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笔文斋 > 综合其它 > 我与太子举案齐眉 > 第134章
  瞧见她露出些满意的表情,裴彧才终于道:“从前在宫外,什么都会一些。手艺算不得好,只是能吃。”
  还有在外领兵之时,出征在外,容不得人挑拣。似素面这类,他虽有几年未做,但熟能生巧,哪怕失了味觉也能掌握火候。肉条这种倒是头一回,下手略重。
  明蕴之想到他从前在西山行宫,身边侍候的人怕是也懈怠得很,若没有娄寻越暗中帮衬、教导,便是死在宫t外,怕是也没几个人关心。
  只是话说回来,他会的东西真是多。琴棋书画自不必说,武艺也高强,如今连下厨也会……他就没有什么不擅长的么?
  明蕴之这么想着,忽然想到还在不算久的以前,技术万般直白,只会直来直去,大开大合的某人。
  ……
  当真是变了太多。
  她有一搭没一搭地吃着面,听裴彧道:“所以这滋味如何,可会吓得人往树上躲?”
  明蕴之刚酝酿起来的那一点思绪立时被搅散,瞪眼道:“我早已不上树了!”
  不过是那日赵嬷嬷与沈怀璋提及的一桩糗事,他怎生记得如此清楚?到了今日,甚至还以此打趣她。
  明蕴之当即便要放下碗筷,裴彧低笑一声,拦住。
  “这是为你补的长寿面。”
  裴彧道:“亲手擀的,多吃些吧。”
  明蕴之怔了怔,刚想起这一茬。
  她的生辰在前日,路途中便过了。前几日赶路的时候,她也想过能不能早些回到裴彧身边,好好与他过一个生辰。
  奈何山高水远,到底没能赶上。当时或多或少有些可惜的感觉,事后想了想,又放了下来,并未执着于心间。
  她比从前,要豁达多了。
  意识到这一点,明蕴之笑了笑,朝他伸手:“一碗面便想将人打发啦?礼物呢?”
  裴彧眉头一挑。
  沈怀璋应当是将丹书铁券和那幅画一同带去益州的。那幅画,是他在她离开那日所作。
  他相信她能明白他的意思。
  半晌,他道:“不喜欢?”
  “喜欢,又不喜欢。”
  明蕴之挑着面,抿唇道:“画是好画,只是天地辽阔,人却渺小。”
  “那身影太过孤单了些……我不喜欢。”
  她本就是个害怕孤单的人。
  她需要有人与她并肩,陪她走过这漫漫余生。
  裴彧:“不喜欢便罢了。待回京后,补给你。”
  “不要,”明蕴之摇头:“明年的生辰再补给我吧。我要双份的诚意。”
  裴彧神色微凝,并未一口应下。
  明蕴之垂首,故作不觉地继续吃着。
  掌中手持被攥得微微发烫,裴彧看着她的侧脸,唇瓣稍沉。
  他如何不明白她的意思,她的生辰在七月底,而他,或许也只能熬到明年的八月了。
  换命之事世间罕见,便是静山大师,也不敢保证在此之前,他究竟会是什么情况。或许在明年,或许就在下一个明日,他会彻底消失五感,如活死人般。
  他本就不愿她看见他这般模样。在那之前,他会妥善安置她和剩下的一切,而后安静地,独自等待那一日的来临。
  百年后,她若愿意,与他同穴,也算相伴。
  明蕴之静静地吃着。
  她平日饭量不大,这次却一根不剩地将那碗面吃了干净,包括那碟肉条,也挑挑拣拣地,用了大半。
  说不清心中的想法,机械地重复着进食和吞咽的动作。到了后来,连味道都有些尝不出了。
  好像她也失去了味觉似的,她与他一样了。
  ……
  用完膳,她擦了擦唇,好似什么都没发生般,问:“殿下今日不忙么?”
