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笔文斋 > 穿越重生 > 古代生活日常 > 古代生活日常 第157节
  徐氏低头仔细想了想,给女儿三百两置办嫁妆是应该的,女儿的夫家可是褚家,若嫁妆薄了,说不定会被人笑话。
  买个宅子也是应该的,女儿这宅子是要做嫁妆的,儿子说得没错,他们一直住着不像话。
  儿子要留银子准备定亲成家更是应该的,甚至那二百两都不知道够不够呢,毕竟女儿要做褚家的少夫人,儿子总不能娶个太差的娘子回来。
  只有要给宋锦娘那六百两,徐氏心里十分不舒服,她这些日子在杨家桑园做工,一起干活的妇人聊天话题都是围着辛家的,她听说了辛家如今有多富裕,还知道宋锦娘开的绣铺生意多么火爆。
  宋锦娘哪里还缺这点银子?
  徐氏
  便试探的问宋光耀道:“耀哥儿,我听说了你姑姑现在可有钱呢,她开的那个绣铺每个月都挣上百两银子呢,这六百两你姑姑几个月就挣到了,不如……”
  宋光耀不等徐氏说完未尽之语就抢先拒绝道:“这是姑姑应得的,跟姑姑缺不缺银子没关系。”
  见娘亲也想开铺子,宋光耀便把和爹爹说过的话又和娘亲说了一遍,徐氏听儿子说要他们给出合理有前景的方案才给一百两银子他们开铺子,有些生气的说:“一百两?就不说铺租了,这些银子进布料都进不了多少匹啊。”
  宋光耀闻言却说:“当初姑姑开绣铺,只有抵押辛家田地的几十两银子呢。”
  徐氏颇为嫉妒的说:“那是你姑姑有手艺,我们还得另花银子请绣娘呢。”
  宋光耀做了两年多的工,已经有了一些眼界和自己的想法,便说:“爹娘既没有雄厚的本钱,又没有刺绣的技艺,那开绣铺便不是适合你们的生意,还是另想想别的吧。”
  因为爹娘都太惦记自己手里的银票,未免夜长梦多,宋光耀干脆第二日天一亮就去辛家寻表妹,本来想自己到了京城再将银票给姑姑的,现在便直接先给了表妹收着吧。
  宋光耀来的时候辛月才起来,见他回来了便邀请他一起吃朝食,宋光耀也不推辞便跟辛月坐在一桌上,一边吃饭一边说起他和他爹这一路寻阿爷的经历。
  辛月听到宋光耀说宋盏私底下藏了两千两银子的时候,嘲讽的笑了起来说:“阿公这一辈子,瞒着结发妻子,防着女儿,又骗了儿子,本都是至亲,却都防备至此,真是可笑。”
  宋光耀点点头,也觉得唏嘘,阿爷这一辈子究竟为了什么呢?如今远离故土,儿女孙辈皆断了联系,身边只有一继妻和幼子,年纪那么大了,都不知能不能看到幼子成年……
  说完了一路的事情,宋光耀也吃完了朝食,便放下碗筷从怀里掏出六张一百两的银票来递给辛月道:“这一份家产是给姑姑的,表妹你先替姑姑收着,等到了京城再交给姑姑。”
  辛月一脸震惊的听着宋光耀说起怎么从宋盏那里要来了大半银子,还替自己娘亲争来了一份,辛月心想这些银子大半功劳都是靠着阿婆的绣技,自己娘亲是阿婆的女儿,凭什么不能分一份?于是心安理得的替娘亲收了。
  虽然辛家如今的家资,六百两已经不算什么大钱了,但这是阿婆传下来的家产,对娘亲来说意义自然不一般。
  见辛月收了银子,宋光耀才松了一口气,辛月要出门去商行,正好宋光耀已经从褚家商行辞工,又已经办完了寻宋盏的事情,辛月便邀宋光耀一起去,说:“表哥不如现在就开始在辛氏商行上工吧,趁着离开潍县之前好生熟悉一番咱们商行,将来到了京城才好与他们沟通事宜。”
  宋光耀自然不会拒绝,便快步跑回去交待一声,然后跟着辛月的马车一起去清水镇。
