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禹妈妈看他要走,立刻从沙发上弹起来,冲到门口,拉住他的胳膊:“你要去哪儿?”
“您放心,我跑不了,这是我的工卡,放到您这里押着!”
春禹妈妈还是不放心:“那你要去哪儿?”
“我去找领导汇报!”
“我跟你一起去找领导汇报!”
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很耐心:“春禹妈妈,真的不用,这样显得我的工作没有做好。您先等一会儿,我很快就回来告诉您消息。如果不满意,您再去找领导反映,可以吗?”
“好……”
春禹妈妈总算答应了,手里紧紧攥着工卡,重新跌进了沙发里。游漪拉着她的手,给她的肩膀按摩,让她稍微放松一点儿。
大概过了半小时,信访办公室一直很安静,没有人回来。又过了半个小时,还是没有人回来。
春禹妈妈慌了:“游医生,他们不会下班了吧?”
游漪安慰她:“不会的,放心。”
两人正在说话,春禹妈妈的手机响了,来电显示是县医保局,春禹妈妈立刻按开免提。
“春禹妈妈,你放心,我们会开辟绿色通道处理春禹的事情,特事特办。”
春禹妈妈没反应过来:“什么意思?”
“我的意思是,我们县医保局负责协调,肯定让春禹尽快用上医保报销的便宜药!”
春禹妈妈已经抑制不住开心了,但是,她没有立刻回应,反而想起游漪一直重复强调的问题,接着说道:“.…..我们要在县医院报销!”
“这是肯定的,我们是县医保局,也管不着别的地方呀。”
“好,谢谢!”
挂断电话,春禹妈妈高兴得蹦了起来,游漪也和她抱在一起,两人就像孩子一样,喜极而泣。
第69章 长路漫漫
飞机落地,游漪回到北京,这次的心情完全不一样。好像卸下了一个背了太久的包袱,整个人轻盈得可以飘起来了。
春禹的事情解决了,代表着和他一样的法布雷病患儿找到了正确路径。而且,其它类似治疗费用贵的问题也可以作为参考。
对于游漪来说,这具有标志性意义。
这么多年来,确诊难、没药吃、费用贵的问题,一直压在罕见病患儿家庭身上。
现在,游漪终于看到这些障碍在她眼前逐渐动摇瓦解,扯出了裂缝,透出了光,她相信未来的某一天,肯定会摧枯拉朽灰飞烟灭。
不过,飘起来的感觉没有持续很久。很快,游漪就被各种细碎磨人的事情拽回了现实世界中。提醒她,长路漫漫,这才迈出第一步,终点仍然还在望不到头的远方。
幸亏,这次是一些还算好的消息。
手机信号刚恢复,游漪点开sma病友群,就看到了云朵妈妈发的视频。连续用了两个月的医保报销诺西那生钠之后,在床上躺了十几年的云朵,运动功能开始恢复了。现在,她已经可以在父母的帮助下坐到轮椅上,虽然每次只能坚持5分钟,身体还是歪斜无法直立,但是云朵和云朵父母已经激动哭了。这个视频里,云朵甚至可以试着抬起胳膊,头和眼神也在随着胳膊移动。一切,都在迅速好起来。
游漪反复看了几遍,好像在做梦一样,她突然恍惚了,不敢相信,云朵真的开始恢复了?
药,真的是一种神奇的东西。
可惜,不是所有人都有这种运气。
是的,运气。
和正常人相比,云朵是不幸的,但是和无数罕见病患儿相比,云朵的运气难道不是很好吗?
还有很多人,半辈子辗转医院始终确诊不了,或者即使确诊了全世界都找不到可以治疗的药,再或者,有药也吃不起,只能眼睁睁地等,等运气降临,或者等死。
云朵,她已经走完了这三步,这就是运气。
游漪深呼吸一口气,走出机场。
这次,她和宋衍又擦身而过了。宋衍接到出差任务,儿科医院罕见病诊疗协作中心开始全国巡回培训了。这是今年开始的新项目,多学科联手,针对基层医生设立罕见病系统培训班,争取做到各省市主要医院全部覆盖,提高大家的认知,更好实现罕见病患儿的确诊、治疗和管理。本来,两人还计划着可以在航站楼隔空相见,没想到,游漪的航班调整,延误了半个小时,彻底赶不上了。
回到家的时候,已经是深夜了。
游漪学着美食博主的样子,打算给自己煮一碗红糖银耳大枣白米粥,特别适合现在天寒地冻的氛围。而且,她真的饿了,连续忙了这么久,好像每时每刻每分每秒都有事儿,每天心里都是盘算着各种事儿入睡,睁开眼就要开始处理各种事儿,她似乎已经不记得上次好好吃一顿饭是什么时候了。
正好现在有心情,那就煮一碗吧。
活着,可能就是红糖银耳大枣白米粥的味道。
游漪少见地拿着勺子一勺一勺喝粥,仔细品尝什么是红糖的香甜,什么是银耳的脆糯,什么是大枣的绵软,什么是白米粥的清养,时间仿佛停滞了,游漪坠入了幸福里,感受到了久违的差不多已经忘记了的活着的味道。
粥喝到半碗的时候,手机震动了。
是杨登云。
“游医生,成功了!”
