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轻挑手指,示意鄂鸿再度上前医治。
很快,几根银针扎下去,皇帝悠悠地转醒,眼里多了些神采,但又记起裴瓒方才提过的明怀文死讯,眼里当即覆上一层浓重的悲伤。
两滴浊泪顺着眼角流下,为他不臣的爱人哀悼。
鄂鸿悄悄凑到裴瓒身边,低声嘱托:“这副药撑不了多少时间,最多清醒个一两日便彻底不行了。”
原本由唐远治着,皇帝虽不能迅速醒过来,但是那样温和的补着,也多少能为皇帝续命。
可鄂鸿的一把老参将皇帝的精神强行提起来,换来的结果只能是耗尽最后的命数,不多时日,便油尽灯枯了。
这正是他们想要的。
等着裴瓒假传旨意召进来的那批臣子入宫,见到如此残败的皇帝,想来会劝他,先留下即位的诏书,安排好后事……
当然,只有几个臣子还远远不够当做见证。
第196章 崩逝 入夜。
入夜。
寝宫内灯火随风而摆, 忽明忽暗。
像极了此时的皇帝。
皇帝的龙榻前,稀稀疏疏地跪了十几人,有后宫嫔妃, 也有前朝大臣。
隐隐的啜泣声入耳,伴随着明黄色床幔的晃动,一只枯槁的手伸了出来,颤抖着指向寝殿的一角。
下一秒,众人不约而同地向那方向看去。
并没有什么奇怪的东西。
皇后上前, 用白玉似的手牵住皇帝的手, 隔着纱帐, 轻声说道:“陛下,臣妾与诸位大臣都在。”
您有什么想说的, 尽可以交待了。
床上躺着的人重重地咳了几声, 指尖稍微晃动。
皇后对着诸位嫔妃说道:“退下吧。”
在场的几位后妃识趣地提起裙摆悻悻离场。
紧接着, 皇后俯下身,动作轻柔地拉起床幔,像是生怕惊扰到卧榻里的人,可是她的眉眼却在不经意间流露出几分冷漠。
把床幔完全拉起后, 皇后淡漠地扫了裴瓒一眼后,径直走了出去。
寝宫大门打开又关闭,细微的气流飘进内室, 吹得烛火摇摆不休,皇帝那浑浊的眼睛瞪着烛火看了片刻, 好像又恢复了些精气神。
“陛下, 请听老臣一言。”跪在最前头的臣子俯下身,声嘶力竭,仿佛忠心耿耿, 只为了大周,“陛下昏迷期间,长公主把持朝政,祸乱朝纲,不仅朝中肱股之臣被疏远,就连明大人也被害下狱,这都是她要脱权篡位啊陛下!”
“老臣妄言,请陛下为江山社稷考虑,立下储君之位!”
老臣高呼一声,旁边的几人也跟着劝。
左左右右都是一个意思,要皇帝立太子,别等着崩逝之后,一切都来不及的时候再懊悔。
只是那年迈大臣说的有些离谱了。
长公主是有些疏远这帮人,在短短半个月的时间里,就强行架空他们本就为数不多的权力,但论其行迹和处理政务的能力,怎么也说不上祸乱朝纲。
裴瓒杵在角落里,一声不吭地听着,不反驳,也不赞同。
可就算他不开口,皇帝的目光也落了过来。
立储,是每个皇帝都避不开的事。
正值壮年,身体康健的帝王,或许还会为着大臣的冒犯发一通火气,但现如今的皇帝却没有那个能耐了。
或许是知道自己时日无多,被那位老臣当面提醒,皇帝也没有多大的反应。
甚至,还不如知道明怀文身死时的反应大。
“陈——”
裴瓒对上那道沉重而萎靡的视线,一时以为他要喊自己,却没想到是在叫身旁的陈遇晚。
他心里莫名捏了把汗,随即一侧身,也看向对方。
昏暗的灯火下,那张与陈欲晓有七八分相似的男性面孔,显得越发沉稳,漆黑的瞳孔更似幽幽深井,平静无波,又仿佛藏着无尽的秘密。
“陈大将军。”
皇帝用了不少力气才喊出来。
但陈遇晚并没有应声,只因这并非在称呼他,陈大将军是属于他父亲的。
寂静了片刻,皇帝心焦地猛咳几下。
“末将在。”陈遇晚还是应了,他单膝跪地,行着武将的礼,头颅却没有底下,直勾勾地盯着床榻上的皇帝。
“京都城防……”
“尽在末将把控之中。”
陈遇晚知道皇帝要问什么。
如今长公主手中兵力稀缺,皇帝一朝病死后,幼弟即位,只要有京都城防在手,长公主也难以做什么。
刚好这部分兵马,就牢牢地掌握在陈遇晚手里。
听到这样的答复,皇帝最揪心的事放下,气也喘匀了,平躺在床上,黯淡的眼睛不知盯着何处。
指尖微微挑动,沙哑的声音随之落入众人耳朵里:“诸位爱卿,朕早已想过会有今、咳……”
“陛下——”几位大臣忧心忡忡地抬起头。
“许卿温和敦厚,乐于教化,朕就将未来的皇帝托付给你了……”皇帝猛咳几声,强撑着身子,将床榻边跪着的大臣一一扫过,“陆卿,李卿,有治国安邦之才,可惜朕无能……”
“臣自当辅佐新帝,庇佑山河社稷!”
