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笔文斋 > 穿越重生 > 我出场很丑[六零] > 我出场很丑[六零] 第85节
  够一家五口吃几年的。
  “左爷爷一生,有半生陷在战乱里,流浪的那几年更是没少忍饥挨饿……”沈瓒猜测道,“这应该是他给自己和后人留的一条后路。”
  说罢,沈瓒放下翁盖,于秘室内来回地走了几圈,打量了下空出来的地方,换算了一下,住几个人没问题。
  所以,这里不只是个储存室,还是个避难所。
  “走吧。”打开的翁盖一个个盖上,沈瓒抱起瑶瑶,拿起手电、砍刀关上石门朝外走去。
  “不拿点东西吗?”面对宝库空手而归,瑶瑶总觉得心里上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遗憾。
  “呵呵……”沈瓒轻笑了声,调侃道,“那瑶瑶想要什么?”
  老爷子在聊城陪小谢瑶的那几年,可没少给小姑娘买东西。以老爷子对小姑娘的宠腻,想来就是嫁妆都早早地准备了几车吧。
  说到五岁之前的小谢瑶,就不由得想起,金钢鹦鹉‘大将军’收纳箱里藏起的那些小玩意儿,其中以铃铛最多,金银玉石各式各样都有,“瑶瑶可是想要一个,戴在脖子上的铃铛?”
  “不不……”一听铃铛,瑶瑶慌得连连摇头,“不要铃铛,我又不是小猫小狗……”有了当人的记忆,下意识地瑶瑶就将自己与宠物们分隔开了。
  “哈哈……”沈瓒捏着她的抓子晃了晃,“你不是小猫是什么?哦,是大黑猫,哈哈……”
  盯着漆黑爪尖的一点白,瑶瑶僵了僵。
  走出最后一道石门,沈瓒关了手电,放下砍刀,举起瑶瑶将她送到地面,解开腰上绑的麻绳,拿起铁锨顺着原来的地窖出口铲了几个台阶。
  “你直接跳上来就是了,”瑶瑶不解的在地上写道,“干嘛还要废这个事?”
  沈瓒抬手抹了把额上的汗:“左家几房出国,短时间内回来的可能不大。如此,那些粮食也就没有留下来的必要了。”保存得怪好,陈粮它还是陈粮,远没有新粮来得好吃。以他对左家诸人的了解,这些陈粮不要说吃了,就是处理,只怕都要嫌麻烦。
  “倒不如我出钱买下,搬上来,寄给农场的卫老、你沈爸他们。”
  瑶瑶:“那么多……”
  “还有一些因伤退伍的战友,和南海的你秋文姐他们。”将台阶铲宽铲平,沈瓒接着又道,“瑶瑶不记得南城棚户区的那些玩伴了吧,过几天,我带你去看他们,顺便也给他们稍点粗粮。”
  铲下的土抛上去,堆在一旁,沈瓒扛着铁锨上来,收了手电、麻绳和砍刀,抬腕看了下表,时间还早。
  舀水洗了把手脸,回屋拿上钱票,沈瓒伸手朝瑶瑶笑道:“走,咱们出去逛逛,走一走老爷子当年走过的路,看一看他捐献出去,已改名为华中制药的药厂和医馆,回来时,再去趟百货商店买些口袋,好方便装粮。”
  “喵”瞟了眼他胸前汗湿的空军制服,瑶瑶迈着方步颇是傲娇地甩了甩尾巴,“我自己走。”
  说罢,蹬腿从地窖上空跃过,先一步朝院外走去。
  沈瓒无声地笑了下,瑶瑶这是心疼自己方才铲台阶辛苦了。
  步出左府大门,扣上黄铜锁,沈瓒快走几步,抄起路旁等候的瑶瑶抱在怀里。
  “喵”瑶瑶挣扎地叫了声。
  “我抱你走得快,看得远。”沈瓒笑着掂了掂瑶瑶,“再说,你也不重。”