杨登云的声音激动,穿过手机,回荡在屋子里,好像要把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人都拎起来,贴着耳朵告诉他们,成功了!
游漪反应了两秒:“成功了?成功了!”
成功来得太突然,就在大家已经习惯性地不敢对它抱有太多希望的时候,悄无声息却又震耳欲聋地来了。
“是的,游医生,自从ips细胞培养出来,最关键的一步攻克了,最近一段时间团队的专家日夜不休,就在刚才,基因药物研发出来了……”
如果现在开的是视频,杨登云肯定已经蹦出手机取景框了。
不过游漪强迫自己稳下来:“恭喜,恭喜!那个……研发出来了是什么意思?”
基因药物,如果不是常年和罕见病打交道的人,听到这个词语,第一印象肯定是科技和狠活,是高深莫测虚无缥缈。不过,在游漪、杨登云、顾盼还有无数罕见病患儿家长眼里,基因不过就是人体的组成方式,基因药物不过就是一种药物。质粒、细胞、序列、载体,都是可以学习的,都是可以理解的,都是可以剪切的,不是什么玄之又玄的东西,看得见、摸得着,再说得直白一点儿,就像幼儿园小朋友玩的剪纸拼图一样,不过就是一场游戏。只是,也像幼儿园小朋友经常把剪纸拼图搞得乱七八糟一样,游戏的结局如何谁也无法预测。
杨登云告诉游漪:“研发出来了,就是已经通过动物实验了,下一步……很快……很快,就可以给小野用药了!”
没等游漪回复,杨登云又补充了一句:“不,先在我身上试一下,确定安全了,再给小野用……”
和传统的ind不同,iit不需要通过繁琐复杂的一二三四期临床试验,这是它的优点,也是它的缺点。优点是快,缺点是没那么安全。不过,对于小野这样的孩子来说,快是最重要的,和时间赛跑,为了速度牺牲一部分安全性,绝对是正确和值得的。因为,小野已经2岁多了,再往后拖,随时可能面临生命危险,即使生产出了100%安全有效的神仙药物,也救不回来已经走了的人。
游漪心里说不出来什么感觉:“太好了,我等着看小野好起来的那一天……”
恍如隔世。
印象中,杨登云还是一个eu药业履历光鲜意气风发的高管,每年假期全球各地旅游散心,平时休闲烧钱爱好花样频出,他过着人上人的生活,追求的就是高人一等的优越感,也确实活成了普通人高攀不起的样子。
他那句把游漪气得七窍生烟的“罕见病药物研发成功率不超过20%,大把钞票打水漂的时候,怎么没有人心疼?药价稍微定的高一点,就应该被千夫所指了?只看见贼吃肉不看见贼挨打”好像还在耳边回响……可是转眼间,什么花团锦簇鲜衣怒马都散了,杨登云成了倾家荡产给儿子治病的失业人员,人生进入下半场,只留下一个头衔,就是:小野爸爸。
不过,很快情形就又要不同了,等小野开始用药,杨登云的基因治疗公司就可以步入正轨了,到时候是什么场面,谁也说不准。
反正,游漪高兴。
“杨总,你努力,让所有和小野一样的孩子都不白来人间一趟……”
这句话说起来短,做起来却很长,需要在及时确诊、用上基因药物并且还要把价格降下来的险滩中,一步一步跋涉,走错任何一步,都没有机会补救。
杨登云信心满满:“游医生,你放心,这也是我的目标,我们一起努力!”
游漪点头:“嗯!”
她是感谢杨登云的,她感谢每一个为罕见病治疗作出贡献的人,这些人中的绝大部分都是罕见病患儿家属,大家因为同样的目标走到一起,并肩战斗,中途不断有人退出,也不断有人加入,队伍一直在壮大,声音被越来越多的人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