  路上宋光耀和辛月闲聊,说起对走后的安排,辛月听到表哥说舅舅、舅母还想要开铺子,他要舅舅、舅母交出方案来,得他觉得可行才给他们银子开铺子。
  听宋光耀说因为舅母不会刺绣,他便否了他们想继续开绣铺的想法,辛月“噗嗤”一声笑了出来,想起了娘亲先前生气的时候,曾经点评舅母的一句话。
  娘亲说她那个嫂子,在脸上涂脂抹粉的时候手巧得很,可一拿起绣花针,那手指便成了木头做的。
  “表妹为何发笑?”宋光耀疑惑的看着突然捧着肚子笑个不停地辛月。
  “想起一桩旧事,不过表哥所说言之有理,舅舅、舅母都不懂刺绣,没必要再开绣铺。”辛月忍着笑和宋光耀说:“不过我看舅母是一叶障目了,放着自己的长处不用,非在短处上较劲。”
  “什么长处?”宋光耀实在想不出自己娘亲有什么能被表妹称为长处的地方。
  “当然是打扮自己啊。”辛月想起宋氏的话差点又笑了出来,咳嗽一声掩盖了笑意,再才认真的说:“我身边的彩兰原先是太后娘娘的梳头宫女,太后娘娘让她跟着我,可我又不用日日梳妆,便让她去锦绣阁替人梳妆打扮,生意极好呢,舅母若是做这个生意,定也能挣到银钱。”
  宋光耀闻言眼睛一亮,表妹说得没错,他娘亲很擅长打扮自己,他从小就常见娘亲坐在妆奁前涂脂抹粉,他娘亲本来就长得好,可妆扮完后还会变得更加漂亮。
  不过,娘亲若能给别人妆扮,爹爹做什么好呢?
  见宋光耀当了真,真把自己随口一句话当做不错的商机来讨论,辛月也认真的帮宋光耀想起法子来,毕竟自己要带表哥去京城,走之前若是把他爹娘都安顿好了,他才能无后顾之忧的安心替自己办事呀。
  这一想,顺便也把回京城之后对彩兰的安置也想好了。
  辛月想着回京城之后和彩兰一起开一间美妆铺子,铺子分为两个区域,一半给人梳妆打扮,一半则售卖胭脂水粉,来化妆打扮的客人用得好自然会买,来买胭脂水粉的客人肯定也会有需要精心装扮的时候,两边正好相辅相成,到时候让彩兰多带些徒弟,等和施维把服装发布会搞起来,可需要很多造型师呢。
  辛月便把这个点子也告诉了宋光耀,说:“舅母负责给人梳妆打扮,舅舅在另一边售卖胭脂水粉,这样他们就都有事情干了。”
  宋光耀越想越觉得好,连忙多谢辛月。
  等回去之后宋光耀便问爹娘可想好了要开什么铺子,见他们还是没什么好想法,便把表妹告诉的点子说了出来。
  徐氏一听便觉得好,连连说:“哎呀,我怎么早没想到,若说刺绣十个我也比不上一个宋锦娘,可若是比梳妆打扮,二十个宋锦娘也比不上一个我呀!”
  宋承业和徐氏做了近二十年的夫妻,自然知道徐氏的梳妆手艺有多好,他倒不反对徐氏开梳妆铺子,只是对儿子安排他卖胭脂水粉颇有微词,挣扎道:“我一个男子,如何好售卖这些妇人玩意?”
  宋光耀闻言反驳道:“先前绣庄往来买卖绣品的也多是女子,怎么绣品卖得,胭脂水粉就卖不得了?”
  徐氏已经下定了决
  心就要开梳妆铺子,也跟着儿子一起帮腔道:“就是,有什么好扭扭捏捏的。”
  而辛月回去之后也跟彩兰说了自己的计划,彩兰闻言自然乐意,高兴的应了下来。
  时间一晃便过去两个月,潍县的事情都基本交接安排好了,辛月便开始准备带人去京城了,这日她便跟辛姑母说:“姑母,咱们开始收拾东西吧,月底便可以往京城去了。”
  辛姑母闻言却面露犹豫的看着辛月,好似想说些什么,却又不好开口的样子。
  郭玉娘也皱着小脸,辛月恍然想起最近太忙了,许久没有跟姑母和表妹好好聊过天,仔细想想最近几日表妹和姑母的情绪好似都有些不太一样……
  辛月连忙问:“姑母,可是有什么事情没告诉我?”
