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笔文斋 > 穿越重生 > 香江大厨[八零] > 香江大厨[八零] 第257节
  面包车开上山路,一路往上绿树成荫,往山下看,却是能看到维港景色。
  车子开进开阔的停车场,岳宁先下车,从葛月芹手里接过磊磊,把磊磊抱下车。
  看着眼前的景象,荷花婶儿不自觉地把手里的土布包往身后放了放,又低头看了看自己脚上的布鞋。
  杨福根看向自己身上半旧的中山装,昨天上午他们到鹏城,忠义和阿根老哥俩说要带他们夫妻俩去买新衣服,他不肯去,艰苦朴素是优良传统,他身上的衣服都没有打过补丁,平时去乡里县里开会才穿的,没什么见不得人的。
  可这县里最多也就是去人民大礼堂,哪有这种架势的房子?
  岳宁说:“叔、婶儿,我们进去了。”
  荷花婶说:“这得多大的福分,才能住这样的房子。皇宫也就这样吧?”
  岳宁笑了一声:“等回去的时候,我让北京的朋友带你们去故宫看看,看看皇帝和皇后住的地方。不一样的!”
  一行人将将转过照壁,往里走去,穿着红色锦缎衣服的大黑,从九曲桥一路奔跑过来,看见福根书记和荷花婶儿刚叫了一声,杨勇根沉着脸:“大黑,这是谁,不认得了?”
  大黑仔细一看,摇起了尾巴。
  “大黑的毛都油光水亮的,还穿起了衣服。”荷花婶看着狗。
  磊磊看见大黑,扭着下来,岳宁放了她下来,小朋友追着大狗狗一路往里跑去。
  杨福根越过池塘看见一个人,惊喜地叫:“老莫?”
  莫维文快步迎了过来:“福根书记。”
  杨福根过去握住莫维文的手:“老莫,这有六七年没见了吧?”
  他仔仔细细,上上下下看莫维文:“比以前胖了,身体还好吧?腿怎么样?”
  听着杨福根这么关心地问,莫维文不禁想起那些最难熬的日子,西北大冬天冷,那些人将他推到外头的雪地里跪着悔过,冻坏了双腿。是杨福根回来做书记了,他不许那些人再这么折腾他和志荣。
  莫维文声音哽咽:“好,都好。腿也好很多了,不大发病了。”
  “那就好啊!”
  莫维文转头看向庄宝如和两个女儿:“福根书记、荷花妹子,这是我家庄老师,和两个女儿。”
  庄宝如听莫维文提过无数次福根书记,她说:“福根书记、妹子,你们好!我是庄宝如,谢谢您照顾维文这么多年。”
  “叔叔、婶婶好!”小颖和小雅也连忙打招呼。
  莫维文说:“走,我们一起去看看君贤和宁宁的新房。”
  “福根书记你们和我伯伯去看房子,我去做饭了。”
  他们的婚礼定在后天,就像哥哥嫂嫂的婚礼,岳宁和乔君贤自己有一大堆的朋友,乔家还有那么多的亲友,酒席也得分成三天,岳宁怕到时候没空好好招待福根书记他们,就让他们提前两天过来,先来新房看看。明天再让人带他们逛逛港城。
  莫维文夫妻带着他们一起去看新房,陆春梅和杨忠义已经来过了,磊磊要跟大黑玩,他们俩就在楼下看孩子了。
  荷花看着主楼大厅的水晶斗拱灯,她问:“真不是皇宫啊?”
  一路走上去,这哪是他们这些西北的农民可以想?
  荷花看来看去:“这小岳还真是资本家呀?”
  葛月芹站在荷花身后;“嫂子,宁宁不仅是资本家,还是大资本家。但是呀!只要资本家不是一直想着剥削,而是想着帮着大家过上好日子,就是好资本家。”
  葛月芹这么说,莫维文跟庄宝如和女儿们说:“那时候福根书记让我写思想报告,反省我作为资本家的后代,犯下的错误。那时候福根书记私下就说,什么资本家,贫农富农,咱们先是个人……”
  “老莫,我知道你和志荣都是好人,可我……你谅解。”杨福根微微叹气,那时候他也是没办法,,“小岳他要是能过上这样的日子该多好?唉!”
