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廷玉身披一身蓑衣,多带了两百谢氏府兵,与崔元瑛一道骑马奔赴城内。
“何事这么急着回城内啊?”
“崔元瑛。”谢廷玉策马疾驰,雨水顺着她的下颌滴在马鞍上,“眼下我还不知,所以并不能同你说些什么。等到我确认无误,我再与你说。”
“什么啊,能有什么大事。”崔元瑛不满道。
镇守城门的护卫于雨幕中远处黑压压一群人骑着马而来,本来要将其停下盘查时,崔元瑛一亮出她的脸,一晃手里的玉牌,当即放行。
随后,二人兵分两路,谢廷玉马不停蹄地回到乌衣巷。
翻身下马,谢廷玉解开身上的蓑衣,于廊下走着。
“母亲呢?”
“娘子回来得不巧。家主今晨入朝面圣时,被陛下留在凤阁议事了。方才宫中来人传话,说这几日都要宿在宫内,暂不回谢园了。”身后跟着的韦风华躬身回道。
“原来如此。”谢廷玉转身,将湿贴在锁骨上的衣襟扯松,“那便以我的名义给隔壁琅琊王氏递帖子,说我酉时登门拜会。”
几名侍奴立刻提着琉璃灯前引,领着谢廷玉往温泉房去。
待沐浴更衣毕,谢廷玉换上一袭松花姜黄暗纹襦裙,腰间系着蓝金渐变的宫绦,左侧悬羊脂玉葫芦,右侧挂着太师送的阴阳玉珏,颈间一串七宝璎珞。
来迎接谢廷玉的人是王栖梧。
王栖梧手提走马灯,与谢廷玉一同走着。夜风穿廊而过,檐下悬挂的风灯剧烈摇晃,将二人的影子投在朱柱上忽长忽短。
“廷玉姐姐当真是雷厉风行,帖子才刚下,人就来了。”
“倒怕你们嫌我唐突。”
“哪会?”王栖梧嬉笑两声,“你来得很是凑巧呢,我阿姐也正好从城郊赶回来,眼下正在房里换衣。”
“那看来我来得正是时候。”
谢廷玉余光环视四周,瞥见院中一颇有些老旧的箭靶,箭靶上还插.这几只箭矢,脚步一顿。
王栖梧也随之一停,随之看去,“这是我前几日练习射箭呢。快看,我是不是很厉害,全都中靶心呢。”
“很厉害。”
王栖梧领着谢廷玉来到专供客人休憩饮茶的茶室。一同坐到软榻上,王栖梧挽袖,露出纤细腕骨,将茶叶顺着茶荷拨入紫砂壶,又拿起汤瓶,滚滚热水如注般冲入壶中,不多时一盏茶便泡好了。
王兰之浑身上还冒着刚沐浴完的热气,头发微湿披在肩头,着一宝石蓝大袖圆领袍,腰间以一蹀躞带束紧,胸前的前襟扯开,颇显得放荡不羁。
她从屏风绕过来,斜坐在软榻上,接过王栖梧递来的茶盏,“今日倒是你第一次来我家拜访。”抓起茶盏一饮而尽,“是有什么事需要我帮忙的吗?”
“这事委实是要你帮忙,不过不是为我,是为你自己。”
“哦?”王兰之一笑,俯身过来,特地做出一副洗耳恭听的姿态,王栖梧笑着把她按回去。
谢廷玉当即就把谢氏庄子附近流民聚集,捣乱的现象道出,又点出袁氏庄子里头的事。
“安置流民这事我也有所耳闻。”王兰之口吻严肃,“说是建康城郊如今聚集了大批的流民。本是袁大司农主理,交予袁望舒督办。按理说,虽不能完全根治,倒是能容得下三千流民。”
王兰之想起昨日递来的报文,神色凝重,“但近日安置流民的坊市频频死人。说是北方与南方饮食差异,这群流民自北方而来,水土不服,染病而亡。”她看向窗外的细雨,“这段时日暴雨频发,有几处搭建的房屋坍塌,埋了些许人。”
“这些不幸身死的流民,无钱银看病,亦无钱银下葬。”谢廷玉指尖轻叩案几,“那袁氏的人是怎么做的?”
喝茶的动作一停,王兰之也注意到不对劲,“那报文上未说。廷玉,你怎么看?”
