着书籍,柜台后面的架子上也满满登登的堆着书。
  卖货的不是伙计,而是一个发须皆白的老者,老者头上也戴着秀才巾,见了一家三口进来惊讶了一下,但还是出口招呼了一下。
  “客官请自便,有喜欢的书可直接拿来会账,若找书可询问小老儿。”老者指了指长桌,又指了指身后的书架,然后便自顾看起了书。
  俞三郎见怪不怪,这老书生开书铺子多少年了,都是这个态度。
  “红豆,除了说文解字,还有别的你也看看?慧茹,我记得这边有些戏本子和词话,给你买两本留着平时解闷吧?”俞三郎给妻女都安排的明明白白的。
  俞红豆率先走向两排长桌,仔细的盯着每一本书,发现这些书虽然都是楷体,但字迹略有不同。
  “这里的书大半都是手抄的,读书人大多以抄书为荣,同时也可补贴家用。”俞三郎看女儿可着一摞书翻了几本便知道她在想什么。
  俞红豆反应过来,对哦,古代书生的谋生手段除了代写信件、对联这些,就是抄书了。
  她挑着字迹相对完美的挑了一本《说文解字》,目光在瞥到对面的《御制大诰》时愣了一下,好奇的拿了一本想要看看到底是个什么书,才能带个御字。
  “这是《御制大诰》,朝廷每年都将一些大案编印到大诰中公示天下,以警备世人。”老书生抬头的功夫看到那小丫头手上的书,出声解释了一句。
  他并不认为这么小的孩子能认识几个字,尤其还是个小丫头,他怕小孩子玩心重,再撕了书,到时候哪怕是当爹娘的能赔钱,他也心疼那些书。
  这一解释,也是给孩子爹妈的提示,可别叫孩子瞎碰。
  可惜他的好意,那夫妻俩完全没感受到,反而还助长了小丫头的气焰,她一连气儿的挑了好几本,看样子是全想要。
  老书生放下手里的书,认真的盯着小丫头的动作,见她挑的竟是往年至今的大诰,不免有些惊疑不定。
  难不成这小丫头竟然真看得懂?
  “这大诰一般都是朝廷发到村长和里正手里,便于他们给村民普及律法,村长家就有,可惜村长爱惜的紧,每次翻看都要净手焚香,不然借来看看倒省钱了。”
  俞三郎看到女儿连着拿几本,想起村长那抠门样儿,小心眼的决定把这书买回去,叫村长跟前炫耀一番。
  原来这是国家出版的《刑侦要案》?俞红豆以自己的想法理解了大诰的意义后,心里想这可巧了,她最爱看破案片了。
  长桌上的书本看完了,除了三百千、《笠翁对韵》和《说文解字》这些启蒙书籍之外,还有就是四书五经和其他科考用书,剩下的才是寥寥几本其他书籍。
  俞红豆这辈子没机会参加科考,对再来一次全国级别的考试也没什么兴趣,草草的扫过一遍,就只选了《笠翁对韵》《说文解字》和五六本《大诰》。
  对于老书生身后的书,她倒是挺感兴趣的,可一听价钱,便被劝退了。
  只她这几本加上她爹给她娘买的两本话本一本花谱,竟然就要小十两银子。
  “难怪都说书中自有黄金屋,这小小的门脸真算起来,可不就是个黄金屋。”一家三口出了门,第一次买书的俞三郎都忍不住啧啧。
  俞红豆点头,粗略一算,屋子里得有个几百本书,平均一本书一两银子,加上铺子,可不得值个黄金价。
  书铺临近县衙,一家三口干脆就到县衙找俞松,明天俞四郎成亲,作为侄子,俞松必定要请假回去参加婚宴的。
  今日谭白鹿和尚师都不在,他们去县下的一个村里走访了,虽然谭白鹿平日看上有些跳脱,但这个县太爷做得却很合格。
  春耕前后都亲自走了几个村,找了好些积年的老人家问起种植的常识经验。
  而今庄稼拔苗,有经验的老人家一看,便能预测出粮食收获时间和收获数量了。
  当然这会儿的数据也做不得准,后面天灾人祸,唯有真正收获到手了,才能知道确切数量。
  不过这些都是数据,记录下来可作为参考案例。
  回程路上,俞红豆就听自家哥哥说这些了,说着的时候他的眼睛是闪着光的,第一次,俞红豆感受到自家哥哥想要做官的真心。
  之前的俞松,想要出人头地,大多都是为家人,想要父母和妹妹过的好,想要成为他们的靠山,而今在谭白鹿和尚师言传身教之下,他似乎找到了自己真正的梦想和本心。
  第123章 大堂姐功力不行
  俞四郎成亲在村里可谓是一件大事,比起靠“抱大腿”上位的三房父子,这位可是实打实的官身。
  俞家老宅这几天不说门庭若市,来人也是络绎不绝,有真心来贺喜的、有来帮忙的,更多的还是来打探为什么定下了桃溪村田家姑娘的。
  先头两次田满满过来挑的时间比较寸,村里也有少数几个人看到,但一直没好意思问,不过背后蛐蛐的人可不少。
  桃溪村和桃源村就隔巴掌远,老田家的事儿又一出一出的,田满满大概都不知道她出名的很。
  这会儿婚事铁板钉钉了,让不少盯着俞四郎的人失落的同时也有些妒恨。
  这田家姑娘到底有什么好的,俞家竟然这么轻易就同意了婚事,该不会是用了什么见不得人的手段吧?
  要说整个俞家对田满满最不满意的,大概除了俞三郎就是俞老太太了,但胳膊折在袖子里,田满满既然已经成了自家人,老太太说什么也不会让外人看笑话的。
  “满满这姑娘啊,可以说是我家老四的贵人,前次老四在山上被人打晕,就是她救下的,后来又有一次在城里,她帮着老四一起抓了个敌国奸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