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根据卫吉所言,踩着脚蹬,根据马儿起伏的节奏起起坐坐,很快便与马儿配合默契。
夜风迎面吹来,周祈安掌握好节奏又“驾!”了一声,马儿便接到指令开始跑了起来。
周祈安率先冲了出去,卫吉、张彦青又加了一鞭才追上来。
张彦青说:“时屹,你学得很快嘛!”
卫吉道:“他只是摔了一跤不敢上马,不是完全不会骑马。”
三人沿着河岸策马奔腾,周祈安不断加速,因为速度太快,夜风凛冽袭来,他却只感到恣意畅快!
这样的恣意畅快,一生中也难能多有几回。
卫吉、张彦青跟在他两侧。
张彦青一边策马一边道:“时屹,再快一点我们可就追不上你了!”
“那我就再快一点!”说着,周祈安又开始加速。
三人笑声回荡在山林间,皎洁月光下,是他们明媚的笑脸。
这是他第一次真正学会骑马,他会永远记得这一夜,与他两个好兄弟,卫吉、张彦青一起。
第28章
回到军营时, 整个营寨早已静悄悄。
夜色之下万籁俱寂,只偶尔从山谷间传来几声低沉的“布谷—布谷—”的叫声。
大军走了一天也都累了,除了门口盯哨的哨兵和军营外一圈圈巡逻的巡逻兵, 其余人像是都歇下了。
走到营寨门口,哨兵点头示意。
周祈安出示了临时腰牌, 哨兵查看后叫了声:“二公子。”便放了行。
进入营寨后, 三人纷纷放轻了脚步, 轻声道别后回到了自己的帐篷。
户部帐篷内,张主事和文超兄早已歇下,却给他留了一盏蜡烛, 一盆凉水和一壶热茶。他轻轻沾湿毛巾擦了脸, 又用茶水漱了漱口, 便脱掉外衣钻进了被窝,借着疲乏,很快呼呼地睡了过去。
大概是太累, 这一夜他睡得很沉。
而第二日天蒙蒙亮, 周祈安还未睡醒,便听帐篷外再次热闹了起来。
辛勤的伙夫们开始烧水做饭, 让他在半梦半醒间便闻到了一股饭香。士兵们也纷纷起了床, 开始穿衣洗漱,还有人在挨个帐篷检查, 把大家都喊了起来, 只是碍于他们是文臣,便先跳过了他们帐篷。
觉浅的张主事早睁了眼, 还到河边溜达了一圈, 活动活动腿脚,呼吸呼吸新鲜空气, 还找到一眼山泉凉凉地喝了几口,又灌了一袋回来。
文超兄也打着哈欠起了身,见张主事掀开帘子走进来,身上还沾着些凉气,便问了句:“张老去哪儿了?”
张主事回了句:“去河边走了走,要不要来一口山泉水精神精神?”
“好!”
张主事倒了一杯给他,董文超一口喝下去,冰凉解渴,瞬间便精神了。
听着这热热闹闹的声响,周祈安也很想爬起来,生怕错过些什么,只是昨晚策马狂奔到了半夜才回,委实疲惫,仍困在睡梦中怎么也醒不过来。
而正挣扎着,听门外传来一句:“这是谁的帐篷?”
声音很熟,像是周权。
不知为何,听了这声,周祈安倒“腾”的一下弹起来了。
小兵回了句:“这是户部的帐篷。”
而当周权掀开了帘子看过来时,周祈安已经下了床,正背对帘子穿衣服,听到声音回过身,睡眼惺忪地对他摆了摆手说:“早啊。”
“快洗漱吃饭,半个时辰后出发。”
“好。”说着,周祈安又打了个哈欠。
迷迷糊糊洗了漱,迷迷糊糊吃了饭,而当他终于缓过了精神,一回头,见整个营寨已经拆了个七七八八,他们的帐篷也已经消失了,简直神速。
前头部队已经出发,中后方部队也已集结完毕,只剩辎重兵还在忙碌,把拆下来的帐篷和行军床装上车。
怀青看到,支了几队人手前去帮忙,剩余帐篷很快便也装完了车,大家又纷纷赶去了自己的队列。
文臣们的马车也排在队列中等待。
周祈安跳上马车,把昨天那包烤鸭、酱肉统统拿给了前方的张主事,又跟怀青说了声,他今天跟着商队,便骑上自己的爱驹到旁边找商队去了。
队伍一队队出发,文臣离开,商队紧随其后。
天刚亮透,天空是凛冽的苍蓝色。
饶是夏季,大清早的空气也还是带着七八分的凉意。周祈安骑在马上,跟在卫吉、张彦青身侧,不禁吸了吸鼻子,像是轻微感冒。
昨晚回来太晚,两人看样子也没睡饱,眼皮轻微浮肿,也都打不起精神,话都变少了。
跟着部队走了一会儿,太阳这才升了上来,阳光暖融融地照向大地,大家精气神这才好了起来。
走了一个时辰,部队停下休息。
周祈安跳下马来,把马绳递给了商队的马倌,自己走到后方驼队,看着骆驼身上沉甸甸的货物,忍不住好奇地问了句:“卫兄,这都是些什么货物啊?”