  “志荣是病了。那个医疗条件,咱们都知道。你已经尽力了。”莫维文也心里难受。
  乔君贤上楼来:“小姨、姨夫,叔叔婶婶们,下楼吃饭了。”
  “走走,下楼吃饭。”
  莫维文陪着杨福根一起下楼。
  楼下乔家人都过来了,上海的乔家大爷爷一家也来了,磊磊看见了军军小哥哥,两个孩子正在叽叽喳喳地说话,善善两岁不到,哥哥姐姐们说话,他一知半解,非要插嘴。小朋友们叽里咕噜,说得正起劲。
  乔君慎一把抱起儿子:“善善,我们去洗手吃饭饭。”
  大家落座,荷花婶儿大声嚷嚷:“还有加沙啊?牛肉的还是羊肉的?”
  她说完才反应过来,只有她一个人声音特别大,她一时间有些尴尬。
  岳宁过来大声回她:“牛肉的,而且是两斤牛肉半年土豆,您肯定喜欢。”
  大嫂嫂也声若洪钟:“宁宁,哪个是加沙?”
  “这个。”岳宁指了一盘菜,“军军肯定也喜欢的。”
  乔启明说:“她叔、她婶,别站着,坐啊!”
  “福根书记,咱们老哥俩多年没见一起说说话。”莫维文和庄宝如陪着杨福根和荷花两人,在这一桌坐下。
  第312章 婚礼(上)
  餐厅里开了三桌,桌上粤菜、江浙菜、西北菜三分天下。
  倒了酒水饮料,乔启明拍了拍岳宝华的肩:“宝华,我们老哥俩一起给西北来的亲友敬一杯。”
  两位爷爷走过来,岳宝华举起酒杯:“大家照顾过志荣和宁宁,我在这里谢谢大家。”
  乔启明:“如果没有大家照顾,宁宁在西北的日子肯定过得更加艰难。”
  杨福根知道,岳宁丈夫的爷爷是大领导的客人,这是他从县里、市里领导口中听说的。
  杨福根连连摆手:“使不得,使不得!我们都穷,能给个鸡蛋、几个土豆已经是了不得的事了。老莫和小岳宁愿吃亏,也不占人便宜。上海和粤城寄过来的东西,他们都分给我们。反倒是宁宁这丫头出来之后,给咱们村里又是修路,又是修学校、修水窖,还给孩子们付学费,给老人每年发钱。以前不愿养老头老太太的,现在都好好伺候着,巴望他们能多活几年,好多拿几年钱。”
  “给几个鸡蛋、几个土豆是你们能拿出的好东西,她给村里做这些,也是她有能力做。”岳宝华说。
  “是啊!大家都是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从心意上来说,都一样的。”乔启明也说,“我们喝一口。”
  大家跟着两位老爷子一起碰杯。
  喝了酒,杨福根坐下,看着桌上的羹汤:“这个就是那个鱼汤吧?”
  “是,宁宁祖孙俩的招牌拆鱼羹。”莫维文给杨福根打了一碗。
  庄宝如也给荷花打了一碗:“妹子,你尝尝,很多人跑大老远来吃宁宁和华叔做的这个汤。”
  陆春梅指着每个人面前的盐和油泼辣子小碟说:“荷花,加盐加辣,这里人嘴淡。”
  “就是这个味道。”杨福根加了盐和油泼辣子,搅了搅,喝了一口,“就是这个味道。”
  “好喝,好喝。”荷花说道。
  “荷花,咱们吃块龙虾肉。”陆春梅把葱姜爆澳龙转到荷花面前。
  “这是什么?”荷花几十年都在内陆,哪里见过这东西。
  “海里的大虾,肉可好吃了。”几年下来,陆春梅已经见多识广。
  荷花夹了一块放进嘴里,这肉又嫩又甜,就是淡了点儿。
  “妹子,这个可能更合你口味。”庄宝如给荷花夹了一块蟹肉,又舀了一勺辣炒螃蟹的酱汁。
  荷花一尝:“嫂子,这个有味儿。”
  她吃了螃蟹,见夹沙过来,跟庄宝如说:“嫂子,你尝尝这个,咱们那儿过年时吃的。”
  “你也吃,我们老莫回家后也做给我们吃,不过家里用猪肉。”
  “这个是牛肉。”荷花吃了一口,“不过咱们在西北,哪儿舍得放这么多肉,里面都是洋芋。”
  陆春梅不禁埋怨:“嫂子,咱们都叫你们出来,出来了就有肉吃了,可你们不愿意。”
  荷花看向杨福根:“他说如果都出来了,小杨沟就没人管了。他不愿意出来,我陪着他在家,没什么!可大妮儿好不容易考上了兰州大学,是咱们小杨沟第一个大学生,只要闺女一回家,他就跟孩子说,让她毕业后留在西北。说咱们那儿有学问的人全跑了,以后就更穷了。”
  杨福根瞪了老婆一眼:“我说的没道理吗?”
