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笔文斋 > 惊悚推理 > 凶手就在云门寺 > 第34章
  “无妨。”姬明荣言语之间有些失望:“无妨都无妨。”
  第五卷 第2章
  季风吹散木棉树梢,姬明荣在窗下伏案修书,他在信中令曾伯渊将数年前但凡为关梨青案作证之人一律先拘押,重查口供,待他破解云门寺连环凶案之后,他自会下山重查此案。虽然他身为节度使手握重兵,日常也无需将工作做得如此细致,但此案涉及他的亡妻宁水仙,姬明荣觉得还是由自己亲力亲为更为妥当。
  他写完信,盖上官印火漆交由府兵送下山去。他来到这云门寺山头,眼看索桥的工程进展更快了,今日一早就有人来报,云门寺山头已搭好一处简易吊桥可供人轻装行走。不过这吊桥两头均有他布置的重兵把守,旁人不得入内,来往的信函也需拆开检查,因此云门寺目前依然处于孤立的状态。他站桥头,看那送信的兵人攀着索绳快步奔向对岸,他身披黑色战袍,头顶红缨浓浓灰雾中翻飞。
  旋即,他又回到右院中,将包裹迷药的布料放在桌案上细细端看,他日常衣饰均有婢女打点,对绵绸布料之物不熟悉,但依然能辨认出眼前这块布是块上好的衣料。此时贴身婢女豆儿刚好推门而入为他端上吃食,他顺手将布料丢给她:“豆儿你看,猜猜这布料谁会用啊?”
  豆儿细看一会,笑道:“大人,这么小一块东西我如何能看出来?不过看这布料边缘之前有过针脚,边缘倾斜,大概是从什么外袍衣物上拆下来的衣袖。”
  “衣袖?那倒不好查下去了。”
  “为何不能查?”豆儿多嘴道:“寺院中人均已滞留此处多日,大人只需查清这院中有何人穿过黑色外袍,叫他重新穿出来看看是否有残破就是。”
  “你试试便知,一般人哪会将他人的衣着放在心上,我昨日穿什么你可还记得?”
  豆儿一怔:“这,倒是不记得了。”
  “昨日午膳是什么?”
  “汤饼?”
  “那是前日吃的,你若要靠旁人的记忆来想起谁穿过黑色外衣,大伙儿的记忆恐怕会混淆成一团。”
  “那可如何是好?”豆儿问道。
  “直接搜。”姬明荣干脆地将黑布甩到桌案上:“先找到和这片布料材质一样的衣袍。”
  不多时,外面果真有人来报,在左院禅房中找到了一件残破的黑色宽袍,衣料材质与包裹迷药的布料一致。
  “这样快?把人带上来。”姬明荣呵道。
  府兵押着一名老妇上前。
  “老夫孙翠见过大人。”
  姬明荣定睛一看,正是那位侄女病死在云门寺的孙大娘。
  “孙娘,这件外袍可是你所有?”
  “正是老妇的。”
  “衣袖何在?”姬明荣拧着那件少了一只袖子的外袍。
  “回大人话,昨日老妇清洗过外袍后,晾在院中,待天黑收衣时,一只衣袖却莫名被人剪去。老妇四下打听,也没找到坏我衣袍的贼人是谁。”
  “哼,被人剪掉,这倒是一个好借口。”
  “大人这话说得,难不成是老妇自己剪掉的?”孙娘莫名诧异。
  “光天化日,一人持剪子在院中,剪掉你的宽袍衣袖,而你打探一宿结果竟无人看见?”
  “老妇属实冤枉。”孙娘低下头去。
  姬明荣心中也自觉不妥,这孙娘年事已高,虽身体朗健,绝不能飞檐走壁将迷药从墙头丢进水井中。但若她有帮手呢?眼前这孙娘无论如何也洗脱不了嫌疑。很快派去再搜她禅房的人也一无所获,并未发现迷药的残渣与气味。姬明荣只好先安排将她放回左院,令人看守起来。
  也就在这时,院外突然来报,有人持金色鱼符过桥进入云门寺,守在桥头的卫兵均不敢有所阻拦,特意抢先跑来报信。
  姬明荣当即踏出门外,金鱼符是朝廷重臣才能持有的权利信物,当朝手持金鱼符的重臣也不过寥寥三名而已。果真刚迎出门,右园洞门后窜出一个高大的身影,着紫绸圆领袍,裹短幞头,坚额健颈,腰悬宝剑,正大步流星地朝他走来。
  “李大将军。”姬明荣微微一愣,迎上前去行礼:“不知将军已到岭南,有失远迎,实属失礼。”这李谈云乃是圣人当年征战突厥亲随,官至一品骠骑大将军。
  “姬大人不必拘礼,我此次本是因私微服出行,身无公务,行到此处听闻云门寺耸人听闻的案件,心中不免有了好奇心,因此特意前来。大人见笑。”李谈云也对姬明荣行了一礼,瞥了正被人带出院落的孙娘一眼,道:“想不到大人在此处也为公务操劳。”
  “云门寺一案错综复杂,已伤亡数人元凶却未能尽数抓获,下官也是寝食难安。”
  “我听闻云门寺一案是为了一名女囚?”
