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想到这个,姜宁就焦虑的数不对拍子,后来想着想着,又难免抱有期待徐杨看着不像是会和男生相处的人,若是女生,若是自己呢。
毕竟她们两个那么好。
徐杨会在情人节陪她逛街,看完电影买向日葵送她,问她说:之前有人给你买过花吗?
当然有,整整九十九朵红玫瑰,扔了浪费又不能带回家,只好一朵一朵拆开发了一路,可那是玫瑰又不是向日葵,姜宁张口就来:没有!
徐杨溜溜达达,得意得很:行,那我就是第一个送你花的人了。
徐杨也会带姜宁去参加社团活动,心理社社长学地理,从风土人情讲到前世今生,凑到徐杨跟前问徐杨的星座,姜宁烦得很,抢话答说:她双鱼。
徐杨坐直了,纳闷的瞅她:你才双鱼!你是谁,你把姜宁交出来!
大学城联合办组织课外活动,姜宁抽中了调酒课,拉着徐杨去听,学着学着就喝醉了,出门左脚打右脚,裹紧了围巾才发现在下初雪。
姜宁高兴的不像话,拉着徐杨跳舞,徐杨做不来那些小姑娘家的动作,别扭的很,但还是耐着性子陪她闹,逗得姜宁哈哈大笑。
又或是元旦和她去湖边放烟花,八月十六跑到附近的小城看月亮,买零食寄到姜宁宿舍,说:你不是羡慕我妈给我寄东西吗。
舍友们疯狂起哄:哟,男朋友送的呀。
男朋友。
阳光帅气、体贴温柔、就在隔壁校的男朋友,姜宁太入戏,几乎已经当了真。
姜宁自己也说不清,自己整日大言不惭的喊徐杨男朋友,究竟是知道她们绝无可能故作坦荡,还是对假戏真做始终抱有一丝侥幸。
她有时觉得,暗恋是自知之明的旁亲,让人看清自己的一厢情愿,有时又觉得暗恋是痴心妄想的诠释,给人绝望又让人抱有幻想,疑心对方身不由己、言不由衷。
姜宁知道徐杨送她花只是为了回馈自己的奶茶,知道徐杨带她去社团只是支持学院活动,知道陪她喝酒只是比赛结束,刚好经过。
知道她不想恋爱,只是没有喜欢的人。
不是试探、不是宠爱,更不是所谓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告白的只有她自己,徐杨没有喜欢的人。
徐杨没有言外之意。
第25章夏天的月亮落在江边(四)
女生喜欢女生,实在太荒唐了,姜宁也曾毫无办法的想过,如果自己是个男生就好了,无论徐杨的态度,她至少可以袒露心迹,宣之于口。
或者徐杨是个男生也可以,女追男隔层纱,什么矜持礼数她都不要了,她可以写情书送玫瑰去天上摘星星。
她才不稀罕什么君子之交淡如水,她只想要笃定、要偏爱、要两情相悦天长地久,她只想要这些俗套的浪漫。
可偏偏她是个女生,可偏偏她喜欢的也是个女生,偏偏说不得,偏偏舍不得。
普通朋友可以有坦诚的权利,大不了各奔东西不再往来,可姜宁不行,她们两个太好了,好到姜宁可以撒娇拌嘴,肆无忌惮的叫她男朋友,可以吃醋使性子,拉她的手、睡她的床、数她的睫毛。
她们是最好的朋友,有着最亲密的关系。
学生时代走到末尾,徐杨开始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背着书去教室复习考研,还是那间荒废的心理咨询室,窗外花照旧开,姜宁却不再去,她报了校外的油画课,学着管理自己的占有欲和分享欲,不再整日往隔壁跑,也不再因为宿舍楼下长蘑菇欢呼,忙拍给徐杨看。
她独自经历恋爱,独自经历分手。
画室不大,和她同时段的学生只有两个,都是女孩,一个十岁,还是个小孩子,另一个和她同级,叫柏陶,是附近学校的学生。
姜宁把拍给徐杨的照片给小女孩看,把她和徐杨的故事讲给柏陶听,柏陶是个善良的听众,从不打断从不多问,只会在姜宁无助时救扶,戳她一句:她若以后谈恋爱了,怎么办。
姜宁缓过神来,咬了咬牙:能怎么办,大不了气死。
画室老师是附近美院的毕业生,坐落在大学城居民区里的小店,店主多数都是附近学校的学生,有教插画的、有教钢琴的、有开私人影院的、也有做私房菜的。
研究静心的日子里时间被无限拉长,姜宁独自一人在楼群间穿梭,学画、逛店、听卖新疆炒米粉的阿姨给她讲,说她原本不愿过来,可是儿子在附近上学,总说吃不好,干脆一家人在这开了店,一晃就是七八年。
姜宁吸溜上一大口炒米粉,就着芹菜和年糕笑得直咳嗽,拍着胸口笑着说:阿姨,您大概是被骗了,那可是华安吃饭大学,三个食堂卖什么的都有,没得挑的。
油画很有趣、逛店听故事也很有趣、这世上有趣的事情那样多,不只徐杨一个。
下课时间还早,柏陶女友来接,姜宁不想回宿舍索性陪小女孩等家长,十岁的小孩精力最是旺盛,非要拉着姜宁玩跳格子。
从这儿,跳到那。小姑娘伸手指向远处,而后似乎是觉得太远了,指尖又拉近了一点,要不跳到柱子吧。
姜宁由着她:行,怎么玩?扔石子还是石头剪刀布。
然后得了个大大的、鄙视的白眼。
小姑娘拖着长长的调子:都多大的人了姐姐,你有喜欢的人吗。
姜宁捡石子的手一愣:啊?