  心思被猜中,瑶瑶脸上陡然一热,窘迫地挣开他的手,跳上他肩头,尾巴一伸勾住了他的脖子,一脸高冷地抬着下巴,目视前方。
  沈瓒以手抵唇,好笑地低咳了声。
  左家当年开设在川城的医馆有十家,去往药厂的路上就有一家,沈瓒一边跟瑶瑶讲着左老的生平往事,一边带她走进了医馆。
  原有的紫檀黑漆金字左氏招牌早已摘除,由榆木红字命名的华中平价药店所替代。
  一同替代的还有店里的布置。
  急诊接待室、手术室、按摩复健区、中药部已被取消,仍旧还在的是又陈旧了几分的输液区和西药房。
  店里的店员,沈瓒认识的没有一个,更不知哪一个曾经受过老爷子的恩惠。当然,他也没有要打扰的意思。
  抱着瑶瑶走了一圈,买了包薄荷凉糖,沈瓒就出来了。
  离开药店,向东又走了二十多分钟,就到了现已改名为华中制药的药厂。
  二十多年前,这座药厂是川城经济的命脉,如今扩建了两倍的华中制药仍是。
  早前它收纳了底层的穷苦人民,给了他们一份活命的工资,战乱下的一份生命保障,让他们担负起了养家救国为民的重担。如今,它仍然在生机勃勃地前行着,孜孜不倦地为这个国家服务着。
  “这块地,”沈瓒抱着瑶瑶沿着厂区外的围墙一边溜达,一边讲解道,“原是一块臭水坑。”
  “因为地形低洼,一到雨季,排水设施不建全的旧城区的积水就往这儿流。后来,附近的居民为了省事,垃圾废水什么也往这里倒,天长日久,就成了一处积水的臭水坑。”
  “夏天苍蝇蚊虫便布,冬天北风刮起,湿臭的空气弥漫了方圆数里。”
  “当年市政换局,民国一位姓郑的市长急于朝上走一步,招集了城里大大小小的商家,筹资改建。”
  “方案出了一堆,资金收了一茬又一茬,众人走马观灯地从臭水沟前来来去去,一直等这位郑市长调离,臭水沟还是臭水沟。唯一不同的是,听到改建消息,一众商人瞅准商机,将臭水沟的地皮炒高了数倍,连蜗居那儿的乞丐都身价倍增,借此取妻生子,添丁增口。”
  “隔年,川城先是迎来了百年大旱,接着又等来了降雨量颇高的梅雨季,一热一冷,伤寒无数。雨停后,酷热温湿滋养了细菌的生长,伤寒转为痢疾。川城一时病死者无数,上面直接下了封城令。”
  “危难之际,一家小医馆的老板挺身而出,提着个樟木箱,带着两大车药材入住了重灾区的臭水沟……”
  “半月后,痢疾被抑制,一种叫连双青的中药冲剂横空出世,响彻全国。”
  “这就是左氏制药厂,开厂后主打的第一药剂。”沈瓒抱着瑶瑶爬上制药厂侧面的一个土坡,站在土坡上俯瞰药厂内一排排厂房,沈瓒忍不住轻叹,“谁能想到,这里原是川城臭名远扬的臭水沟。”
  瑶瑶:“那个小医馆的老板,是……爷爷?”
  “是!”沈瓒一手托着瑶瑶的身子,一手抚摸着她背上的毛/发,目光穿过药厂,虚虚地望着这片地方,“进入臭水沟后,左爷爷就拿出了早两年研制出的连双青冲剂,抑制了痢疾,后又根据病人病情的轻重,推出了连双青2号,自愈了臭水沟的病人。”
  “事后,上面奖励了左爷爷一万大洋。左爷爷没要,提了个要求,租赁臭水沟70年。”
  “建厂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五年后,左爷爷以二十万大洋的价格,向国民政府买下了这块地皮。”
  作者有话要说:一早起来,兴冲冲地打开电脑,口里还嚷着日万呢,结果,一天……一天啊,我就码这么多?!