  “孩子读什么专业?”莫维文给杨福根夹了一块羊肉。
  “修桥铺路的。我跟她说,西北穷,就穷在没路,出小杨沟都要拐拐弯弯走那么多路。你学了这个,以后给家乡修路。”杨福根吃了一口羊肉,放下筷子,“你们就说说,这羊肉没咱们老家的羊肉好吃吧?可咱们老家太远,又没出路,再好的牛羊、再好的土豆,都运不出来。咱不能光想着自己,也得想着小杨沟,想着咱们乡里县里。”
  岳宁看着福根书记,福根叔是个有见识、有想法,也愿意奉献的人。
  荷花婶拉长着脸看他,莫维文拍了拍杨福根的手:“福根书记,我说几句心里话,听不听由你。”
  “老莫,你是大科学家,是能人。你说的话,我哪能不听?”
  “中国太大了,现在都很穷,肯定要先发展容易发展起来的地方,就像鹏城,就像上海这样的地方。等这些地方有钱了,一步一步往里把路修进去,把桥架进去。你现在让大妮儿回去,她就只能回去铺个土路、修个石桥。不如让她出来,在长江上修大桥,在上海修高速公路。别怕大妮儿留在大城市不回来,先让她学技术,再反哺家乡。你这个成天听新闻、读报纸、了解国家政策的人,怎么就想不明白这些呢?”莫维文跟他说,“先让一部分人看见光,再让光点亮更多人的路。”
  福根书记低头沉默,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碗沿。荷花婶悄悄把剥好的蟹肉堆在他碗里,小声道:“老头子,咱大妮儿聪明,她知道啥对老家好。”
  岳宁看向荷花婶:“婶儿,我得说您一句。咱们叔是个干实事的人,他要是去做副乡长,肯定有很多人得利,您可不能拦着。”
  “我就怕……”
  “不怕。”岳宁打断荷花婶,“家里的东西不许他再拿出去,缺什么可以跟咱们说。”
  岳宁看向杨福根:“暂时来说,西北肯定很难发展起来,但是您可以让更多孩子读书,读了书,让孩子走出大山,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修各个村子的小学,乡中学、修卫生院、修水窖,这些我们还做得到。等以后这些孩子里有出息了,他们再回去帮助家乡,会慢慢好起来的。”
  杨福根点头:“我知道了。”
  “我说福根哥,你给我记着。”杨勇根说。
  杨福根不太明白,抬头看他:“记着什么?”
  “咱们乡的卫生院,等我来出钱修。”杨勇根正说着,大腿里侧一阵疼,他眉头皱起来,看向自己老婆,“哎哟,哎哟!你轻点儿,疼……”
  这下一桌人全笑了起来,隔壁两桌看过来,葛月芹更加不好意思,没好气地剜了男人一眼。都这么多年了,他还有完没完?
  杨福根笑着点头:“行,等你回来修。”
  *
  乔君贤和岳宁的婚礼,全港瞩目,比之三年前乔家大公子的婚礼,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
  新宝华楼总店后厨一片繁忙,齐聚了各家酒楼餐厅说一不二的大师傅,每个人都做着自己的拿手菜。
  陆培德的小堂弟陆明德,从冰箱里拿出压好了的水晶肴肉。这道水晶肴肉是他师傅、淮扬菜大师周召康的拿手菜。而他边上,来自上海的张大厨则拿出了嘉兴的文虎酱鸭,吴志海做了一道台湾的五味章鱼,成都大厨来了个夫妻肺片,北京来的大厨拿出红白相间、酸甜爽口的京糕梨丝,新加坡大厨拿出的是娘惹阿杂。
  尼古拉斯自从来了港城,整鸭脱骨练到炉火纯青之后,皮埃尔餐厅又多了一道很少法国主厨能做出来的传统大菜,鸭子盖兰汀。
  这是一道类似八宝葫芦鸭的传统法餐,需将整鸭脱骨,把鸭肉切碎和法式配料混合,回填进鸭胚里,最后封口烤制。
  连皮埃尔都没想到,儿子来港城后,居然学会了这道高难度传统法国菜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