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笔文斋 > 综合其它 > 重回千禧:开局就劝爸妈买房 > 重回千禧:开局就劝爸妈买房 第13节
  “哟,吃着呢?我寻思过来看看水电,白天没顾上。”王大爷笑呵呵地走进来,鼻子嗅了嗅,“嗬,还挺香!改善生活啊?”
  “王大爷快进来坐!”李春兰连忙招呼,“这不,孩子们好奇新店,带她们来看看,顺便就买点对付一口。您吃了没?一起吃点?”
  “不了不了,家里老婆子做好饭了。”王大爷摆摆手,目光在店里逡巡了一圈,满意地点点头,“进度不错,小苏你们抓得紧。这明厨亮灶的,以后顾客看着也放心。”他的目光扫过角落堆放的快餐包装袋,又落在李夏莲身上,像是想起了什么,随口道:“对了,小李啊,我那间小房,年后就能腾出来了。你要是有意,抽空可以去看看。地方不大,但收拾得挺干净,离你姐这也近,方便。”
  李夏莲的心猛地一跳,握着饮料杯的手微微收紧。她没想到王大爷会当着大家的面提出来,下意识地看向姐姐李春兰。
  李春兰脸上的笑容顿了一下,随即恢复自然,语气爽快:“哎呀,王大爷您这房东当得可真积极!夏莲是跟我提过一嘴想自己租个房,怕打扰我们太久。要我说啊,你就在姐这儿住着,等店开起来稳定了再说呗?”她话虽这么说,但眼神里带着理解,并没有强留的意思。她知道妹妹的心思,也支持她迈出独立这一步。
  苏建国也点头:“是啊夏莲,不急这一时。”
  李夏莲感激地看了姐姐姐夫一眼,但还是鼓起勇气,转向王大爷,声音不大却清晰:“谢谢王大爷惦记。那……那我明天,或者后天,您方便的时候,能去看看房子吗?”
  “方便方便!”王大爷爽朗地应道,“随时都成,你提前给我个信儿就行!那房子小是小点,但一个人带个孩子住,够用!租金嘛,好说!”他又跟苏建国聊了几句水电的事,便告辞离开了。
  王大爷一走,气氛微妙地安静了一瞬。小雨懵懂地眨着眼睛,似乎感觉到大人们在说重要的事。
  李春兰轻轻叹了口气,拉过妹妹的手:“夏莲,姐知道你心里想什么。想搬就搬吧,离得近,随时回来。就是……别太辛苦自己。等店开张,你的工钱姐肯定给你涨,够你和小雨开销的。”
  “姐……”李夏莲眼圈微红,千言万语堵在喉咙,只用力回握了一下姐姐的手,“我知道。我会好好干,也会照顾好小雨。”
  第23章 寒假来临
  时光如白驹过隙,快得让人恍惚。
  明明上一秒还在元旦假期里吃着肯德基,看着新店一点点成型,下一秒,苏晓就已经坐在了冰冷肃静的期末考场上。
  教室里只剩下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还有窗外冬日里难得的、带着点暖意的阳光。
  苏晓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把注意力集中在面前的数学卷子上。那些复杂的几何图形和函数公式,在过去无数个挑灯夜战的晚上早已刻进了脑海深处。
  她笔下不停,思路意外地顺畅,仿佛那些熬过的夜、刷过的题,都在此刻化作了清晰的解题路径。
  接下来的几天,考试一场接一场。
  语文、英语、物理、化学……苏晓像上紧了发条的机器,高效而专注地运转着。
  考试结束后,苏晓兴奋的跑出学校,书包依旧沉甸甸地装着寒假作业。
  成绩出来得很快,苏晓的成绩依然是班级第一,稳稳保持在年级前三。
