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笔文斋 > 综合其它 > 喜相逢 > 第26章
  这位帅气靠谱、居家好男人的ceo当初拉自己来创业的时候,除了理想,她也是冲着自由和这个人来的。她认识他这么多年,感触最深是他的好脾气。他有时候对待朋友和下属,犹如父亲对待小女儿,还不知道来日当了父亲真有个女儿会不会更软下去。极少极少发火,总是和颜悦色,绝大多数时候以调和的方式解决问题,对上下左右都是如此,大家都喜欢他。她以前没细想,后来大家在一起创业了,她看着他周围这一圈人,各有长处也就各有想法的一群“他的朋友”,心里忽然开始打鼓,怀疑起这老好人的脾气到底是不是真合适创业。一个创业公司的法人和ceo,也许未来有了董事会(那敢情好,最好还上市)还是董事长,总该有些杀伐决断的钢铁手腕,她可不觉得他有。
  而且也不太觉得别人有,或者说周围这些人只是碍着他没有但他又是老板,所以不敢表现自己有?是啊,他没有,难道指望别人有?别人有,也得靠他背书撑腰啊?
  有的人离开原先的大公司去创业,是因为能力太强不能满足,有的人则相反是不合适,所以离开。
  他太喜欢当老好人了,她想,老好人还坐在自己对面和稀泥,她也承认这不是多大的事,偏他又爱说,这时候说教的爹味又上来了,和她“交流”起带团队的心得,仿佛非要说服她,让自己好永远放弃这当老好人的机会。
  她实在厌烦这种一时上纲上线、一时又要大事化小的做法,表示认同,然后把话题转向营收,心想来都来了不如趁机讨论工作。ceo这下高兴起来,说着之前从财务总监和那一位几乎万事都可以管一下的vp那里听到的消息,浩浩洪流,仿佛他们已经行驶在九江以下的长江下游,永远一帆风顺。
  老好人一般都会有倾向于保守的预期,这一点他像个创业者。但这种热情又使得他很像很像一个创业者,甚至因为老好人那一面的柔软温和,变得有些盲目乐观。
  “就照这样,咱们选择的都是优质企业,他们只管按照目前方向发展,咱们每个季度管理一次,到时候都让——反正你们去查一查,指导指导,现在经济环境虽然说不上多好,但我看到大家的账面价值都不错,还解决了就业!就业!想想这东西在几位领导那里看来是多好的东西!其实照这种速度咱们都不应该把那十几万补贴放心上,何况不是一次性到位的,咱们也不是看账面现金流的企业,这都不重要,重要的就是把咱们的核心业务弄好,我看完全没问题,现在就是要做大,不要大太多,大一点点就好……”
  她丝毫不喜欢李晨,倒是觉得《士兵突击》是蛮好看的电视剧,但是眼前这位哥们儿说这些话的样子,像极了那里面的李晨。
  乍看生得好,实际混不吝,自己不知道,倍儿觉自己好。
  等她回到自己办公室,看见几个年轻下属还在那里,尤其是被骂的臭小子,像一只知错的小狗,大眼闪闪,低着头“泫然欲泣”,她可实在不觉得我见犹怜,但还是走到小伙子面前说,“今天的事,下不为例。以后对自己的工作,要用心,要负起责任来。我的容忍就这一次,再也没有下一次。”
  小狗点头,尾巴还是朝下的。
  “走吧,都走吧,下班了。早点回家。”
  一边挥手赶走大家,一边坐下来,开始加班。
  从心底对自己坦诚地讲,她当然不觉得自己一定有带这个小子、对他多好的必要,也不觉得自己会多不好。在茫茫人海里,自己算是很好的上司。人的成长始终是一个人自己的事。
  但说起来是自己负责,受原生家庭影响终身的人也很多。再怎么说三十五岁后不应该继续责怪原生家庭,事实就是事实,而且很多人根本没有得到足够好的机会成长为可以摆脱那种影响的样子。人在一路成长、肩负众多、最后老去的路上,就是无穷无尽地在受到周围的影响,自己当然成就自己,或者造就自己,别人也会。像一个量子和另一个量子,像两种发生反应的化学物质。
  所以什么才是对一个人好呢?人世的“反应”是如此复杂,无法预知未来结果的事占了绝大多数,在人际互动之间行动起来似乎只能存乎一心,那拯救或放弃他人的想法,看来也不过是“一心”而已。
  然而人在世上活着,只要还没大彻大悟,就会有想法,就会有一颗心在动,会在乎,会有情感的触须四处延展,会受伤甚至被斩断。
  她始终觉得自己是个好人,也想做个好人,即便只是凡人。但回望这一天,也没觉得自己真的做到了什么,甚至好的情绪都没有带去——唉!