  辛姑母看了眼辛月,又看了眼郭玉娘,纠结了半响才叹了口气说:“月娘,有件事我一直没告诉你,张嫂子瞧玉娘学厨十分有天赋,醉香阁大厨是张嫂子的师兄,张嫂子便曾经带玉娘去醉香阁见过醉香阁的大厨,醉香阁的大厨又将玉娘推荐给了他们的师父……”
  辛月一愣,潍县的醉香阁是齐菡娘家的产业,齐菡娘的爹爹是御厨的儿子,据齐菡娘说她爹爹的厨艺不输她阿爷。
  东安府每个县城都开了醉香阁,大厨都是齐菡娘爹爹的徒弟,所以姑母说的师父就是齐菡娘的爹爹了。
  郭玉娘咬着嘴唇也是满脸的犹豫,她看着表姐眼里十分不舍,可又想要去学厨艺,将来好写出一本厚厚的菜谱烧给爹爹……
  辛月看了看辛姑母,又看了看郭玉娘,疑惑的问:“然后呢?”
  辛姑母虽然脸上很纠结,但眼里却带着一丝骄傲的说:“昨日齐大厨来了潍县,看上了玉娘,想要收玉娘做关门弟子,只是学厨艺得许多年,若是拜了师,我和玉娘就要去东安府长住了……”
  辛月愣了愣,先是十分的不舍,她来了这里快三年,便跟辛姑母和郭玉娘相处了快三年,对辛月来说辛姑母和郭玉娘与爹娘、哥哥、弟弟都没有什么分别,他们都是她在这世上最亲最亲的家人。
  可是……
  辛月拉起郭玉娘的手,不满八岁的小姑娘,跟着娘亲学厨艺,手上已经有了粗粝的手茧,郭玉娘是真心喜欢厨艺的,不论夏天多么炎热的时候,她这么小小年纪都能忍着燥热待在灶房里,便是热出一身痱子也只是乖乖的泡去痱的药水澡,第二日接着进灶房。
  齐大厨是祖传的御厨手艺,对于学厨艺的人来说,这是极好极好的机遇。
  张家婶娘当初是本就会厨艺,当初齐大厨在府城开了第一家醉香阁,张家婶娘应聘去在醉香阁后厨做了两年帮厨,齐大厨不是个小气的,那时一边带着徒弟,一边也指导张家婶娘,张家婶娘便也跟着凑趣喊齐大厨师父,喊那个齐大厨的徒弟大师兄。
  其实张家婶娘并没有正经的拜师,而郭玉娘现在却是要正经的拜师学艺。
  齐大厨已经有了许多徒弟了,齐萱娘成亲之后齐大厨便不再收徒了,酒楼都交给了女儿管理。
  这回是被大弟子强烈推荐说有一个好苗子,他正好在家待得无聊便来潍县转转,看看小女儿,也看看小女儿闹着要招赘的那个男子。
  把郭玉娘召去一考校,却见猎心喜,说好了不再收徒的人又起了心思要收个关门弟子。
  辛月忍着心中的不舍,挤出个笑容道:“那可是大好事啊,我与齐大厨的女儿相熟,知晓齐大厨的厉害,表妹能拜到这么厉害的师父,将来也一定会成为厉害的大厨的!”
  郭玉娘闻言瘪了瘪嘴巴,靠在辛月身上,双手环着辛月抱得紧紧的,隐约带着哭腔的说:“可是我不想和表姐分开。”
  郭玉娘这一出把辛月的眼泪也带了下来,辛月连忙低头掩饰,飞快的拭去了眼泪才说:“我也不舍得和你们分开,但表姐有表姐的事情要做,表妹也有表妹的人生要走。”
  辛月拍了拍郭玉娘的背,温柔的哄着她说:“没关系的,过年的时候你总该放假的,到时候和商行的人一起去京城团聚,等过些年你出师了,我还等着你兑现承诺呢。”
  “啊?”郭玉娘松开辛月,揉着眼睛擦去了眼泪,定定的望着辛月。
  辛月趁机捏住郭玉娘的脸颊,她也长大了好多,脸颊的婴儿肥褪去了一些,怕是再过两年就再也没有了,辛月便趁机多捏了捏,然后才意犹未尽的说:“你忘了?你之前可是跟我许诺,长大了要给我做一辈子的好吃的呢!我可一直记着呢。”
  第201章
  “我没忘!”郭玉娘连忙举起手,认真的看着辛月发誓一般的说:“我一直记着!”