  李春兰和苏建国看着成绩单,笑得合不拢嘴,但也清楚女儿这个成绩是用多少努力和汗水换的。
  李夏莲也由衷地为外甥女高兴,特意做了一桌子好菜庆祝。小雨更是把小胸脯挺得高高的,一脸崇拜地看着姐姐,仿佛姐姐的成绩也有她一份功劳。
  寒假正式开始了。与往年不同,今年的春节,苏晓一家是在新家过的,
  李春兰做主,让李夏莲和小雨今年也一起在这个“新家”过年。“咱们就在这儿过年,热闹!地方宽敞。”李春兰拍板道。
  李夏莲没有推辞,她知道这是姐姐的心意,也真心想和这给了她温暖和新生的一家人共度这个意义非凡的新年。
  腊月二十八,苏建国独自一人回了趟乡下老家。
  他没有带李春兰和苏晓,只是把老太太的过节费和养老钱送了过去。
  在老太太絮絮叨叨的埋怨和试图让他多留的挽留声中,苏建国没有过多停留,放下钱,简单问候了几句,便匆匆赶了回来。
  他心里记挂着城里的“新家”和忙碌的妻女。那个曾经承载着很多复杂情绪的老家,似乎已经越来越远。
  年三十,家里充满了前所未有的热闹和香气。李春兰负责掌勺,李夏莲打下手,锅碗瓢盆叮当作响,红烧肉的浓香、清蒸鱼的鲜香、炸丸子的油香……各种诱人的年味交织弥漫。
  苏建国和苏晓忙着贴春联、窗花,红彤彤的福字倒贴在擦得锃亮的玻璃门上,映着外面街道上渐次亮起的万家灯火。
  小雨穿着新买的红棉袄,像只快乐的小蝴蝶,一会儿跑到厨房门口探头探脑,一会儿又凑到苏晓身边帮忙递胶带,小脸上洋溢着纯粹的快乐。
  新家的第一个新年,年夜饭非常丰盛。电视里播放着热闹的春晚,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桌上摆满了丰盛的菜肴,中间是一大锅热气腾腾的饺子。
  李春兰举起饮料杯,声音带着点激动:“来,咱们一起碰一个!今年,咱们家可是大不一样了!新店快开张了,夏莲和小雨也自由了,晓晓学习也争气!以后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
  “越来越好!”大家笑着应和,杯子碰到一起,发出清脆的声响。
  初二这天一家人穿着新衣服,备好节礼,带着李夏莲和小雨一起回了县城娘家,
  初二的阳光格外明媚。一大早,苏建国带着一家人,满载着年礼和欢声笑语,驶向县城的李家——李春兰和李夏莲的娘家。
  车子刚拐进熟悉的小巷口,就看到李父李母早已站在院门外张望,脸上是望眼欲穿的期盼。车还没停稳,李大哥李栋梁和嫂子王秀英、小弟李斌和弟媳张倩,还有几个半大不小的侄子侄女,全都呼啦啦地迎了出来,小院瞬间被欢声笑语填满。
  “哎哟,可算来了!路上冷不冷?快进屋快进屋!”李母一把拉住两个女儿的手,眼眶有些湿润,尤其是看到李夏莲时,她知道女儿这一年经历了什么,如今看她气色红润,眼神明亮,不再是过去那种畏缩愁苦的模样,一颗悬着的心才真正落了地。
  “爸,妈!大哥大嫂!小弟,弟妹!”李春兰和李夏莲异口同声地喊着,声音里都带着哽咽和激动。
  “外公外婆!舅舅舅妈!小舅舅小舅妈!”苏晓和小雨也甜甜地叫人。小雨穿着崭新的红袄子,像个小福娃,被舅舅李强一把抱起来举高高,逗得咯咯直笑。
  一大家子热热闹闹地涌进屋里,暖气扑面而来,桌上早已摆满了瓜子、花生、糖果和各式各样的点心。
  李父李母拉着李夏莲坐下,仔细端详着她,李母忍不住又抹了抹眼角:“好,好,平安就好!看着精神多了!”