  打开门,回到家,蜷缩沙发上,允许自己有半小时无意识刷手机的休闲时间。
  刷着刷着朋友圈,看见祁越分享了一首歌——话痨的朋友圈——还有歌词,看来是很喜欢?
  你很喜欢的歌是什么样的呢?她于是点开听。
  “半途而废求贪欢/昼夜把酒端/雾里看花春梦短/醒时天色晚……”
  她摇头晃脑地听着,看祁越在引用歌词的后面还写了一句,“嵇康著《声无哀乐论》,说音乐本无悲喜之分,都是人自己的心。我最喜欢这首歌,因为厌世者听见弃绝,不羁者听见旷达。人生不过是观察、体会、经历而已,一切烧完剩下回忆,生不带来,死方带去。”
  生不带来,死方带去。
  第十七章
  章澈在网络那头盯着这话,祁越在这里一遍又一遍地听《借酒》。
  当她还是孩子的时候她就知道嵇康,但是从未读过他的故事,长大也不过知道一个“《广陵散》如今绝矣”。近来读了一本《嵇康之死》,了解变得丰富,生长感想的土壤也就一下子变得厚实。《声无哀乐论》是高见,只是身为现代人的她自觉已经失去了感同身受的能力。也许只有倒回到那个丝竹管弦并不过于繁盛的原初,才能说音乐本身没有喜怒哀乐,只有一颗没有被先入为主的种种情感色彩所污染的心,才能真的理解嵇康所言。
  “声无哀乐”这四个字种在心里,后来就发现了这支乐队。在他们所有的歌曲里,她最喜欢《借酒》,喜欢歌词,也喜欢这首歌给人的感觉,那种几乎接近于“声无哀乐”这四个字的原始含义的感觉。
  纵然别人看来她是学业有成、事业进步、理财有道的人,她自己看自己,看自己的一切,有时也想逃之夭夭。也不知道是青春期疼痛文学的影响(严格讲她不觉得那是疼痛文学,但又觉得不比疼痛文学好到哪里去),还是从哪里感染到的传统士大夫不得意时的思想,她在生活工作遇到一些可谓“没办法”的事情之时,假如已经生了厌烦和冷漠的情绪,思想总会沿着古人的老路,一路走向弃绝俗世、出家隐居这些路上来。
  以前读《空谷幽兰》,知道现代隐居终南山是件难事。但后来读到一个风雨飘摇的日子里有游人遇见挑着物资上山的尼姑二人的故事,不知为何,她喜欢极了那画面。
  哪里需要与天地同寿?永生或者极端漫长的生命是无聊的,与天地同在、无有隔阂拘束就很好很好了。像一部德国小说写的,完全融入某种极端的宏大和伟大,自我无须消融,但显得极其渺小,她觉得这才是人类这一生物在地球上真正应该有的、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存在状态。
  但事实是,她既没有出家当尼姑(孔怡有一次嘲笑她,吃太清淡,应该去峨眉山),也没有退隐终南山,反而日日生活在钢筋水泥的森林里。没有高山险峰,只有上两层楼就到的办公室(没说是否搬家,一般也不把好房子给hr),在阴雨天气里飘渺半隐;没有峡谷溪流,只有门前大马路有个下拉槽日日堵车,有时候雨季过去居然还会塌陷:更不要说有什么隐逸可言,位置不高,事情不少,要是不长眼的裁员裁她,很多事情确实要从头开始,但也没到级别太高砍了一个人的薪酬能养仨的地步。
  她自问入司四年多,了解这里面的弯弯绕绕比很多后来来的上级们都强,有时候还有人在专门咨询她“前情提要”,好像眨眼之间,她连资历都攒起来了。然而她还是在秉承初心做事,有的人可以说这是她顽固的价值观(这她承认),她自己可以说这是自己的底线,何况说真的,决策层有决策层的权力,执行层她给方案的时候也可以控制领导们的选择啊。她甚至可以部分“阳奉阴违”,和这头说老板的不是,和那头就编排合作方的不是,总归可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把事情就这么办了,屡试——
  有成的时候,就有失败的时候,就有怎么样都做不成,就有折上折上折上折简直微积分的时候,就会有她觉得抑郁的时候。
  如果光是生气,还可以说“生肝火好过乳腺结节”,但有时会失望,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大事小事不断累积,最后感到一种对尘世的失望。尔虞我诈有什么意义?勾心斗角有什么意义?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你们争夺的这些,一不是钩二不是国,不大不小,升职加薪都得不到的,争什么?有的人完全唯上去开展工作,罔顾事实到了一定程度,甚至让人怀疑他还有没有认知现实的能力——不然有的是一边唯上一边实事求是把事情办了的办法。不这么干,后面上面也无法交代下面也无法糊弄,最后人人受害,何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