我知道你有。小姑娘悄咪咪的,你和柏陶姐姐说话,我听得见的。
姜宁还是那个字:啊?
还没啊完,就见小姑娘一本正经的说:那就行了,咱俩一人一条线,单脚从这儿跳过去,如果中途没有落地,你喜欢的人就喜欢你,如果中途落地了,你喜欢的人就不喜欢你。
这什么道理嘛。
小路挨着居民区运动场,几个高中生模样的男生正在打篮球,一个女孩路过走近,场地里立刻传出几声阴阳怪气的口哨声,没一会儿一个男生跑出来,低着头不知道和女生说了什么,神色忽然神气起来,把球一转顶到指尖上,得到了一旁女孩子崇拜的目光。
姜宁远远看着,心脏忽然漏掉了几拍,旧岁月中掉落的篮球还在舞房跳动,缓缓补上了这一段空白,她忽然笑了,转过头认真的问:虽然你是个小孩子,但是说话算话吧。
小姑娘马尾辫一甩:当然啦,然后不等喊口令就冲了出去。
姜宁幼稚的和孩子计较,大声抗议着喊作弊,而后挽起一条腿,也跳着追了出去。
烈日、石子路、打量的目光、远处几辆车开过卷起一阵薄土,姜宁全然不在意,全身心的投入到这个荒唐的游戏中,仿佛自己也回到了一二年级的小时候,相信如果买到了粉丝馅的包子,大队长就会认识自己一样,开始相信单腿跳到路尽头会带来的蝴蝶效应,进而比拼着想要超过前方的同龄人,认为既然是比赛,那就只有一个人能幸福。
两个间人的距离从十步变成五步,又从五步变成七步,小孩子运动能力很好,姜宁太心急了,一时加速差点被自己晃倒,往前一冲直接撞到了一个人的怀里。
徐杨拎着两杯百香果茶毫无防备,被扑了一个大跟头。
同样的意外、同样的触碰、远处甚至还有同样的、篮球落地的声音,小姑娘蹦蹦跳跳到达了终点,旧日新时的一切通通落幕、尘埃落定。
一直是这样的,姜宁缓缓吐了口气。
这么多年了。
这么多年,我步步向你,步步落空;步步落空,步步向你。
她揉了揉头,半晌笑了,像是认命了似的问:你怎么来了。
徐杨把姜宁拉起来,拍了拍两个人身上的土,整个人还有些懵:南门那家店今天开业,你之前不是说想喝百香果吗?
她把手里的果汁递给姜宁和一旁的小女孩:刚给你发消息了,你没回,我就直接过来了。
姜宁沉沉的看着她,挂着淡淡的笑,静得像是一张无声的照片。
就这样吧,日子一天一天也就过去了,不在一起似乎没什么,至少现在,她们没有分开。
她倒退着,胸口忽然松了一口气,步子也轻快起来,蹦蹦跶跶的问:你想吃新疆炒米粉吗,鸡肉味的,加一份年糕、一份囊、再加一份芹菜,我自己去总也吃不完,大学城这么多家炒米粉,她们这家最好吃。
行啊。徐杨背着双肩包,像个十七八岁的高中生一样,叫嚷着,学的我都饿死了。
店主就是新疆人,特正宗,她儿子之前就在这边上学......姜宁絮絮叨叨的,得寸进尺的问,我记得你是能吃辣的,我们吃中辣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