  李夏莲眼圈也红了,她深吸一口气,从随身带来的包里,郑重地拿出两个厚厚的红包,双手递给父母:“爸,妈,过年好!这是女儿的一点心意。”
  这个举动让所有人都有些意外。过去的李夏莲,经济拮据,在陈家更是毫无地位,过年能给父母一点微薄的心意已是不易,像这样厚实的红包,从未有过。
  李父李母愣住了:“夏莲,你这是……”
  李夏莲看着父母,声音清晰而坚定:“爸,妈,这钱干净,是我在姐店里帮忙挣的工钱,还有法院判给我的那笔赔偿金的一部分。我现在能自己赚钱了,以后也能孝敬你们了。”她的话语里,带着一种扬眉吐气的自豪和对新生活的底气。
  李母颤抖着手接过红包:“好!好孩子!妈知道你不容易,这钱……妈替你攒着!你有这份心,妈比什么都高兴!”
  大哥李栋梁用力拍了拍妹妹的肩膀:“好样的,夏莲!就该这样!以后有啥事,跟哥说!”大嫂王秀英也笑着附和:“就是,咱家闺女现在出息了!”
  小弟李斌更是夸张地竖起大拇指:“二姐,帅!以后你就是我偶像了!”
  这个小插曲,让屋里的气氛更加热烈和温馨。大家纷纷拿出给小雨和苏晓的红包,小雨开心地抱着好几个红包,小脸红扑扑的。苏晓也礼貌地一一谢过长辈。
  第24章 元宵节
  欢乐的初二在温暖的亲情和喧闹中结束。初三一大早,苏建国、李春兰和苏晓就准备动身返回市里。
  早餐店虽然还在散味阶段,但苏建国惦记着年后设备的安装和开业前的各种琐碎准备,李春兰也想着回去把新家再彻底归置一下,苏晓则看着书包里那堆寒假作业,心里也敲起了小鼓。
  “夏莲,小雨,你们娘俩就在家多住些日子!”李春兰拉着妹妹的手,“店里现在也没啥活,就是散味,开门怎么也得过了十五。
  你难得回来,多陪陪爸妈,也让小雨跟姥姥姥爷、舅舅舅妈们多亲近亲近!等元宵节,我们回来接你们,咱们一起过十五,再一块儿回市里!”
  李夏莲看着姐姐关切的眼神,又看看旁边一脸期待的父母,心里暖暖的,点头应下:“好,姐,听你的。你们路上慢点。”
  小雨也跑过来抱着苏晓的腿:“姐姐,你要快点写完作业哦!我想你了就给你打电话!”
  苏晓笑着捏捏小雨的脸蛋:“好,姐姐回去就闭关写作业!你在姥姥家要听话。”
  送走了苏建国一家,李家小院似乎安静了一些,但那份热闹的余温仍在。对于李夏莲和小雨来说,接下来的日子,是真正沉浸在原生家庭温暖港湾里的悠闲时光。
  没有催促的闹钟,没有必须面对的阴影,李夏莲紧绷了多年的神经终于可以彻底放松下来。
  她睡到自然醒,帮母亲准备一日三餐,和嫂子王秀英、弟媳张倩一起打扫屋子、唠唠家常。
  父亲喜欢听收音机里的评书,她就安静地坐在旁边织毛衣(这是她以前在陈家苦闷时学会的排遣方式,如今织给父母和小雨,心境却截然不同)。
  母亲则总是找各种机会和她谈心,听她絮叨在姐姐店里的新鲜事,听她说对小房子的憧憬,言语间全是鼓励和支持。
  小雨更是如鱼得水。几个表兄妹年纪相仿,带着她玩各种游戏,爬树、跳皮筋、在院子里疯跑。
  大舅李栋梁得空就带孩子们去县城新开的公园玩旋转木马,小舅李斌则用摩托车载着他们在县城兜风,惹得小雨兴奋地尖叫。
  姥姥姥爷的宠爱更是毫无保留,好吃的、好玩的都紧着她。短短几天,小雨变得比之前更活泼开朗,小脸蛋红扑扑的,笑声也格外响亮。