卫吉也下马走了过来,解释说:“大部分是瓷器和药品,还有丝绸和一些零零碎碎的珠宝饰品。”
周祈安记得南方手工业全面赶超北方是在a href=https://www.海棠书屋.net/tags_nan/songchao.html target=_blank >宋朝,想必此时,国内最有名的窑炉,大部分都还在周国境内。
这些瓷器又都是官窑出品,在周国也只专供皇家,名门贵族和朝中大臣也只有立了功,或逢年过节时皇上赏赐了才有,于是除了外观精美,也更是身份和荣誉的象征。
吴国从周国分立出去,这些典故自然也懂。
而如今,吴国富人只需要付出金钱,便可以享用专供皇家的官窑瓷器,那些贵族和富户们自然争相购买——尤其易富难贵的富人阶层,可以以此标榜自己的身份和品位。
卫吉说,他会在周吴边界一股脑把货物出给吴国一个巨商,此商人再把货运送至吴国腹地,分销给各路权贵,这些货物在吴国也一直是奇货可居的状态。
周祈安便又问了句:“对了,卫兄,现在我们和吴国已经恢复通商了吗?”
他听谁说过,当年仁宗皇帝时期正值两国蜜月期,互相通商,互通有无,对两国都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只是后来,两国边境爆发了几次小规模冲突,当时仁宗皇帝又已驾崩,继任皇帝一怒之下便切断了两国商路,没听后来又恢复过……
只听卫吉直言不讳道:“并未恢复。”
虽不能摆上台面,但这些事镇国公、周将军也都知晓,周祈安早晚也会知道,他也就不遮遮掩掩了。
明面上,这些生意都是他卫吉个人所为,对吴国商人也如此声称。至于他为何能拿到这么多官窑瓷器,那便不是吴国商人应该关心的了,只要他识货,知道这些的确是官窑出品,并非赝品,也并非官窑残次品,也就足够了。
周祈安听了大为震惊。
不能通商,那这岂不是……走私吗?
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皇上做的事,又怎么能叫走私呢?
看周祈安惊讶,卫吉也只是笑了笑,又跟他讲了另一件事。
去年周国与北国打仗,两军打得不可开交,可就在战场四十里外,他们的商队正在和北国商队交易。
他拿粮食、布匹,换取北国人的牛羊和皮毛。
至于为何敢这么做,自然是因为双方都跟上头打好了招呼,两军统帅也都知道这回事。
当然,像金银铜铁和一些军需药品,他是不可能做的,周国上头也命令禁止。
他知道有些人也在偷着卖,以此谋取暴利,只是一旦发现便是死罪。两军交战,却偷卖军需物品给敌国,这罪同卖国。
朝廷上头的关系有多乱,他有时也摸不清楚。
尤其镇国公与荣国公,两人亦敌亦友,时而合作,时而又互相厮杀,叫人捉摸不透,但他只听荣国公行事。
他如今的富贵,皆是拜皇上和赵大人所赐。
这些摆不上台面的事情,万一哪天败露,自然也要由他一人承担,而不能损害到圣上威严。但若真有东窗事发的那一天,那也是他卫吉的命数,他亦甘愿领受。
第29章
这一日风和日丽, 碧空万里。
三人夹在队伍中间,因为要配合步兵步调,只能骑在马上慢慢踱步。
张彦青走得有些厌了, 问了句:“我们要不要骑快点,超出队伍去?”
周祈安刚学会骑马, 正值人菜瘾大的阶段, 欣然回了句:“好啊!”
卫吉虽有商队, 但商队离了他也自有规制,又有副手替他看押,并不需要他时时都在, 也回了句:“好。”
于是三人绕到了队伍旁侧, “驾!”了一声便快马冲了出去。三人排成一列, 足足跑了一两刻钟才追上队首。
前排部队是五千骑兵,以周权为首。
此地刚出长安,危险系数几乎为零, 若是身穿盔甲, 人累马也累。五千骑兵正身着便服,十分轻盈地骑在马上, 身上也只带了把佩刀, 其余武器都放在了辎重车上。
周权正骑在马上压着速度往前走,便听身后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 一回头, 竟是周祈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