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笔文斋 > 综合其它 > 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 > 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 第120节
  村干部大手一挥:“没事没事,同志,你随便参观。”
  林三七又将带来的所有水果糖都分给了现场的小朋友,这又引起了一阵轰动。
  他则拿着照相机,慢慢开始在村里参观起来,就当是旅游了。
  村里人看到有一个年轻小伙子过来,也都友善地笑笑,林三七也时不时在路上给村中成年男性发支烟,一路也没出什么意外。
  一直等他走到一条小河边,然后惊讶发现河上居然有两座相邻的石桥。
  这石桥他可太熟悉了,跟2023年村中的双龙桥一模一样,桥下正是每年龙船赛最激烈的河段。
  林三七惊喜地问旁边的村民:“阿公,这条是什么河?什么桥啊?”
  旁边一个老头笑呵呵回道:
  “这是沙河,这座桥叫大龙桥,那座桥叫小龙桥,我们习惯叫双龙桥……”
  林三七听了哈哈大笑起来,终于找到熟悉的东西了,于是拿出相机咔嚓咔嚓拍了好几张双龙桥的照片。
  最后他还教了一个年轻村民如何使用相机,自己则站在双龙桥上,笑呵呵留下了自己在1959年的影像。
  此乡非彼乡,林三七洒脱地跟1959年这个熟悉又陌生的石楼村挥了挥手,估计这辈子不会再来了。
  林三七很快就回到了花都城区。
  既然亲爹的老家不见了,但他现在还有一位林苦参老爹的嘱托,要回他们另外一个老家去探亲。
  林苦参的老家在越秀安业里,正宗的老城区人,林父当年的医馆则开在不远处的仁济路上。
  这次林三七已经不用问路人了,因为林苦参已经给他提供了详细的坐标。
  仁济路,从珠江边开始往北走100米,路右侧有一座博济教堂,教堂旁边有一座三层白色东洋风格的楼房,这就是自家中医馆所在。
  林三七一边走,一边找,都没怎么费劲就找到了。
  中医馆这时候已经没有匾额了,大门紧闭,林三七拿出相机先拍了几张街景,又拍了小洋楼的外表。
  心想这地段,这楼房,这要是等几十年后妥妥的黄金地段,那得多值钱啊,全便宜长子长孙林嘉庚了。
  林家之前分家已经明确说了,祖宅归长房。
  林三七也没有异议,他要这个时代的房子有啥用?就连林二哥都没表示反对。
  敲门。
  呯呯呯~~~~
  门开了,门后走出一个中年男人,看面容跟林苦参还有几分相似。
  “同志,你找谁?”
  林三七赶紧露出笑容自我介绍道:“阿叔你好,我叫林三七,是林苦参的小儿子。”
  “噢,你是七仔啊,长这么大,我都不认识了,我是你四叔林党参,呵呵,那进来坐坐。”
  “四叔?四叔好,呵呵。”
  四叔表面上看着客气,但脸上的笑容多少有点假,还有点警惕。
  林三七则是听了别扭,这明明是自己家的房子,怎么还要被人家邀请进去坐坐?给人的感觉非常不舒服。
  林苦参有兄弟姐妹七人,名字都带一个“参”了,林苦参排行老大。
  老大有老大的辛苦,但老大也有老大的便宜。
  比如林家祖传的医术,真正的秘方都掌握在林苦参手里,所以他才成为了岭南派医术最牛b大夫。
  林苦参这一脉最少有一半的财产都在长子手里继承。
  当然老大也要担负起家族传承、祭祀祖宗的责任,南方人叫“大宗”,其他旁支只能算“小宗”。
  林三七也是第一次“回老家”,有点好奇。
  穿过三层小洋楼,发现里面是一个大院子,院子后面还有一幢独立的两层小楼房,面宽5间。
  左右两侧都是高高的围墙,其中一侧围墙开了一个门,林家当年的小轿车就是从这里出入。
  可见林家当年的富足。
  第163章 亲戚霸占不肯走
  林苦参在林三七出差前曾经说过,三层小洋楼是医馆所在,后面的二层楼房则是林家人自己居住的地方。
  小洋楼当年花了他5万大洋购买,并不是祖传的,所以产权完全是归私人所有,并不算公产。
  林三七心想,自家便宜老爹当年在羊城那也个小富豪啊,住着别墅,开着豪车。
  就在林三七还在眼睛四处参观的时候,林党参就已经在叫人了:
  “大家都出来一下,大哥家的七仔回来了。”
  林三七这才注意到,林家的二层小楼里,似乎房间里都有人影在晃动,甚至三层医馆都有人居住。
  可是明明自家父亲在北平曾经说过,自己是托了族人照看宅子,可没说过让人住在自己家里呀。
  果然,从两幢小洋楼里走出来不少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全都好奇地打量着林三七。
  “七仔来,给你介绍一下,这是你二叔家,这是你七叔家的,这是我家的,不过伱爷爷没住在这里,他还在安业里的老房子。”
  林三七懵逼了,这些亲戚里有叔叔、婶婶、堂哥、堂弟、堂妹、堂侄等等。
  甚至从四叔的介绍中,有三位堂哥就是在小洋楼结婚居住的。
  这算什么?把大伯家当自己家了?
