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实际上有没有风雨,她也没法知道,那不是她关心的事情。在她白藏的心里、灵台里、想法里,宏大的、像天边的滚滚沙尘一样的东西和她最好毫无关系。既然不喜欢里面的纷争和权衡,也就不想要去了解理解。从小,她父亲就了解这一点,因为无论做父亲的如何诱导讲授,她始终不喜欢下棋,即便有天分。
步步计算,步步推演,她不喜欢,她喜欢想也不想,直接行动,快意恩仇。
既然碧野已经这么说了,白藏也就不再追问。也许说得多了碧野也不方便。她以茶代酒,四人举杯,饮过一轮之后就开始说些别的。白藏问碧野草原上的牛马、西域的瓜果,问以前的旧识,无论是朋友还是敌人,还聊见闻。
“见闻?”碧野笑起来,“打听到的事情不少,不过大概最大的见闻就是真周寿被我们抓住之后,好多假周寿冒了出来,也不知道官军抓是不抓!”
众人一阵大笑,白藏又问:“那天破晓,你是怕被牵扯进去,所有没有和我们一道上去吗?”碧野点点头,“崆峒派知道我们和于大人的关系,你也知道那群人的脾气,我不是习惯低三下四的人,要是真遇见,言语上,恐怕很难忍住不吵架,而且两家的关系也是对立的,所以,我还是决定不上去。事实上,我打老远看着,果然没说两句就打起来了,得亏没上去。不过——”
碧野的脸转向居觐,“这位姑娘的剑法是当真好。若不是她,还不知打到什么时候去。”
居觐受不住夸,一夸就羞涩,哪怕心里对自己的剑法是有自信的。白藏趁机煽风点火,说什么光夸人多没诚意、不如就比试比试。居觐的脸自然红了,碧野却对白藏的脾气知根知底,“那走,咱们骑马打猎去!”
不顾居觐的一脸惊讶,白藏给碧野去了一个赞许的眼神。
四人次日出城去,骑着碧野师徒所带的好马,一路走到上次双方偶遇的树林。穹苍在前带路,碧野与二人一道骑着,一边说,一边就掏出弓箭给居觐。“这弓较重——”
碧野还在那儿说,没想到居觐轻易就给拉开了,而且拉得又满又稳,俨然一个老练的猎手。见碧野惊讶,白藏趁机开始吹嘘居觐曾经用石子儿打猎的故事。碧野听了更加惊讶,竟然立刻从兜里掏出璞玉一块,请居觐演示。
那日整个白天,四人就在东都外的森林里打猎。碧野见居觐拉弓毫无问题,便兴致勃勃地教居觐骑马,俨然要把她培养得弓马娴熟。居觐学得也快,未几便学会在奔驰的马背上精准地放箭。越是学得好,越是骑得快,越是跑得欢畅。白藏就停在原地,任由自己的马儿吃草,看着居觐一边策马飞奔一边大声地笑。
是啊,这才是十八岁的姑娘应该做的事情,对不对?放肆,恣意,活泼,而不是一直小心翼翼地观察着世界,总想着不要打扰别人、保持冷静克制。
她望着居觐的背影,跑吧,向世界的边缘去,向你的未来去,向……
居觐忽然拉住了缰绳,调转马头;人还没转过来,脸已经扭了过来,望着她。然后骑着马过来,视线不曾从她身上离开。她也盯着看,忘记了移开视线,忘记了变化表情。
直到来到她身边,居觐才开口道:“你还好吗?今天有没有难受?”
她心中忽然感觉到缺失已久的温柔。也许她在寻找的就是这个吧,不是一个人骑马一往无前地到世界的边缘去、到另一个世界去,也不是看着一个人骑马远去,而是一个人会调头回来。
也许应该回头,也许简单的快乐就是好的,也许……
碧野昨日就走了,不告而别,因为临时收到急信要他速速回去。他留下弟子穹苍,让同样温柔还有点腼腆的男孩将两匹好马留给白藏和居觐。白藏本想辞而不受,但也知道要是不收,穹苍也没有别的办法,只好留下了。
“以后,我带你去找他。”此刻两人在屋里对坐,“他们那儿地方大,想怎么骑就怎么骑。”
居觐听了只是微笑,似乎对遥远的未来没有幻想,只关心眼下:“你现在感觉怎么样?一会儿就该吃药了。”
“我挺好的,就是,哎呀——”
“怎么了?”居觐立刻收敛的笑容,好像十分担心。
“我一个医家的女儿,反倒要让你来照顾我,安排我吃药,实在丢人,惭愧惭愧。”
这下居觐笑了起来,站起身准备去端药——俨然己经习惯了白藏的嘴:“惭愧就惭愧,喝药还是得喝药。”但说是这么说,回来时不但端着一锅药还带着两粒饴糖。白藏一见那糖,想起是送走穹苍回来的路上买的。那叫卖的伙计一直在说什么赶上天气好啊、老少爷们大姑娘老太太们买去伊水边玩的时候吃啊。
“我说,”一口气喝完了药,她把饴糖扔进嘴里,“明天咱们去伊水看石窟吧。”
第二天二人就上路了。白藏对居觐说的理由是自己很多年没去了、居觐更没去过,天气这样好,不如去看看。而且人也很多,龙门派不会禁止大家去看。居觐没说什么,只是温驯地听从——正如那一刻,她偶尔会想,居觐对一件事接受或反对的界限到底在哪里呢?会不会有一天,她也会反对自己?她骑着马去了,再也不会回头了?