瞧着那几人争先恐后地表忠心,裴瓒眼里的神采越发淡漠,只差神游天外——到了如今这种地步,再转投长公主恐怕来不及了,只希望借着那一道圣旨,稳住长公主与朝臣,为新帝,也为他们自己搏一个光明前程。
然而,就当裴瓒以为皇帝快要交待完时,才恍然想起来,皇帝还没有立下旨意。
皇帝膝下子嗣单薄,不用细想,也应当是贵妃所出之子继位,但是……
下一刻,皇帝喊到了他。
“裴卿。”少见地没有拖长腔调,干脆利落地如同常人。
“微臣在。”裴瓒顺势作揖。
皇帝抬腕,再度颤着手,指向一开始的无名角落。
裴瓒再度狐疑地看过去,眼神中有些疑惑,那里除了花瓶之外,什么都没有,他也不死心,提起衣摆,像那角落走去。
他没瞧出什么异样,便双手握住瓶身,轻轻一抬,只听见“哒”的一声,似乎有什么木质机关被打开了,尚未来得及反应,就看见旁边雕花橱柜当中的一格弹开,里面赫然放着一只木匣。
此刻,裴瓒将心提到了嗓子眼。
他接连吞咽口水,借着抚胸口的动作,压了压衣裳里的一层薄纸,随即颤着手拿出那方质朴的木匣。
裴瓒很清楚里面装的是什么。
在场的诸位大臣也都知道,于是他们一个个地扭头盯着裴瓒的动作,希望他快些将那里面的东西送到殿外大臣的面前诵读,传抄到全天下人的眼睛里。
但也就在此时,无人发现榻上的皇帝已经悄然垂下了手。
“陛下——”
不知是谁,一声痛呼。
侍奉在侧的太医涌上前,手指搭到脉上没多久,便摇了摇头,迅速地在一旁跪下。
“皇上驾——崩——”
那一声尖锐而带着哭腔的高喊,从寝宫内传出,一声迭一声,伴着无数人的呜咽,传到了皇宫之外。
高楼之上,居高而下地看着空荡无人的中街,尊贵的女人轻启丹唇,说道:“你该走了。”
沈濯眉眼低垂,缓缓地从袖中掏出一物。
看着像鹰又像狼,既有雄鹰翱翔的双翅,又有狰狞凶恶的狼兽,一枚形状怪异的玉符被沈濯放在了檀木桌上。
他遥望皇城里的人:“一年。”
“你既奔走他乡,本宫也只怕他不愿离开。”
沈濯不搭理她:“我要他全须全尾地离京,少了一根头发丝儿也不行,你知道的,我调用北境兵马可用不到这东西。”
长公主默声。
沈濯抽身离去的瞬间,悠远的钟声传来,十三道钟鸣此起彼伏,昭示着帝王的崩逝。
“丧钟之后,裴瓒就该宣读圣旨了。”
“走吧。”
长公主整理衣冠,擦去唇上那一抹艳色后,只为她早亡的弟弟哀悼。
华丽的车盖提前笼了白纱,但仍旧挡不住那金黄璀璨的颜色,就如同,她面上悲怆的神情,遮掩不住深处的野心。
侍从在皇帝寝宫中进进出出。
原本跪伏在内的大臣也转移到了寝宫外的偏殿当中,与外面跪拜哭嚎的群臣和宫嫔只有一门之隔。
殿外哭声入耳,殿内却寂静无声。
每一位大臣都面容悲戚,同时,他们的眼神也都死死盯着裴瓒手中的木匣。
“裴少卿,还不赶紧将圣旨取出?”
终于有人忍不住发问。
裴瓒应声打开木盒,不辜负众人的期待,写满了他们命运地圣旨就在其中。
被委以重任的老臣走上前,眼神越发清明,盯着圣旨,仿佛要越过皇帝的遗言,代替裴瓒去宣读。
“裴少卿。”
“此时不宣,更待何时?”
裴瓒背过身去,没有打开圣旨,可一声声催促从身后传来,他转而看向陈遇晚,目光一定,捧着圣旨向正殿的方向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