  忙自然是忙的,战事刚定,还有许多事需要他这个太子拿主意。
  扬州接下来的平定,那些败军该如何处置,还有他们朝廷大军的修整与回京的日程,都离不得他。
  裴彧又坐了会儿,用过膳,前去处理军中大小事务。
  明蕴之看着他的背影彻底消失在视线,忽而泄了口气,垂着眼睛,定定看着手中的帕子。
  颓丧之意俨然。
  她不愿去想,也不敢去想那个日后。
  在决定回到他身边之前,明蕴之就清楚,她会面对着怎样的一个裴彧。
  她深吸口气,镇定着呼吸,指尖紧紧攥在帕子上,不让自己太过失态。
  “娘娘,”夏松掀帘进来,禀报道:“娘娘昨日带来的那些伤药,正解了我等燃眉之急,柴将军和几位医官大人都念着娘娘的好,让属下来回娘娘一句。”
  正值盛夏,天气炎炎,扬州又比京中要潮湿许多,伤口若是处理不好,极易感染发炎,严重的,甚至会危及生命。
  明蕴之本就是益州人,同样潮湿炎热,她既然决定要回来继续做这个太子妃,便也该对这些将士子民负责。她来的路上,沿途收了许多草药,特意送来。
  “能用上便好。”
  明蕴之勉强笑了笑,仍能瞧出心绪不佳。
  夏松是裴彧身边亲近的人,他也喜欢太子妃这个主子,知晓太子妃对自家殿下的重要性,见状,一时拿不准太子妃是因何不悦。转念想起方才殿下与他嘱咐事宜时,那面上的神色,仿佛也有些……
  他心底暗道不好,此前太子妃娘娘离开,他们都能看出主子的伤神,口上不提,却从未再露出过片刻笑颜。上阵杀敌,也比从前下手更为狠辣,仿佛宣泄着什么一般。
  可不能再生矛盾了。
  “娘娘,”夏松忙道:“恕属下多言,娘娘能回来,殿下是真的……非常开心。”
  明蕴之抬眼,看向他。
  夏松平日还算机灵,此刻却多少有些有心无力,琢磨了许久,也没再支吾出下文,急得叹了叹气,才道:
  “……殿下好久没这么开心过了。”
  明蕴之看着他的模样,明白他的意思。眼角眉梢舒展开来,散发出些柔和的微光。
  “我知晓。”
  良久,她开口道:“我也是。”
  很奇怪地,她竟没再羞于肯定,坦然接受了源自内心的欢喜。
  和裴彧在一起,哪怕只是静静坐着,也是欢喜的。
  忽然就不想再计较什么日后了。
  只要在还能见到的时候,多见一见他,便够了。
  至于别的……
  明蕴之抚了抚胸口,希望寄去护国寺的信,能早日得到回音。
  -
  军营中的日子过得很快。
  入了八月,因为叛乱而骚动的扬州彻底平静了下来,京中调任来了新的官员,所有事宜,都是齐王来信,与裴彧商议之后定下的人选。
  朝廷大军即将回京。
  明蕴之端了几份冰碗,去裴彧议事的营帐中寻他。
  得知裴彧仍在议事,她让夏松将东西都送进去,道:“这几份分于诸位大人,殿下既然忙着,我便不去扰他了。我与青竹去伤员处看看,还有没有什么缺的药草与衣物。”
  她善于管理这些,回来以后,军营中的事务也分出一些,落在她的手上。手头有事做,心里也安定了许多。
  最初,军营中的几个将领还对她存有些偏见——明家的事虽还未正式宣判,但基本已经板上钉钉,人都押回了京城受审,她怎么还好意思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军营之中?
  更何况,军营里从无女眷,她一介妇人,有什么本事插手军营中的事?
  只是太子在军中,从来都是说一不二的,没人敢置喙罢了。
  谁知数日下来,这位太子妃竟不曾叫苦叫累,与从前那些青州传来的传闻所言并无二致,譬如什么细致妥帖,能注意到许多少有人注意到的微末之处。加之其所添置的东西,都未从军中走账,甚至多从她自己私库中出,那些人拿了好处,总不能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一日日下去,竟对这个太子妃有着极大改观。
  军营之外,许多因为战乱流离的妇孺老幼,也因为她逐渐有了安身之处。虽因时间短暂,尚未齐全,但已经有了善堂雏形。
  如今看来,青州那些传闻,也不一定都是沽名钓誉,太子妃当真办了善堂,做了实事的。与她那父兄,真是大不相同。
  “扬州战乱看起来是平息了,百姓的日子却还没完全恢复,咱们能帮,便可以多帮些。像这些破损了的衣物,打了层层补丁,将士们穿着又闷又难受,对伤处也恢复不好,若能于扬州百姓处多多采购,一是有了新衣裳穿,二也能帮那些百姓过渡一阵,重新恢复到当初的生活。至于银子,不必担心……这也只是一个方面,不过是我的拙见罢了,若能帮到人,再说其他吧。”
  明蕴之与人絮絮说着,夏松来道:“娘娘不急,殿下说马上事毕,请娘娘稍候殿下片刻。”
  明蕴之颔首。
  身旁诸位如何不知太子殿下与太子妃的感情好,听了这话,纷纷笑开,“散了散了,莫要扰了殿下与娘娘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