  “的确是,现在这名女囚已经被本官押解到云门寺内,但身份不明,将她定罪的案卷也是疑云重重。”
  “何来身份不明一说?”李谈云惊道。
  姬明荣思忖片刻,将关梨青一事从头到尾细细地对李谈云说了一遍。
  “我曾见过年幼时的关梨青,此人是与不是,大人带我去看一眼便知。”李谈云道。
  姬明荣这才想起眼前的李谈云也是凉州边防军部将出身,他不免心生疑虑:“凉州边防军千名之众,将军还记得一名家眷小女的模样?”
  “我与她的父亲是至交好友,早些年是看着她长大的。”李谈云道:“姬大人还是先带我去先看看得出个结论来。”
  姬明荣思忖,原来这李谈云也是为了关梨青一案前来,他倒毫不避讳自己和女犯之间的渊源,也是笃定了圣人对他宠爱有加,绝无人敢在此事上与他为难罢了。
  “大人难道还有什么为难之处?我堂堂一品大将军还不能看你的死刑犯一眼?”李谈云突然问道。
  姬明荣回过神来,道:“将军说笑,我已修书令潮阳县令重查此案,定罪案卷不得御笔亲审就绝不作数,因此那女囚也不能再算是死刑犯。大将军先随我来吧。”
  第五卷 第3章
  床榻前帷幕掀开,李谈云定睛一看,脸色微愣:“这不是关梨青。”
  “大将军可能认出她到底是谁?”姬明荣焦急问道。
  李谈云摇头:“不认得,但她绝不是关将军的女儿。关梨青现在何处?”
  胡芷桃在庭中散步,眼看对面院落中走出两个人来,一名是姬明荣,而另一名是位紫色锦袍的中年蓄须男子,身着紫色非普通富贵身份,她缓缓施了一礼。
  “大将军,这位就是潮阳县令夫人,她的夫君正是潮阳县令曾伯渊。”
  李谈云看眼前妇人个头奇高,但面目苍老,额头满是皱纹,心中顿生疑惑。他在潮阳县内滞留多日,知道曾伯渊虽然样貌平庸年龄却正当壮年,如何会迎娶年纪比他大了许多的夫人为正妻?但心中想着嘴里却不说,只微微颔首,看胡芷桃再次缓缓拜下去行礼。
  李谈云与姬明荣刚要一同离开,便听到身后声音清脆地在问:“大将军可是骠骑将军李谈云?”
  “夫人,你怎敢直提大将军的名讳?”姬明荣惊道。
  “名字不就是给人叫的么?”胡芷桃道:“大将军不至于与我妇道人家计较这些细枝末节的事。”
  “无妨,县令夫人有何指教?”
  “我听说多年前,大将军参与营救凉州城千名唐人一战,最后也因此被当今圣人看重招致麾下,从此形影不离。小妇有一事好奇,不知大将军可否解惑?”
  “不错,本将军的确参与了营救凉州城唐人。县令夫人有何事想问,大可说出来,我尽力而为之。”
  “我想知道,八年前与大将军一起营救唐人的边将关练山夫妇是如何牺牲的。”
  “此事早已被颂传多年,甚至在民间也被编成歌谣,夫人难道不曾听过?”
  “民间传说与歌谣口口相传最后总是会失了真意。小妇还是好奇,想听亲身经历过的人说。”
  “夫人大胆!”姬明荣浓眉微颤:“你虽出身名门,可要记住自己只是县令夫人。”
  “无妨,其实民间传说与真实发生的事的确有些出入。”李谈云低头陷入了回忆。
  “我们在发现采石场绝无突破的可能之后,关将军想到声东击西的一计,利用硝石炸开凉州城城墙,到时凉州城内突厥兵人一定会被吸引到爆炸点,采石场看守一定会松懈,我们再想法突破大门引出被拘押的唐人。边防军在撤离凉州之前曾在地库中埋下大量硝石做军备之用,突厥人占领城池之后也不曾发现将那些硝石挖出。”
  “然后呢?你们如何出凉州城?”
  “关将军计划大举炸掉东边城墙后,再将西边采石场附近的城墙炸出一个小豁口,方便唐人从西边出逃。东边的动静大,西边动静小。结果出了差错,据说是炸东边城墙的引线被马尿浸湿,只能人为靠近去引燃硝石。关将军决定自己去——”李谈云神色苦楚:“当时我守在西边等东边的动静,听到东边爆炸声起之后,果真采石场的士兵都被召走了,只留下几名守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