  李夏莲看着女儿在阳光下肆意奔跑的身影,看着她依偎在姥姥怀里撒娇的娇憨模样,心里那块最柔软的地方被填得满满的。
  这才是孩子该有的样子,无忧无虑,被爱包围。她庆幸自己终于带女儿逃离了那个压抑的环境。
  回到市里的苏晓,则一头扎进了“寒假作业的海洋”。新家里安静了许多,她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书桌上堆满了各科试卷、练习册和课本。
  窗外偶尔传来零星的鞭炮声,提醒着年节还未过去,但对她而言,时间只剩下分秒必争的沙沙书写声。
  李春兰和苏建国忙着联系设备厂家、挑选桌椅、计算成本,为新店开张做最后的冲刺。
  虽然忙碌,但看着女儿房间里亮到深夜的灯光,两人都心疼不已,只能变着法儿做好吃的给女儿补充营养,叮嘱她注意休息。
  小雨几乎每天晚上都会给苏晓打电话。电话那头,是孩子兴奋又有点语无伦次的分享:
  “姐姐!我今天跟小舅舅去公园了,有好多小鸭子!”
  “姐姐,姥姥给我做了糖三角,可甜了!我给你留了一个!”
  “姐姐,大舅说我长高了!”
  “姐姐,你作业写完了吗?我想你了……”
  苏晓笑着回应:“快了快了,姐姐写完作业就能回去陪你玩了!你在姥姥家要乖哦。”
  开学的前两天,苏晓终于写完了全部的人寒假作业。
  看着一张张试卷摞在一起的厚度,和一篇篇语文作文,成就感满满。
  其实大多时候寒假作业和暑假作业,老师都不会很细致的查看,但是不要以为老师看不出来作业是认真完成的,还是临时抱佛脚完成的,每个老师都有一双火眼金睛,能精准的找到谁的作业有问题,基本上百分之六十以上自己认真完成的作业,都不会被提名的。
  不过这都不是苏晓要担心的,因为她的作业一看就是自己认真完成的。
  开学的第一天基本上就是把流程都走一遍,家长带着孩子报到,交一下寒假作业,老师再开个班会,把书本发一下,就可以放学了。
  因为开学一周后就是元宵节,这周大家都还没有从过年的氛围中走出来,班级里的学习气氛也并不浓重。
  正月十五这天下午,苏建国带着李春兰和苏晓,再次回到了县城李家。车子刚进巷口,就看到小雨像个小炮仗一样冲了出来,后面跟着笑呵呵的李夏莲和父母兄嫂。
  “姐姐!姨妈姨夫!”小雨扑进刚下车的苏晓怀里。
  “哎哟,我们小雨想姐姐啦?”李春兰笑着抱起小雨。
  “嗯!特别想!”小雨用力点头,又补充道,“也想姨妈姨父了!”
  一家人热热闹闹地进了屋。桌上已经摆好了糯米粉和各种馅料——黑芝麻、花生、红豆沙,还有李母特意准备的鲜肉馅。晚上要包汤圆,这是李家多年不变的传统。
  华灯初上时,李家小院里挂起了红灯笼,屋里屋外一片暖融融的光。
  大家围坐在一起包汤圆,李母手把手地教小雨搓圆子,虽然小雨搓得大小不一,歪歪扭扭,但那份认真劲儿逗得大家直乐。
  苏晓也暂时放下了书本,加入进来,她手巧,包的汤圆圆润可爱,和小雨的“作品”形成鲜明对比。
  热气腾腾的汤圆出锅,白白胖胖地浮在碗里。咬一口,香甜软糯,象征着一家人团团圆圆、甜甜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