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笔文斋 > 综合其它 > 朕与大将军清清白白 > 第137章
  王适安对情报内容颇为怀疑。
  燕国与柔然各怀异心,不可能攻得下晋阳这等在夏国地位仅次于邺城的军国重地,卫衍没有亲自出发的必要。
  而且情报本就只是参考,更多时候需要依赖主将的判断。
  王适安更愿相信卫衍、贺拔钦,还有夏国的其他将领,都在等着最后一博,让他只能停在邺城之外。
  他揉碎写着情报的信纸,碎纸被狂风吹卷,四散而去。
  在他脸上,一抹蕴含肃杀与兴奋的笑意缓缓浮现。
  若众虏俱在,正好功在一役!
  邺城由漳水环绕,水面的冰层不时就会被守军砸碎,以防敌军轻易渡河。
  不过水战向来是江南的舒适区,区区渡河不在话下。
  卫衍站在众多守城将士中,看着已经渡河,正在城下筑坡的江南士兵。
  他从未离开过邺城,之前启程去往晋阳的,只是一份天子仪仗而已。
  最近卫衍心情十分不好,因战争持续,就连邺城也不安稳,前几日才爆发叛乱。他当众处决首犯,终于压下城中骚动。
  因为此事,母亲再次提起大兄,说大兄若在,绝不会有如今困局。
  在母亲心里,他总是不如大兄。
  他一言不发,神情更加阴戾。
  陛下,站他旁边的贺拔钦忽然向他跪下,南人已兵临城下,据城不出只能坐困待亡,臣请率五千兵出战!
  听到贺拔钦声音,卫衍想起当下还有迫在眉睫的正事,恢复了理智。
  卫衍:将军稍待。
  贺拔钦不解。
  卫衍:斛律将军今日便能率军救援,待他来后里外相应,王适安便是再凶猛,亦不能顾。
  贺拔钦与斛律赞都是追随父亲立下赫赫战功的将领,而他也非不知兵之辈,此番定能令王适安饮恨折戟,重挫江南。
  不过他尚有一事不明白。
  卫衍目光扫了眼身着棉服,个个装备齐全的江南士兵,心里困惑:
  江南皇帝为限制王适安篡权,不惜自毁名声,舍出皇后之位,现在为何又要耗资巨大地帮助王适安建立功勋?
  总不能是真爱吧?
  东北方向忽然尘烟阵阵,一张帅旗在尘烟中若隐若现。
  是支援的斛律赞来了。
  王适安毫不意外,传令本在筑坡的士兵停下,结好战阵。
  来到邺城的人越多,越便于一网打尽。
  *
  北方仍在冬日,江南已迎来春天。
  现在崔析已经能在宫里到处乱跑了。
  阿耶!
  崔析拿着花环奔进太极东殿,向崔衍昭献宝,阿耶看,我自己编的花环哦。
  嫩黄迎春花与绿叶织在一起,交相辉映,生机勃勃。
  崔衍昭将它接过,戴在崔析头顶。
  崔析小脸雪白干净,乌黑眼珠圆润而灵动,戴上迎春花环后,更加像春日的精灵。
  崔衍昭:好看,析儿真厉害。
  他把崔析抱在怀里,取出手巾细心给崔析擦拭指间的春泥。
  擦干净后就把崔析放下。
  崔衍昭:阿耶尚有政务未处理,析儿去陪阿婆吧。
  说罢,他目光碰到堆积的奏折,心里生出淡淡的死意。
  这三年他全靠想着王适安撑下来。
  好怀念王适安还在的日子,那个时候他只用做一个无情的盖章机器,奏折都是当报纸看的。
  他只能安慰自己,只要王适安回来,一切都会好起来。
  大概是父子连心,崔析也想起了王适安。
  崔析抓着崔衍昭衣袖,阿耶,阿家还有多久回来?
  崔衍昭想起王适安上次传回来的书信,信中提到即将进取邺城。
  都要到夏国的都城了,那应该是快了。
  崔衍昭:快了。
  崔析不明白快了到底是几天。
  但他很懂事,没有在这上面较真,而是担心起另外一个更现实的问题:
  我已经三岁啦,阿家还认得我吗?