  好了,小天使们晚安。
  争取尽快恢复码字速度,日不了万,日六也成啊。
  第19章
  老爷子的发家史,就是一部传奇。
  近年来,正面侧面的信息,沈瓒收集了不少,娓娓说起,低沉的声音很有质感,像一首经了岁月沉积的楚商编钟曲。
  下工的铃声响起,工人们从一座座车间涌出,如潮水一般朝门口汇集,然后再分流,奔向了药厂周围家属区的各个角落。
  沈瓒抱着瑶瑶从土坡上下来,从药厂门口经过,朝家属区旁边的百货商店走去。
  也只有这边的百货商店,才有白洋布口袋卖。
  可着布票,沈瓒买了10个白洋布口袋和10个细麻布口袋。
  下楼时,经过点心柜台,瑶瑶瞅见透明玻璃内的松子糕,不由多看了几眼。
  “想吃?”沈瓒驻足。
  瑶瑶咂摸了下嘴,没吭声。
  “来一斤。”沈瓒掏钱票。
  他一身空军制服,长身玉立,俊毅非凡,本就吸引人,低沉的男声一出,四周的大姑娘小媳妇不由都看了过来。
  “空军啊……”
  沈瓒付了钱票,接过服务员递过来的点心,塞给瑶瑶,转身下楼。
  “小瓒!?”
  沈瓒回头,穿着藏蓝色药厂制服的中年妇女从人群里挤出,小跑着追了过来。
  “小瓒,真的是你,我还以为看错人了呢。”妇人一脸欣喜。
  沈瓒的目光在妇人身上迅速扫了一遍,稍一迟疑,然后肯定道:“猫妮姐。”
  “唉,是我。”妇人顶着同事羡慕的目光,笑道,“多年不见,你还是以前的模样,就是长高了,成熟了不少……不像我,这几年胖的哦,不是熟人都不敢认……”
  瑶瑶好奇地瞟了她一眼,不认识。
  撕开松子糕上的油纸,掰了一块,试探地舔食了一口,甜而油腻的口感,瞬间让瑶瑶败了食欲。
  不知为何,瑶瑶心里陡然泛起一抹失望,就好像久远的记忆里,她吃过比这更好的松子糕。
  “唉,这猫怎么糟蹋东西……”猫妮说话的声音一顿,忙伸手去夺瑶瑶手里的松子糕。
  沈瓒脚步一移,避开,眸色微凉:“买来就是给她吃的。”
  “给……给它吃?”猫妮一愣,继而似想到什么,讪讪地收回了手,“你这猫养的,不比当年的‘大将军’差……”当年‘大将军’在她家,吃的是草籽,喝的是野菜糊糊。
  听她提起‘大将军’,瑶瑶下意识地支了支耳。
  通过沈瓒的故事普及,瑶瑶知道自己在当猫、当海龟之前,还做过西南山区的小老鼠,左中赏爷爷捧在手心里的金钢鹦鹉‘大将军’。
  这么说,她认识早年的自己。
  如此一想,心里便多了几分好感,勾着松子糕的打包绳就朝她递了递。
  猫妮一愣,“给,给我的。”
  沈瓒挑了挑眉,低头看向怀里的瑶瑶。
  瑶瑶捻了捻手里捏着的半块松子糕,抬头冲他讨好地叫了声。
  沈瓒知道,这是没吃中。
  接过瑶瑶勾着的松子糕,沈瓒几步走到卖点心的柜台前,让服务员拿油纸重新包了,又称了一斤桂花糕,一起递给跟来的猫妮:“给孩子吃。”
  知道沈瓒不缺这点钱,猫妮也没客气,伸手接过,唤沈瓒跟她回家吃饭。
  沈瓒:“我今天还有事,改天再来看望舅舅、舅妈。”
  当年,苗大舅知道沈壁凭着鹦鹉‘大将军’跟左家搭上了关系,心里不甘,战争过后,带着儿子直接找到了府上。
  老爷子那时对一切跟瑶瑶有关的人事,都心怀善意,听了苗大舅来意,二话不说就将父子俩安排进了药厂工作。
  解放后,药厂归为国有,二次扩建,对外招工,猫妮以职工家属的身份,优先被录用。
  如今多年过去了,一家人早已在药厂扎了根。
  “行。你来了,直接跟门卫说找苗主任。”猫妮笑道。
  苗主任?沈瓒眉峰微微一抬,按年龄算,苗大舅这会儿该退休了,那这主任……
  “尾巴哥升职了。”
  “是,升了,去年升的。还分了房,”猫妮眉眼飞扬道,“两室一厅的大房子,嫂子给装扮的可漂亮了。就是我家那口子,没什么出息,还在厂里的运输队开大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