啊,原来我已经开始有这种心思。
她想去看卢舍那大佛,有她的想法。有居觐帮助,她的内伤恢复得不错。但诚如那动不动凶人的大夫所言,二者合一也没治好她的毛病,如果总是找不到朱威姝,眼下最合适的做法是回家去。回到太原,家里总有办法治好她。虽然说拖下去暂时看不见什么影响,似乎也没有影响,只是战斗力不如以往;但老拖着也不是事,谁知道会遇见什么呢?
回家还可以酬谢居觐。救命之恩,还救了一路,她可以把太原府一切自己可以送的都给居觐。她应该这样做,但她不想。她现在不想了,不想走近尽头,不想结束。一开始从离开终南山的时候,她想着的是尽快找到解决之道,和居觐分手,免生波澜;后来看看,并没有节外生枝的可能,反倒相处得日益愉快;再后来又意外地被绑在一条船上,再次得到居觐得帮助——是自己习惯了,还是自己内心有什么偏移了?
沿伊水而下,岸边崖壁上成百上千个石窟渐次出现。两人下了马,拴马于岸边,然后从游人中轻轻穿过,逐个欣赏,缓缓走向大佛。居觐时不时问这问那,她挨个解释。直到走到大佛前,两人拾级而上,看见佛像被粉饰一新,背后的火纹简直喷薄欲出。
“啊……”她听见居觐轻轻叹息,转头看见那双眼睛里一如既往的光。
真亮啊。
有人说在大佛脸上看见了威严,有人说是慈祥,有人说是秀雅,有人说是高贵,以至于是不是武皇、有没有微笑,更莫衷一是。她每次来看,总看到不同的情绪。时而是笑,时而不是,也许世上的事也是如此吧。今日回首,明日回首,十年后二十年后再回首,都不一样。今日看见的是这个窟,明日又是哪个,在自己的人生里和心里走马观花,只有大佛始终是大佛。也许她不应该站着想,她应该走;又或者她不应该找,她应该等。可是这些年来她做得到底是找还是等呢?
此刻她与居觐并肩而立,对周围的人声嘈杂一概不闻,只静静欣赏。也许居觐的确是在欣赏,而她是在照镜子。于是她闭上眼。
如果我不能求证,也不能求诸野,我就应该停下来等待,我已经找了十年,十年都不能找到的话,我就等着,等它到来。那样也好。
睁开眼,看见居觐依然饶有兴致地四处观察,而自己站在原地。居觐回头看她一眼,笑了笑,她也报以笑容。
罢了,无须想那么多,反正不要留在关中和东都,季节好天气好连马匹都好,走吧,哪里都可以去,哪怕去草原都可以,避开炎热的南方。
我不停止,我也不逆流而上试图回去,我顺流而下。
“这马这么好,简直可以一路骑回太原去。”回去的路上,两人走了小路,见无人就纵情奔驰了一会儿,然后慢下来让马匹休息;听到白藏这么说,居觐立刻像是发现敌人的猫一样立起了毛,细密柔软的毛发从手臂皮肤一直长到心里去了。
“是吗?”她说,努力控制自己的声音,既不要像发抖,也不想要像被人掐住了喉咙,结果呢?她觉得两个都像,还有点别的,“你想回去了?”
想回去治伤了?她想回家是正常的应该的,谁还不想家了?谁都跟你一样没有家没有家人没有——
“那倒是不太想。”
这下毛全都捋回去了。
可转念一想,这话不对啊,于是风一吹,又全都立起来了:“啊?为什么啊?”
问完她又有点后悔了。
“在家里的时候,总是寻找外面的东西,总是——想找到,因此呆不住。”
“你找的是什么呢?”