  崔衍昭安慰:析儿是皇后唯一的孩子,皇后不会不认得析儿。
  崔析松了一口气,可没松完就想到了类似的问题:那阿家还认得阿耶吗?
  崔衍昭:
  崔衍昭立刻命人把崔析抱走了。
  *
  战争仍在持续。
  斛律赞被王适安追到山谷间,身边士卒离散,已至穷途末路。
  他在身上搜了一番,只找到一把弓,一支箭。
  斛律赞爱好收集弓箭,也是夏国众多将领中最擅长射箭的人。曾经一次射箭比赛夺魁,卫宁亲自赠他这把弓。
  他现在的全部希望都在这一把弓、一支箭之上,他于是心中鼓劲,拉开弓,对准追来的王适安,一箭飞出。
  箭矢对准了王适安,而王适安正全力驱马,根本来不及躲避。
  在斛律赞紧张的注视下,箭锋几乎要贴到王适安额头。
  就在这时,王适安抬手握住箭支。箭支再不得进,王适安毫发无伤。
  王适安毫不在意地扔掉箭支,对斛律赞轻笑:将军年迈,箭也慢了。
  他策马上前,一举擒获斛律赞,交给终于追上来的下属,筹谋起下一番攻势。
  邺城周边多山谷,还有更多的军队埋伏在山谷之间。
  卫衍与贺拔钦已有准备,想必此时在高处埋伏。
  这样争夺高地控制权的战役王适安经历过许多,其中尤为重要的就是蒙蔽敌方视线,避免被料到行军路线,遭逢专门拦截。
  他忽地想起前段时间从建康送来的军备中有一大箱包装严实的物品,崔衍昭在内留信,注明可遮挡敌方视线,但不能用在自己的队伍之间。
  王适安吩咐人把东西搬过来。
  之后,他从身侧鞶囊内取出被他收起的来信,仔细阅读过后,令人从中取出一件,掷出数十步距离。
  顷刻间,山谷震动,尘土飞扬,视野中只剩飞沙漫天。
  看上去不仅可以遮挡视线,直接扔进敌军军阵,亦能造成显著混乱。
  想到远在建康筹谋的崔衍昭,王适安目光微柔,他回首南望片刻,重新珍藏好来自崔衍昭的信件。
  第138章 欢迎回来
  深更半夜的太极东殿依然灯火通明。
  崔衍昭向来节俭, 除却特殊的日子,夜间向来准时熄灯。
  但他现在要加班。
  崔衍昭给奏折写着批注,不时转头看一眼躺在旁边小榻上抱着枕头睡得香甜的崔析, 十分羡慕崔析这想睡就能睡的年纪。
  好想王适安。
  正心如死灰地批着奏折, 崔衍昭忽然听到外间传来的匆忙脚步声。
  步声凌乱没有章法, 这在极重仪态的宫廷里是不常见的,让崔衍昭听得也不由神经紧绷。
  能有什么事急成这样?
  守在殿外的宫人进来禀报:陛下,皇后遣人从前线传来战报。
  听到是王适安传来的战报,崔衍昭顿感手里本就令人索然无味的奏折更加没有了吸引力, 快请进来。
  传战报的将领身着甲胄,一身犹带连番赶路的疲惫,精神却十分昂扬。进入殿门后,他躬身下跪,双手举起手中盛于绢袋中的战报, 朗声道:臣受命携报呈奏, 请陛下看战报!
  宫人接过绢袋递给崔衍昭。
  崔衍昭暗暗祈祷一番一定要是好消息,然后才抖开绢袋,取出其中王适安所书战报。
  垂落的袖摆传来拉扯感,崔衍昭低头一看,原来是崔析不知何时已经醒了,扒拉着他的袖子也要看。
  崔衍昭于是把战报拿得低了一点, 让崔析也能看到。
  虽然崔析可能看不懂。
  随战报展开, 殿内所有人不管能不能看到内容,目光都聚集其上。
  崔衍昭先大致扫视一番, 没在上面看到说王适安受伤之类的内容,才放下心,专注看起战报。
  崔衍昭先看到的是柔然和燕国在晋阳临阵脱逃的事。
  崔衍昭:
  这些年一直给这两国塞钱, 就是为了让他们给夏国放血。
  收钱不办事,记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