“端看那负责之人有无良心了。”谢廷玉神色骤冷,“一则封锁流民居所,令患病之人自生自灭,二则遣医师诊治,给药施救。”
她倏然起身,“如果令其自生自灭,尸首无处掩埋,随意弃置。这盛夏湿热,不出三日便会腐臭生瘟。”
王兰之倒吸一口凉气,“若是流民心生怨怼,难保不会有人逃出坊市。而这些亡命之徒中说不准就有染上瘟疫而不知之人。”
两人对视一眼,谢廷玉又道:“再者,无定所之人,便会四处游荡,跑到各家庄子里闹事。”
“亦或是聚众闹到建康城内也未可知啊!”王兰之站起身,磨拳擦掌,“我要去打袁望舒一顿了。”
坐着的王栖梧急忙一拉王兰之的衣袖,“阿姐,如今也只是一番猜测,你若是真的上门打人,到时候闹到御前,又要让祖母替你摆平风波了。”
谢廷玉颔首,“我觉得,此事当先要报以桓将军和桓折缨都尉,万事防患于未然。”
王兰之略一思忖便点头应允,二人当即商定明日同赴城郊,以便查探流民动向。
-----------------------
作者有话说:怜怜:tt
怜怜:^^
怜怜:o.o
—————————
第35章
一连十余日的滂沱大雨,使得空气中弥漫着挥之不去的潮湿霉味。
专设的流民坊市不断传来屋舍坍塌的噩耗,无家可归的流民四处游荡,而无人收殓的尸首则被随意弃置于野。
袁望舒看着手头里呈上来的文书,颇为头疼,好在底下的人已经默不作声地压下去。
她双指按压眉心,内心只叹,要是没有这场该死的雨就好了。
此刻不过酉时三刻,难得雨势暂歇,只飘着细微雨丝。天光未暗,反倒透着一层不祥的青灰色。不知为何只觉得今夜怕是会有些不太平。
有名随从立在屏风处,“娘子,三公子来信了。”
袁望舒即刻抬首,“拿过来。”展开一看,起身穿上披风,“因这下雨天,这信来得格外晚些。缚雪十日前发出的信,竟被这鬼天气耽搁至今。”
她大步流星地往外走,“算着日子就是今夜。走,随我去城郊接人。来人!快去备好马车。”
两盏昏黄的灯笼在雨中摇曳,将马车两侧的雨丝照成金色的细线。为照亮林间小道,车厢左右各悬着一盏琉璃风灯,昏黄的光晕勉强为车妇映出前路。
偏遇上连日暴雨,车马被迫在驿站耽搁多日。今日本想趁着雨歇赶路,官道却因山体坍塌而堵塞。幸而驾车的老妪熟知地形,苍老的手稳稳握着缰绳,转入这条隐蔽的林间小道。
车外还有一人曲膝靠坐在一侧,此人腰间挎着一把刀,一身护卫打扮,头上顶着个蓑帽。
车内平整宽敞,铺着锦垫,小案几上垫着一烛灯,一郎君正垂眸看着书页上的字,下眼帘上撒下扇形阴影。
冷不丁听闻车外一声“公子”,车壁拉开。一只莹白,指骨分明的手扣在车门上,声音清冷,“何事?”
盈盈月光下,露出一张姑射神人般的面容。一双清凌凌的眸子似浸着寒潭水,望人时带着几分疏离的凉意。如瀑青丝长发仅用一根素白发带挽起。
老妪忙低下头,手一指前方的黑影,“前头怕是雨势太大,树倒了,需要绕道,可能再晚个两刻钟进城。”
袁缚雪瞥一眼,道了一声无事,再一度拉上车门。
那护卫看一眼前方,身体倏然坐直,腰间横刀已然出鞘三寸。她双目如鹰隼般锁住前方幽暗处。
老妪浑然不觉,正抖着缰绳欲绕开横卧的断树。忽听林间“咔嚓”数声脆响,七八个手持环首刀的悍妇从灌木中暴起。为首者额角一道刀疤在月光下泛着青紫,手中柴刀直劈马首!
“救——”
老妪的惊呼戛然而止。暗处突然探出一只布满裂痕的手,大力扣住她脚踝猛拽。老妪重重摔在泥泞中,她最后看到的,是护卫冷漠挥刀割断缰绳的背影。
“驾!”
马车猛然加速,惨叫声在后头此起彼伏。车厢剧烈颠簸间,袁缚雪单身扶住案几,眼中闪过几丝茫然。
“怎么了?”袁缚雪正欲打开车门,只见其门外已被护卫大力按住。
“公子别出来!”护卫的声音混着风声呼啸,“此处怕是有早有埋伏。”
袁缚雪外出采药时,有护卫保驾,一直以来并未出现过什么危机。这算是头一遭,几丝恐慌浮上心头。
他整个人紧贴车壁,强行稳住自己的身形。
马车疾驰过几个急弯后,只见前方亮起一圈跳动的火光。
数十支火把将林间照得如同白昼,那群人的面容在光影交错中显得格外狰狞。
为首的女子下颔一道蜈蚣般的刀疤,嗓音沙哑,“这可是袁氏的马车?叫里头的人滚下来。”
袁缚雪一听袁氏,心下漏跳三拍,这些人绝非寻常劫匪。她们大多出身穷山恶水,为亡命之徒,怕不只是要索取钱财那么简单。
他垂首在车壁上暗扣几下,从最角落处拿出一个珐琅盒,打开,里头是一颗红色药丸。此丸吃下便即刻暴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