  好家伙,总共在花都有6个兄弟,这住进来一半儿?还祖孙三代都住进来了?
  林三七也是看过《外来媳妇本地郎》的人,知道事情恐怕要糟糕了,家长里短的事情最难搞了,到时是请神容易送神难。
  就像北平四合院。
  解放前四合院都是私人所有,房契和地契都有,但后来为了照顾外来户,纷纷让外人租住进了四合院。
  四合院也就变成了大杂院。
  哪怕后来政策落实了,国家也把四合院产权还给了原主人,但原主人根本就没办法赶走这些“租户”。
  甚至当遇到四合院拆迁,这些租户也堂而皇之要求跟主人一样赔偿。
  这事到哪里说理去?
  林三七决定还是直接明说吧:
  “四叔,这不对呀,我来花都的时候,我老豆可是跟我说了,请了族人定期帮忙打扫一下卫生,毕竟我们总有一天要回来住的,可没说让大家住在我家呀。”
  四叔听了显然脸色就不好看了:
  “七仔,你们去北平已经10年了,一次都没有回来过,以后估计也不会回来了的,首都多好呀。再说了,这房子空着多浪费,还不如给我们住呢。”
  林党参这话一出,刚刚还在热情问候的亲戚都变得冷淡了下来。
  显然,他们早就预料会有这一天,但更明显,他们已经集体商量好对策了。
  林三七听了不爽了:
  “四叔,哪怕你们要暂住,怎么着也得征得我父母的同意吧?怎么我们一封信都没收到过?”
  “这个这个,信我们发了的,可能在路上遗失了……”
  “好,先不说信的事情,我爸妈已经五十多岁了,六十岁退休也没几年了,到时他们肯定要回老家,你们到时搬不搬?”
  一位自称二婶的人这时候接话道:
  “闹,你们家的主卧我们可没动,给你父母留着呢。”
  林三七反问道:
  “二婶,除了我父母,我家还有三兄弟,我们三兄弟都已经有子女了,到时我们一大家子要回花都居住,你们就给留了一个主卧?”
  二婶翻了个白眼:“这不是没回来嘛!”
  林三七气笑了,“那我不是回来了?”
  现场气氛一下子就僵住了,眼前的亲戚们肯定是心虚的,毕竟未经主家同意就搬进来,说出去肯定难听。
  但现在要让他们搬走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了,人都是存在侥幸心理的。
  就在这个时候,从门外又走来了两个老人。
  “七仔,是七仔吗?”
  林三七眨眨眼,但光是看相貌,林三七也猜出了一二,应该是他的便宜爷爷奶奶来了。
  “爷爷,奶奶,我是七仔。”
  老太太一把抓住林三七的手,眼含泪水的看着他:
  “七仔,都这么大了,奶奶都10年没看到你了,你阿爸阿妈还好吧?”
  林三七也笑呵呵:
  “奶奶,我爸妈都挺好的,两个哥哥也已经成家立业了,连孩子都有了。”
  “好好好,知道你们一家子好,我就放心了。”
  林爷爷看到林三七也挺高兴,“七仔,你怎么回花都了?是出差还是……”
  “爷爷,我这次过来是出差,我老豆特意叮嘱我来看看您和奶奶,顺便看看我家房子倒了没。现在一看,房子是没倒,看来也保不住了。”
  林爷爷叹了一口气,抬头看看四周围着的儿孙们,又叹了一口气。
  “七仔,这事你二叔四叔七叔做得不地道,当初他们要搬进来住我也是反对的,想要住好房子,自己去赚回来才是正道,鸠占鹊巢算什么本事?”
  这话一出,现场的众人都脸红了。
  林三七心想,看来老爷子还是三观正的,所以他没有搬进来住。
  林奶奶也不满道,看着院子里众人骂道:
  “当初让你们几个跟着家里学中医,你们一个个都懒,不肯学,只有老大、老三、老五、老六愿意学。瞧瞧你们老大,岭南派名医,当年在这花都城也是鼎鼎大名。
  就算是老三老五老六学了点皮毛,他们自己开诊所自己赚钱,也挣得了一份家业。反观你们几个,小时候懒,长大了贪,你们就是这样给子女做榜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