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微微侧过头,靠近赵廷文,声音压得极低,带着一丝揶揄的笑意:
“欸老公,你当年……有这样紧张过吗?”
赵廷文目光依旧落在前方正在进行仪式的孟骁身上,闻言,唇角几不可察地动了一下,指腹在她手背上轻轻摩挲,同样低声回应,言简意赅:
“有。”
方允有些意外,挑眉追问:
“为什么?赵*员长什么场面没见过,还会怕我爸妈和爷爷不成?”
赵廷文这才缓缓侧过头,深邃眼眸对上她好奇的目光,沉默了片刻,声音低沉而坦诚,带着一丝只有她才能听出的感慨:
“不是怕他们。是怕自己……没办法让你真正喜欢上一个比你大十多岁,性子又无趣的老男人。”
方允没料到会是这个答案,微微一怔,随即心底最柔软的地方被轻轻触动。
她看着他,眼中漾开温柔而笃定的笑意,语气清晰无比:
“怎么会。你深沉、强大、又处处妥帖,真心待一个人时,魅力是难以抵挡的。”
赵廷文没有再接话,只是凝视着她,无声地弯起了唇角,那笑意从眼底漾开,温柔得不可思议。
两人交握的手,握得更紧了些,十指相扣,密不可分。
这时,正式的问礼环节已近尾声。
孟骁与瑾禾在长辈的见证下,交换了信物,是一对质朴素雅的古玉玉佩,寓意圆满平安。
没有过多的喧哗,只有郑重的承诺和双方长辈满意的颔首。
小宝似乎觉得仪式有些冗长沉闷,扭着小身子想从阿姨怀里下来。
方允见状,微微一笑,正准备起身去抱女儿,赵廷文却已先一步动作,自然地从阿姨手中接过小家伙。
他将女儿抱在怀里,小家伙立刻乖巧地趴在他宽厚的肩上,好奇地眨巴着眼睛看着满屋子的人。
赵廷文抱着女儿,身形依旧挺拔沉稳,与这古老厅堂的庄重氛围融为一体,仿佛他天生就该同时掌控庙堂之高与家庭之暖。
仪式过后,氛围变得轻松许多。
庭院内,双方至亲齐聚一堂,低声交谈,笑语喧阗,气氛热烈而融洽。
这时,一身笔挺军装、肩扛金色松枝加一颗星徽的孟骁,正笑着与赵廷琛说完话,朝他们这边走来。
秋日的阳光明亮而不刺眼,流淌在他笔挺的军装上,肩章流转着璀璨的金色光辉,将他挺拔的身姿衬托得愈发英气逼人,凛然不可侵犯。
小攸宁的目光瞬间就被那亮闪闪的肩章牢牢吸引住了!
她在爸爸怀里开始不安分地扭动起来,小身子使劲往前探,小手指着孟骁的方向,嘴里发出“亮亮…星星…”的急切呓语,挣扎着要下地。
赵廷文感受到女儿的意图,无奈又纵容地微微弯身,小心地将她放到地上。
脚一沾地,小家伙立刻像只被花香吸引的小蝴蝶,迈着还不太稳当却目标明确的小步子,噔噔噔地穿过大人们腿边的空隙,径直跑到了刚刚与赵老爷子说完话的孟骁身边。
在全场长辈略带惊讶又含笑的注视下,这个小不点毫不犹豫地伸出两只小胳膊,一把抱住了孟骁笔挺的裤腿。
仰起粉雕玉琢的小脸,奶声奶气地、清晰地要求道:“抱抱!”
这突如其来的“插曲”,让原本严肃的订婚仪式瞬间增添了几分童趣和柔软。
孟骁被这突如其来的“袭击”弄得一愣,低头看到脚边这个玉雪可爱的小团子。
面对这个赵家备受宠爱的小宝贝,他那冷硬的军人气质瞬间化为绕指柔。
他立刻蹲下身,小心翼翼地将这个软乎乎的小家伙抱进怀里,声音不自觉地放得极其温和:
“这是谁家的小宝贝?认得我吗?”
他试图跟小娃娃套近乎。
然而,小家伙的注意力根本不在他脸上。
一被抱到合适的高度,她的全部兴趣就集中在了那近在咫尺、金光闪闪的肩章上。
她完全无视了孟骁的问题,伸出肉乎乎、还带着小肉窝的小手,精准地抠住了那枚星徽。
小眉头微微蹙起,神情专注得仿佛在攻克什么重大课题,认真研究着,似乎思考怎么才能把它带回家。
她这副“探索钻研”的专注小模样,可爱又逗趣,瞬间逗乐了在场所有人。
赵廷文看着女儿这“见章眼开”、直接“叛变投敌”的模样,尤其是对那身军装表现出来的、远超对她亲爹的热情,只能无奈摇头失笑,眼底却满是纵容。
赵瑾禾看到这一幕,笑着凑到方允耳边低声打趣:
“小婶婶,快看呀!咱们小宝这是从小志向远大啊!看见军装比看见亲爹还亲!我看,将来咱们家真要出个女将军了!我爸早就说了,这小丫头骨子里有股虎劲儿,他稀罕得不得了!”