  辛月便顺势说:“那你拜了齐大厨为师,可要好好学厨艺,表姐等着你学成了好品尝美食呢。”
  “嗯嗯!”郭玉娘连连点头,眼神坚定的说:“表姐放心,我一定好好学。”
  被辛月带转了话头,郭玉娘都忘了刚才的左右为难,好似已经定下了拜师学厨的事情,辛姑母见状便也放下了心中的犹豫纠结,对她来说,虽然也不舍侄儿侄女们,可总归还是女儿玉娘的前途最是重要。
  郭玉娘年纪还太小,辛姑母自然不会放心任由她一个人去东安府学厨艺。
  辛姑母手里有辛氏商行的股份,这两年她也拿到了不少分红,如今已经积攒了许多银两,便决定要在东安府置办一个宅子安身。
  她们两个人孤儿寡母,又担心独自居住惹人眼,便决定将朱四和朱四娘子带去府城,那辛家这宅子也就彻底空了。
  以后辛家基本就定居京城了,便是将来辛长平老了要回乡,那也得是在他六七十岁告老之后,那得是三十年后的事情了,可宅子空置个三十年肯定就荒废了。
  至于租出去,能租得起这么大宅子的人都宁愿买宅子,想来想去,辛月便去信给爹娘问这宅子要不要卖掉?正好三叔辛长康一直想买柳荫巷的宅子和兄弟接着做邻居,偏辛家另一侧的宅子人家不肯卖。
  倒不如将这个宅子卖给三叔,三叔和二叔便可以接着为邻,兄弟俩有照应了。
  在等爹娘回信的时间里,辛月一边收拾着行囊,抽空还去寻了一回齐菡娘,托她和她姐姐日后多关照郭玉娘。
  辛月见到齐菡娘的时候,齐菡娘面带喜色,不知道脑子里在想什么,手撑着下巴靠在柜台上发呆傻笑。
  辛月起了玩心,便没喊她,而是轻手轻脚的走了进去,悄悄绕到柜台侧方探着身子伸手过去捂着了齐菡娘的眼睛。
  “啊!”齐菡娘吓了一跳发出一声惊叫,好一会儿才说出话来问道:“是谁啊?”
  辛月捏着嗓子故意怪声怪气的说:“猜猜我是谁?”
  齐菡娘没听出辛月的声音,但她伸出手摸着盖着自己双眼的手,从这双手的大小来看,捂着自己眼睛的明显是个年纪不大的人,齐菡娘立刻聪明的猜出了辛月的身份,娇嗔道:“月娘!你竟然捉弄我!”
  “嘻嘻。”辛月笑着松开了手,走到柜台前方与齐菡娘面对面,倒打一耙道:“菡娘姐姐发什么呆呢?我进来你了都不瞧我一眼。”
  说完辛月又虚点了点齐菡娘的脸,自己学着她刚刚脸上的表情傻笑着。
  “月娘!”齐菡娘羞红了双颊,气得轻轻在辛月胸前捶了一下。
  两人很是打闹了一会儿,才坐了下来聊天。
  齐菡娘跟辛月虽然差了好几岁,但辛月成熟,齐菡娘向来把辛月当同龄人看待的,上回还拜托辛月帮她打听崔慧娘的夫家二伯呢。
  所以齐菡娘对辛月据实以告道:“前几日我爹爹来了一趟,见了一回刘二郎,我俩的亲事已经定下来了,我爹说明年选个好日子便给我们办婚礼。”
  原来如此,齐菡娘刚才是在憧憬自己的婚礼或是心上人。
  辛月笑着祝贺她,齐菡娘笑得更高兴了些,拉着辛月说:“你和慧娘姐姐算是我们的媒人,到时候我给你们准备谢媒鞋。”
  聊完了自己的事,齐菡娘便问辛月道:“你来寻我可是有事?”
  辛月点点头,说:“你爹爹是不是要收一个小徒弟?”
  “你怎么知道?”齐菡娘疑惑的看着辛月,她也是前几日才听爹爹说起呢,听说是个小姑娘,还没满八岁,她都还没见过。
  郭玉娘没来过几次锦绣阁,与齐菡娘没见过面,辛月便解释道:“那个小姑娘是我的表妹,是我姑姑家的女儿,她年纪还小,我今日来便是想托你和萱娘姐姐日后多多关照她。”
  “原来如此,这么巧啊。”齐菡娘闻言笑了起来,拍着胸脯打包票道:“你放心,等我下回回家便跟姐姐和爹娘都交待一番,定会照顾好你表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