方允无奈扶额。
生孩子之前,她满心期盼着有个娇软贴心的小棉袄,谁承想,竟是件“铁血铠甲”。
孟骁抱着这个对自己肩章比对自己感兴趣百倍的小宝贝,有些哭笑不得。
他调整了一下姿势,让小家伙能更舒服地“研究”,目光却不由自主地投向一旁脸颊泛红的瑾禾,眼中充满了对新家庭生活的期待与憧憬。
赵廷文适时走过去,从孟骁怀里接过还在执着地跟那颗星徽“较劲”的女儿。
小家伙被抱离“研究目标”,还有点不乐意地哼唧了一声。
赵廷文看着女儿,屈指轻轻刮了下她的小鼻子,低笑道:
“这么喜欢?以后让你大伯送你一屋子,随便你研究,好不好?”
小家伙似懂非懂,但听到“大伯”和“送”,终于舍得把目光从肩章上移开,冲着爸爸露出了一个灿烂笑容。
……
第149章 一生一世,一如初见
时光悄然流转,从国庆街头飘着桂香的秋,步入了一月里裹着雪籽的深冬。
方允在工作中愈发从容笃定,因其出色的专业素养与沉稳的处事风格,获得提拔,开始承担更多核心立法研讨与跨部门协调的重任。
赵廷文依然身处权力中枢,行程缜密,极少为外人所知。
然而这位深谙权衡之道的男人,始终将家庭视作不可或缺的安定之源。
只要在京,他必尽力守候家庭的晚餐时光。即便深夜归来,也会轻步踏入孩子的房间,在睡梦中的儿女额间落下一吻。
那是褪去所有身份之后,最本真的温柔。
他常对方允说:
“你的眼界与才华,不应被‘母亲’的角色所限。这里是我们共同的家,不是你一个人的牵绊。尽管振翅去飞,你的天地远不止于此。”
也正因有这份坚实的守护,方允才能心无旁骛,步步向上。
直至她立于庄严肃穆的某会堂演讲台前——作为最年轻的女性正处级干部,就*法典修订补充事项向组织会作汇报。
台下,赵廷文与其他领导并肩而坐,目光沉静如水,却难掩深藏的赞许与骄傲。
他微笑注视着台上那个自信从容、逻辑清晰、周身散发着智慧光芒的身影。
那是他的爱人,他始终如一的信仰。
汇报结束,全场掌声如潮。
方允躬身向台下致意,拾首之间,目光穿越人群,精准地迎上赵廷文投来的目光。
无需言语,一切尽在不言中。
回程的车内,暖意融融,与窗外的冰天雪地恍若两个世界。
方允倚靠在赵廷文肩头,望着窗外飞速掠过的、银装素裹的京城街景。
当车子经过一个熟悉的岔路口,窗外一片被白雪覆盖却依旧苍翠挺立的竹林一闪而过,覆雪的竹梢在冬日寒风中轻轻摇曳。
方允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温柔地拨动了一下,一段尘封而珍贵的记忆瞬间被唤醒。
“廷文,”她下意识坐直了些,轻轻拍了拍男人的手臂,目光仍望着窗外那片已然远去的竹林方向,“还记得那里吗?”
赵廷文闻言,顺着她的视线望去,那片白雪翠竹掩映下的院落轮廓,仿佛早已刻印在他脑海深处。
他唇角微扬,缓缓点头:
“记得。竹里馆。”
怎么会不记得?
那是他们领了结婚证之后,第一次,也是在那段特殊关系开始之初的第一顿饭。
那时的空气中,弥漫着公事公办的审慎,又夹杂着难以言喻的微妙与试探。
方允脸上泛起怀念笑意,眼神亮晶晶的:
“我记得他们家的菜色挺精致的,环境也雅致。但最好吃的,是他们家的点心,尤其是那款枣泥方糕,清甜不腻,入口即化。”
她说着,转向赵廷文,语气里带上了一丝雀跃的提议:
“反正今天孩子们都在老宅过夜,家里就我们两个。要不……我们买一点带回家吃?就当……重温旧梦?”
赵廷文侧过头,唇角微扬,伸手覆上她的手背,轻轻握了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